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邹城市 > 正文

邹城市人民政府教学信息【发展规划】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发展规划

日期:2023/7/22 10:27:25 浏览:

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一、二、三、四、五”,即坚持“一个还给”:把练的时间、讲的权利、问的机会、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二个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反馈为主线;“四个带上”:把微笑、激励、趣味、竞争带进课堂;“五个标准”:目标明确、内容准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效果明显。

5.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实际,在五年时间内,重视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增加获奖数量。

6.实施分层教学。淡化后进生概念,建立后20%学生在校表现与学业“会诊”制度、跟踪分析制度,实施“帮教助学”制度。关爱学生,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学习态度,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教师管理精细化

(一)具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既懂得团结协作,又能胜任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的师资队伍。

(二)实施策略:

1.制订《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发展整体实施方案》。继续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工作,分类促进教师发展,引领教师找到个人成长方向,促进各层面教师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寻求自主发展路径与个性成长方式。

2.全面推进“信念自觉,行为楷模”师德建设工程。细化师德建设要求,多渠道、分层次、经常化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建设活动;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教师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把师德列为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

3.分层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按当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划三个类型:学科领军人物发展对象、三级梯队(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能手和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县能手)、个性化与特色型教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学校引导加强教师的自我监控,通过年度目标考核,分层推进教师发展。建立教师电子成长记录袋,帮助教师养成积累第一手教育教学资料的习惯,并以此促进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反思、改进、总结。

4.完善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以“校园网”为抓手,以“全自动录播室”为平台,让各类教师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锻炼,促进个性特色发展;组织高效教研活动,完善学校师资自培机制,健全制度,人力资源部、教科研部、巡查监督部携手合作,加强各类教师培训活动的全程化管理。根据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教师评选”、“年度绩效考核”、“教师岗位评聘”的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教师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5.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每年至少1-2次邀请专家或者名师作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提高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完善学校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6.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层次与品位;修订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强化校本研训和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派出学习归来汇报课制度;对校区以上的公开课、展示课,各教研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采用磨课制,力争培养出更多的教学骨干;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启动各教研组的作业练习的选编工作。

7.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堡垒作用,完善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办法,根据各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和评比条件,每学期评出先进教研组2个,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

8.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全国或省内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9.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培养措施。除校内采取师徒互帮互学外,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五、教科研工作实际化

(一)具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推进教师的课题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力争在上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取一定的名次。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实施策略

1.明确教科研工作职责,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完善教科研工作管理机构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准备。

2.学校把教育科研放在“年度工作计划”的突出位置,领导落实好教育科研规划,加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效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动态;指导教研组推进教学课题教学的探讨和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横向联系,与其他兄弟学校共同开展调研工作。互通有无,交流信息,相互学习,相互取经,做到优势互补。

5.深入课题组指导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水平,努力使课题的研究切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新课改的需要;对已经申报的课题,指导有关课题组争取按时结题;同时指导教师有选择地争取申报新的课题。

6.组建自主性学习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团队,外出学习取经、聘请专家引导,大胆尝试,力争“自主性学习”研究尽快出成果

7.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形成学校教育科研部——教研组——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网络。密切教育科研、教研、教学工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8.强化校本培训,实行研训一体化,建设一支校本培训骨干队伍,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六、打造特色社团品牌,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社团品牌建设目标

学校以创建“诗意校园、生态校园、科技校园、文明校园、安全校园”为抓手,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理念,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实施策略

1.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大力倡导“让阅读成为习惯,让诗意溢满校园”的核心理念。各年级以创建“绿色生态校园”为主题,上好“生物欣赏课”,评选绿色小博士和优秀解说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绿色生态校园”、“诗意校园”整合为内容,打造个性班级文化。学校依托内外校园网络建设和科技社团“争当小实验家”科学实验为训练内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动手、动脑进行各种实验训练,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机器人兴趣社团通过学生自己组合各类配件、强化编程练习和各种创造性外形的拼装、搭建,参加“机器人创意比赛”“机器人DV赛”等,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学校将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开设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篮球等十几个社团,构成学校多元课程文化体系,依托“养成教育活动月”、“科普周”、“电影课”、“艺术节”、“阅读节”、“爱我校园摄影”、“电子文学报评选”等开展活动,学生在主题序列化的教育模式中自主探究、快乐探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不仅充分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诗意校园、生态校园、科技校园、文明校园和安全校园”特色的形成。

七、后勤服务细致化

(一)具体目标:

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健康、温馨、文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创建平安、整洁的师生学习环境;提升校园软、硬环境的层次,保障学校日常工作,实现教学工作的高效健康运行。

(二)实施策略:

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按照“分工负责,各尽其职,高效动作”的原则,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规范电线、网线安装,及时维修教育教学设施,更新办公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教师办公室电脑超过使用年限,已不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的,要及时予以更新。建设校园局域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完成学校宣传载体的及时更新,建设电子幕墙,改善校容校貌。

4.加强对后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将本规划内化为教职工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思想上保证规划的实施。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理念,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分管校长、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师生全员参与,领导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做到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团支部、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沟通协调、民主监督。

(三)制度保障

发挥校委会、党总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鼓励先进,激励全体,将学校规划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奋斗目标。

(四)师资保障

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自培自育工作,分类推进教师发展。通过教师培训、专家引领、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承担实践任务、开展观摩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关注青年教师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快特级名师的培养步伐,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物质保障

调动一切因素,利用一切资源保障学校规划的实施,争取社区、家长及各级领导的支持,广泛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