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行走中显露,思维在碰撞中激发。”宁波四中高一(1)班学生柴菁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文化行走课堂活动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近年来,宁波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中小学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行走在各具特色的文化大课堂里。
带着问题出发
10月中旬,宁波四中高一创新班30余名师生赴安徽省开展徽州文化行走课堂活动。出发前,策划组教师专门编写了“徽州文化”校本教材,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分组确定文化研究课题,带着问题出发。
宁波四中校长钱洲军介绍,该校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课程体系设置为“国家课程+特选课程+行走课程”,其中行走课程即文化行走课堂。“要把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而行走课堂正是内化的有效手段。”钱洲军说。
“每一次行走课堂,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对接,以考察日志、考察报告等多种形式予以呈现并得到评价和反馈。”该校副校长陈伟萍介绍。
2011年以来,宁波四中已开发了以荆楚文化、燕京文化、汉唐文化为代表的长线课堂,以吴文化、徽州文化为代表的中线课堂,以及以慈孝文化、孔文化为代表的短线课堂,累计约600多名师生参与。
宁波四中高一(8)班学生周宓告诉记者,行走课堂让她能够真正停下来品味与思考,徽州的风光和该地文化搭台、旅游伴舞、经济唱戏的做法让她对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有了自己的体会,接下来她将据此研究文化整合与旅游营销的关系。
在行走交流中成长
今年7月,宁波效实中学18名学生前往新西兰城市奥克兰,进行为期12天的交流学习。
在这次交流学习中,学生们和姊妹学校格伦德卫中学的学生一起上烹饪课、一起爬小山丘、学唱毛利人的歌曲、一起做风筝……
“这次交流让我们体会到了两国的文化差异,拓展了视野,让我们在交流中得以成长。”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盛舟佳说。
像这样的特色项目在宁波的中小学还有很多,以该市江东区为例,该区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特色项目奖励,先后培育了14个特色学校项目,如荷花庄小学书法博物馆、江东中心小学科技体验馆、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安全体验基地等。
江东区还将各个学校零散的优质课程资源整合为区域课程,通过将已成型的特色品牌课程跨校辐射,学生走校参与体验的形式,让全区中小学生能享受区内所有学校的优质课程、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江东区教育局副局长朱子凡说:“在9年中小学学习期间,江东区每一名中小学生将走进不同的‘基地学校’,开启100个学时的拓展性课程学习之旅。”
体验职场融入社会
为破解时下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弱化为“盖章游戏”“走过场”的现象,宁波海曙区试点推出了“海之梦”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变单一的“青少年进社区”实践为双向的“青少年—岗位”人岗互选方式,让学生在“职场”式实践岗位上收获社会化的成长,迄今已经举办了4届。
来自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的学生曹佳琦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实践的第四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到超市门口发传单的任务。刚接到任务时大家觉得很简单,但意外的是,在超市门口站了10多分钟,我发出去的传单还不到10张。通过这次实践,真切感受到做什么工作都不容易。”
如今,“海之梦”已经成为海曙区教育的一张名片,今后“海之梦”将进一步常态化,灵活性也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报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参加社会实践。
宁波还推出“社会实践大课堂”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验,促进优良品德形成。现已建成大课堂300多家,免费发放学生卡12.3万余张。
此外,宁波还建成了综合性的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该中心开放的课程资源被纳入中小学课程。在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学生可以深度体验各种职业,测试职业倾向,还能得到一份个性化的测试报告,获得私人定制的职业规划指导。(本报记者
史望颖)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