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正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日期:2024/6/28 17:28:35 浏览:

问题,同时不利于学校课程开设,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所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这一项方针政策带来阻碍,更加不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优化改革现有的考核机制,建立新的考核标准,“小升初”考试科目与其他不参考科目使用同等参评体系;建立校长考核体系,校长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学校建设至关重要,校长与教师一样的考核机制会打击校长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一种不公平。因此,完善校长、教师的教育考核体系和标准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十分重要。

三)针对性增加专项教育投入

1.增加信息技术教育条件投入,配足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贡山县义务教育的根本困境在于当前政府承担了与其财政能力并不相称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对农村以及弱校的义务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加大财政对农村、弱校义务教育的投入,明确县(市)政府义务教育投入比例,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和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在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均衡的同时,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应该设立专项的教育经费,投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上。

优化教师配给制度,加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配给和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合理优化教师结构,在信息技术设施配备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对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管好、用好信息化教学设施。超前培训教师和管理人员,避免由于管理水平跟不上,应用水平低下而造成的投资浪费。信息化教学以及校园网能否较好地发挥作用,取决于学校或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认识程度和应用能力。在人和设备之间,人是主导者,设备对人起促进作用,否则人驾驭不了机器设备,那么设备就是一种累赘或负担,势必会造成教育投资的浪费。

2.增加音、体、美教学条件投入,配足音、体、美专业教师

根据实际调研发现,在农村学校几乎没有音、体、美课程,一方面学校缺少音、体、美教师,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的教育考核制度使音、体、美教师转向其他学科。这造成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竟然没有上过音、体、美课,这样完全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必须要增加音、体、美教学条件投入:首先,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重视监督音、体、美课程在农村学校的开设;其次,加大音、体、美教师在贫困偏远地区学校的配给,增加他们的工资待遇,稳定音、体、美教师队伍。

3.增加后勤保障投入,配足生活服务教师

由于地域环境限制,贡山县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在学校,这样政府、学校应加大寄宿学生的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寄宿环境、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为寄宿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和安全保障。学校应承担起寄宿生的教育与管理责任,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寄宿生缺乏家庭教育,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场所,理应承担起教育责任,弥补寄宿生家庭教育的不足,确保其享受公平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目前,贡山县小学、初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生,因此在这些学校建立专门与寄宿生家长联系的机构,还需要安排专门的生活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对寄宿生实行全天候管理,定期与学生家长通话,加强学生与父母的沟通。

在怒江地区,由于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大部分山里的孩子从上学开始就要住校,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在生活上完全自理和独立,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经费和人力投入的力度,在有需求的学校给予配置生活老师,保障学生生活,同时为班主任解压。生活教师能给学生在生活上提供更专业的生活教育和关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科学调整教学点分布

在调研中我们深刻地感到,对于农村教学点的拆留,不仅在顶层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在基层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参差不齐,看法各异:有的支持拆点,有的反对拆点;有的后悔拆点,有的后悔没有拆点,简直是不胜枚举。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得出过于简单的结论为时尚早。教学点是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关系重大的问题,教学点虽小,但关系着就近入学、义务教育质量、民族团结、乡村稳定、边境安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对诸如怒江州这类民族地区县域内的所有教学点进行彻查,深入论证每一个教学点的价值,从而对每一个教学点的拆、留、扩做出科学决策。

五)强化教育帮扶并提高针对性

1.加强教育宣传,加大教育普法,帮助找回缺失的家庭教育

义务教育是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为全体国民提供的基本的也是强迫性的教育,实质上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对适龄儿童进行的合格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遍及城乡,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为全体国民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接受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提供保障,由于地域和民族限制,应加大义务教育普及的宣传力度,应该多与“直过民族”家长沟通交流,向他们传输教育的重要性。

2.提高教育扶贫的针对性,强化家、校联结,帮助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由于地域、民族、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该地区学生缺少来自家庭的教育,部分家长对于学生接受教育是不支持的,对教育重要性的意识缺乏,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原因,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几乎为零,家庭教养方式的单一或贫乏造成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更由于该地区农村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也较为突出。因此,应强化家、校联结并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及时向家长传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与学生家长及时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教会其如何教育、培养子女并与他们沟通。可以通过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家师社交软件群”等途径,建立“学校·教师·家长”的立体化、常态化信息交流机制;另外,辅之以多种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加强学生与父母间的互动,填补寄宿学生缺失的来自父母的关爱

上一页  [1] [2] [3]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