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白沙黎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新校园。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能否拥有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能否实现健康良好发展。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努力打造素质过硬的乡村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教师“引、留、用”等突出问题,2019年,省教育厅会同各相关部门在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临高5个市县启动实施“县管乡用”基层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试点工作。2021年,我省将试点扩大到11个市县,新增东方、定安、屯昌、昌江、乐东、陵水6个试点市县。试点工作聚焦“激励引导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流动,促进基层教育健康发展”目标,有效促进教育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引培并举
推动人才流向基层一线
“大家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在开学前给学生们呈现一个崭新的校园环境。”9月3日上午,定安县中瑞学校校长方晓阳在校园里走了一圈,和工人们交流着运动场、道路以及绿化改造进展。巡查完工地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思考起新学期教学设计、教师人员组合配备等工作。
2021年9月,方晓阳从湖北省黄石市城区一所重点高中应聘到定安县中瑞学校当校长。怀揣满腔热血的他,一到海口就直奔学校。然而一到学校门口,偏远的地理位置、老旧的校舍、简陋的办公条件……看到这些,方晓阳的心情瞬间变得低落起来。
虽然和自己的预想有些落差,但想到投身乡村教育是自己来时的初衷后,方晓阳还是决定留下来,努力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到学校工作后,方晓阳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校园文化重构等方面发力,并带领学校教师充分利用当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做强做优红色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如今,定安县中瑞学校的办学水平正不断提高,该校一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小红星讲解员”,今年该校还被评为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去年以来,定安县政府持续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对校园进行改造,县教育局也通过多种方式为学校补充了24名教师,这些举措让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也让我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方晓阳说。
如今在海南,越来越多像方晓阳一样的教育人才选择扎根基层,努力为乡村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这背后离不开我省推行的“县管乡用”基层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近年来,我省努力畅通人才引进渠道,采取放宽年龄、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以及“业绩考评+考察”等方式引进农村优秀教育人才。试点3年来,已面向全国组织了3批“县管乡用”基层高层次教育人才和紧缺学科教师公开招聘,累计有2776人到岗到任,其中,高层次教育人才165人,紧缺学科农村教师2611名,为试点市县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我省加大本土人才对口培养力度。依托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实施定向公费生培养项目,截至目前,签约回原籍任教的省级公费师范生累计816人。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双五百”人才工程,3年累计选派435名支教教师对口支持试点市县的薄弱学校,选派试点市县817名农村教师到海南师范大学集中培训。采取省级示范性培训和县级普及性培训相结合方式,对试点市县3060名乡村教师开展培训。
此外,我省还积极引导“候鸟”人才到基层服务。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引导候鸟人才到基层服务,目前试点市县有112名教育候鸟人才在基层一线服务。出台《海南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将开展柔性人才讲学计划列为重点项目,面向全国柔性引进一批候鸟优秀人才,到乡镇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开展教学指导或担任兼职教师。
通过促进优秀教育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我省农村学校的办学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多个试点市县的乡镇学校出现了学生持续回流的可喜现象,如琼中、陵水的乡镇学校回流学生分别达到2361人、6906人。
政策激励
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动力
把人才引进来后,如何促使人才更好发挥作用?针对这一“必答题”,我省强化政策激励,加强基层教育人才蓄水池扩容制度设计,多措并举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动力。
教师编制不足怎么办?我省创新编制管理,指导满编超编市县建立周转编制专户,适当拉长“板凳”,采取“退三进二”办法补充急需紧缺学科教师。
岗位管理制度如何优化?我省将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3%至5%;对引进的高层次教育人才采用特设岗位的做法,全部解决岗位聘用问题。
如何更好发挥教师轮岗的作用?我省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重点推动教师从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中心学校向村小教学点的交流轮岗;将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任教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硬性条件,要求城区教师参评中高级职称需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1年以上,兼职支教2年以上。
教师能力素质如何实现长足提升?我省统筹“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3年来培训试点市县教师2万多人次。
此外,我省还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教学实绩、育人业绩在考核评价和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并与职称评聘、评奖评优挂钩。拟对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实施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畅通农村教师专业晋升通道。
一系列举措,激发了乡村教师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使农村教师队伍整体趋向稳定。3年来,改革试点市县中有2个基层集体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77名农村教师先后荣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3名农村教师入选“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做好保障
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019年,就职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所小学的刘丽苹,选择追寻自己的乡村教育梦,应聘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高田小学担任教师。在说服家人后,她和丈夫驱车数千公里,南下来到了琼中。
“在还没过来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住宿问题。后来,县里把我安排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琼中附属实验小学的教师宿舍,那里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离学校也不远。”刘丽苹说,在待遇方面,除了正常工资,每个月还会有乡镇工作补贴。今年初,刘丽苹还住进了县里的经济适用房。
“县里对我照顾得很好,我没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刘丽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确定了自己的教学路线:通过“趣味引导——探索实践——总结提升”等环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习能力。通过努力,她所教的班级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去年,刘丽苹被评为海南自由贸易港E类人才。
作为学校教导主任的刘丽苹,除了将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其他教师外,还通过教科研活动指导老师备课和上课,在反复跟踪与实践中促进其他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了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
刘丽苹的事例,是我省众多教师献身乡村教育的生动缩影。为了让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工作,我省多方面强化保障,全力以赴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实行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试点市县面向基层教师累计发放乡镇工作补贴9980万元,共19689人次乡村教师受益,对高层次教育人才按岗位及偏远程度每月发放1500—10000元不等的乡镇工作补贴。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投入12.14亿元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3万套,建设乡村教师公共厨房212间。实施基层教师安居工程,截至2022年7月,全省已累计开工建设安居房5.6万套,已受理基层教师购房申请1.3万多人,取得购房资格5645人。
3年来,通过聚焦“优秀人才抓引进促增量、本土人才抓培育提素质,创新机制用好人才,强化保障留住人才”等关键问题,我省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和紧缺学科教育人才向乡镇基层学校流动,试点市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生可喜变化,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试点市县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18年的88.6%提高到2021年的92.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8年的92.1%提高到2021年的96.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8年的88.8%提高到2021年的92.4%,整体提升了我省的基础教育水平。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本土化”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畅通农村教师专业晋升渠道,继续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强化中小学教师职务聘期管理,探索实施农村学校托管式办学或集团化办学,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营造良好育人和干事创业氛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