序言
为了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促使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校委会决定制定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2018—2022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
学校党总支部将带领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不断推进“两学一做”活动常态化。突出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主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情感人,以章律事,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增强责任意识,走自强与内涵发展之路。
第二部分学校现状
一、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1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21万平方米。6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00人,专任教师176人,学历达标率100%,高级教师8人,中级教师36人,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骨干教师1名,教学能手2名,省优质课一等奖2名,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一等奖40余名。
学校配备多媒体学术报告厅,网络管理中心、全自动录播教室、科技探究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心灵互动室、美术书法室、音乐舞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多功能室。实验器材已达到省级标准化配备标准,生均图书达32本,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全部教室都安装了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
二、学校管理执行机制
邹城市教育局是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校委会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学校全面管理工作。学校校委会,设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及校委会成员。学校内设办公室、党建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安全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内的相关工作。
三、学校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84年,1985年秋季招生。经过36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团结、坚持、奉献、创新”的二实小核心文化。随着城区的不断改建,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给学校管理和学生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一)学校发展进入关键期,办学条件亟待提升
在学校办学的路上,依然需要上级领导部门在资金投入、校园建设、设施设备、教师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这些方面还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不少束缚需要突破。
(二)教师队伍后援不济,名师培养迫在眉睫
学校内教师虽然整体较为优良,但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后援不济渐露端倪。虽然新考选、新调入的教师不断地壮大教师队伍,但是二实小的核心精神还没有深入到新教师的心中。再加上优秀教师培养任务较重,特别是教师自我规划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学科名优教师、潜力教师、特色教师均需加大培养力度。
(三)教学研究有待深化,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学校办学,规模大了,学生多了,差异也大了,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证“牛奶不稀释”?如何在学校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下,校区学生综合素养都能优质均衡发展,使社会赞誉度、家长满意度继续攀升,如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使学校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这些都是学校后续发展中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四)多元价值影响学生,学生发展有待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家长、学生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多元并存,存在一定差异。社会、家长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家庭文化氛围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学生行为及良好习惯养成,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些更是后续发展中特别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部分学校具体目标、实施策略
一、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创先争优
(一)具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学校党总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工形成教育合力,巩固“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成果,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充分调动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内办公室、党建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教科室、安全办公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一岗双责”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学校长期发展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落实到实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二)实施策略
1.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的特点,在学校党总支部的引导下,我们实行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作用。通过教代会、校委会、大级部等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学校工会、各年级部、各教研组都将组织教师充分地讨论,聚全体老师之智慧,促实际问题之解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
2.以“制度精细化、培训精心化、教育精品化、活动精致化、教学精湛化、教科研精准化、校本课程精选化”为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安全、健康、适宜师生全面发展”的科技校园、诗意校园、生态校园、文明校园和安全校园。建立教师发展数据库,形成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学校在职教师176名,各项工作数据统计角度多元,为减少数据统计误差,五年内完成研究、开发、建立教师发展数据库,提高管理效率;研究制约教师主动发展内在因素,分析教师发展潜在需求,修订教师岗位设置评价标准,运用岗位设置杠杆效应,形成教师自主发展激励机制。
3.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鼓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
4.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关怀、信赖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站在家长、社会的角度思考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完善聘任考评制度。逐步完善学校内聘任制度。加强学校对校区、各处室、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巡查监督部的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6.严肃各部门工作作风,凡事要做到细致深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凡事要恪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之规定。
二、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
(一)管理目标
确立“以德治校,全员德育”的德育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目标,认真落实《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德育手册》中的各项要求。通过强化德育环境、德育队伍、德育制度、德育科研等建设,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努力打造科技校园、诗意校园和绿色生态校园,营造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实施策略
1.抓师德、正师风,引导教师树立“师德是为人之本,教育之基”、“态度、责任、细节”是做好每项工作的保证的理念。按照邹城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扎实开展了以“师德师风”为目标的专项治理活动,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济宁市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法规为规范,围绕以德修已、以德育人、学为人师、德为示范,敬业、乐业、精业、创业等内容,弘扬“团结、坚持、创新、奉献”的二实小精神,深化“态度、责任、细节”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制定《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督查评估方案》等,重新修订《教职工考核办法》,签订《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责任书》《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廉洁从教责任书》等,实行“首视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切实解决学校干部、教职工在规范办学、教师师德、学校风气、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行风、干部作风、师德师风”的全面提升,在全校形成无平庸之人、无懒惰之事、无散漫之风的良好氛围。
2.丰富载体,做实“养成性教育”。面对校区学生实际,点面结合,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充分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日和主题宣传日,精心安排好“国旗下讲话”,定时定人定内容,把爱国、爱校、爱家、爱长辈、爱同学的爱心教育具体化;二是利用社会资源和班级博客、QQ群等网络资源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同步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三是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阵地,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以规范纪律评比、安全评比、卫生评比、礼仪评比等为手段,落实循环红旗评价,让评比有目标,看得见,够得着,让德育评价有实效,形成了全面育人、卓有成效的可喜氛围。
3.百花齐放,创建安全健康适宜师生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创新传统的节日活动,保证活动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在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注重形式的创新、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发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组织,并及时调整和反思。
4.打造精品系列活动,形成“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四大经典节。在原来的积累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再加工,使其成为精品。
5.以德育小课题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三、教学管理精准化
(一)管理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测控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理想发展。学校要求教师积极追求“轻负担、高质量、培养习惯、突出特长”的办学特色。通过五年努力,学校教学品质整体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邹城市名列前茅。
(二)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更新课堂学习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自主、探究、合作、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并实验符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实际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3.倡导校本研修。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努力创建合作共赢的学习型教师群体。
4.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求教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