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宜宾县 > 正文

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6日方存好)

日期:2023/9/12 15:43:47 浏览:

推动纺织产业全链条发展;依托宜宾纸业、天之华等重点企业,大力推进生物基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实施丝丽雅2万吨双极膜碳酸锂制氢氧化锂、天原集团1.5万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等项目,科学论证丝丽雅盐坪坝园区搬迁,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基纤维材料基地、西部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和新型建材特色示范基地,力争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按照“1+N”产业空间布局,紧盯高端医疗设备、现代中药、医用耗材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招大引强,推进普瑞斯高分子生物科技园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应急产业(医用卫生)示范基地,力争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5+2”产业体系。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行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坚持规划引领,高质量做好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确保规划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等高度契合、有机衔接,科学布局发展空间。严守耕地红线,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新增高标准农田23.37万亩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紧紧围绕酿酒专用粮、竹、茶、蚕桑、油樟、生猪、水产等特色产业,科学策划实施“环长江”酿酒专用粮示范基地等项目,做大农业种养殖产业规模,力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20亿元以上;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创建,加大园区实体化运营比例和水平,精准引进龙头企业,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90户以上。实施名优特新农业品牌培育,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战略,重点把“宜宾酒”“宜宾竹”“宜宾早茶”等培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5+1”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优化提升商贸物流业,科学布局临港商圈、临空商圈、高铁商圈,培育壮大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川南国际茶城等专业市场,高品质打造宜宾水街、李庄古镇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引进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60亿元;加快推进象鼻公铁物流园、临港国际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切实打造内外联通的物流网络,力争物流业增加值达290亿元;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发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培育壮大金融服务业,支持保险、信贷、证券等创新发展,实施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计划,积极推动宜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上市,加快建设市属国有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力争存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加快发展文体旅游业,推进蜀南竹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兴文石海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李庄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五粮液景区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市奥体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赛事经济。大力发展会展业,高水平承办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等品牌展会,切实将区位优势转化为服务业集聚优势,让宜宾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中心。

进一步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大力实施振兴县域经济行动,优先聚力壮大产业规模,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坚持以产聚人、以人定城,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抓好县域产业园区建设,紧紧围绕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园区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健全园区要素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得好;支持各县(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承载能力,加快培育壮大1—2个主导产业;探索实施“五位一体”园区开发建设新模式,力争全市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30户以上。高标准推进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统筹考虑各县(区)地理区位、人口流动、产业招引、功能带动等因素,加快建设规模适宜、功能齐备、产业兴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业、农业、商贸、文旅强镇,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统筹完善市域路网,积极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宜宾经南溪至泸州快速通道、宜宾至长宁快速通道拓宽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中心城区至县城、相邻县城之间“半小时通勤圈”。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1.5%以上,加快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二)以实现筑城聚人为目标,推进城市高品质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加快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扎实做好与省级五大片区“1+5”国土空间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高效衔接,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深度融合,合理界定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科学确定片区开发时序、功能配置和建设方式,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高质量开展城市规划设计,以片区识别为基础,分类抓好城市建成区、城市新区片区识别和规划设计,完成渝昆高铁门户区域深度城市设计、成贵高铁南片区概念城市设计,扎实做好三江新区高铁片区、天原片区沿江区、一曼新城片区等区域城市设计,以点带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持续完善城市路网,进一步优化城市骨架,加快酒都大道三期、叙州大道、外江路等项目建设;实施城市通勤路网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川云中路改造及连接线匝道、岷江大桥南桥头至南门桥快速通道、长江大道下穿蜀南大道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内环线。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实施城市体检、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优化城市生态功能,大力实施龙头山等山体生态修复,加快推进黄沙河、桂溪河等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排查改造工程和城市内涝治理,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社会功能,合理布局商贸、物流、金融、教育、医疗、康养、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功能,建好三江口CbD、竹文化商业街等项目,打造舒适便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健全城市经济功能,发挥专业化平台公司的作用,加快城市大脑等项目建设,提升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能级;以新型产业用地(M0)为基础、信息服务类产业为导向,引进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和机构,丰富城市业态。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认真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切实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统筹推进景城融合,充分发挥“三江六岸”的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城市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合理增加临山、滨水功能性设施,打造一批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高品质生活场景,真正让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记忆。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宜宾深厚的酒、茶、竹文化以及长江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推进冠英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水东门等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内涵。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数字化平台建设,建成智慧交管和应急指挥中心等项目,鼓励企业和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三)以强化产教融合为引领,推进创新高水平赋能

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大学城科创城“人才库”“智力库”作用,推进在宜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切实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推进高教园建设,建成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一期)、宜宾学院临港校区(二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二期)及配套K12精品学校,全力推进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二期)、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二期)建设,力争在校大学生达9万人以上;支持宜宾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更名大学创造条件。高标准建设高职园,推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整体迁建和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省级“双高计划”院校;积极申建宜宾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宜宾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全市中高职生达8万人以上。推动校地互动融合,支持引进高校本土化发展,推动落实高校独立招生代码;健全与高校的沟通、对接和服务机制,支持在宜高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实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等功能。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抢抓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机遇,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更好把科教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丰富产教融合载体,支持在宜高校联合市内企业、重点单位,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四川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园区等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区域生产性实训平台集群。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现有高校、产研院作用,聚焦动力电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有序推进“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好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加快打造辐射川渝滇黔结合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集散地,力争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2%。

切实增强创新供给能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整合平台、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夯实创新平台,高水平运营市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推进大学科技园(一期)建设,建好四川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0家以上;建立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军民融合发展通道。做强创新主体,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争认定备案高新技术企业220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4%以上。集聚创新人才,大力实施“人才菁聚工程”“人才展翼工程”“宜宾英才计划”,力争引进高端创新创业项目团队20个以上。

(四)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平台高能级拓展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加快推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动能。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支持三江集团等建立产业发展投融偿闭环机制,推动宜发展集团、市新兴产业集团等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群,通过头部资本和专业团队链接高端产业落户宜宾;支持市建投集团等加快资源整合,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稳妥开展多种形式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持续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推进翠屏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监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全方位提升开放合作层级。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展交流平台、健全合作机制、创新链接方式,推动更多合作成果落地。强化区域协作联动,推动成宜“1+13”“1+5+2”、渝宜“1+1+1+N”合作协议落地,加快长江上游成宜国际物流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落实与南向节点城市合作协议,共建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加强与嘉兴市合作,加快建设屏山县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创新区域协作机制,探索建立国际(地区)合作园、飞地园区。建强开放合作平台,围绕“五个示范区”定位,对照国家级新区标准,用好用活各类支持政策,进一步赋能三江新区发展,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0亿元;高质量创建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梳理完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实施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