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第一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在这里诞生!久久为功,西湖区20年集团化办学,把优质教育办到师生的心坎上
今天杭州亚运会开幕之际,《都市快报》新杭州新亚运刊发教育专栏展现美好教育,杭州力量!今天跨版刊出西湖教育《我国第一个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在这里诞生!久久为功,西湖区20年集团化办学,把优质教育办到师生的心坎上》主题报道,向亚运献礼!
▲今天《都市快报》刊发西湖教育报道
今年9月,杭州市西湖区迎来了7所高品质的新学校。这些分布在三墩、西溪、之江等板块的中小学、幼儿园,100%都纳入了名校集团,或由名校、名园领办。这样的布局谋划,不仅是对“高质量全域优质”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西湖教育探索“集团化办学”的不变追求。
2002年,西湖区首次提出集团化办学理念,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题写的“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匾牌,见证了杭州市的第一个教育集团的诞生。
久久为功,二十年“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已然成为西湖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快速道的主引擎。
从名校集团化办学到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从实施区域教育联盟办学到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经过20余年的迭代升级,西湖区已经形成“全域覆盖、多模共存、优质共生”的集团化办学新样态,优质教育覆盖率和学生受益率均达100%。
“西湖教育这片天地足够大,我们尊重每一种模式,尊重每一种能让孩子们乐意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模式。”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汪培新说。
民呼我为。从“能上学”“上好学”,到“让更多孩子乐意在家门口上学”,西湖教育不断回应着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汪培新说:“当前社会还在不断追求升学率的漩涡当中。西湖教育的高质量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育人,在深耕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升学的功能。只有实现育人价值的升学,升学才有了本来的意义,这是教育的本末始终。”
创立全国首个公办教育集团
办一个成功一个,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回望20年,西湖教育对“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之路,就始于万家灯火与人间星河。
城市要发展,教育不仅是先锋,更是留住人才的底牌。1999年,随着城市区块调整,大量人口涌入的蒋村商住区急需优质教育配套。
那几年,西湖区小学入学正处于高峰,城区名校招生非常紧张。择校,成为招生季里老百姓的切肤之痛;另一边,规划新建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学校的成长需要时间,有入学需求的老百姓等不起。这样的局面,倒逼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西湖区提出要让公办优质教育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把优质的教育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当时,西湖区老牌名校杭州市求是小学公开表示要“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求是教育”,接办蒋村商住区第一所配套小学竞舟小学,掀开了西湖区“名校带新校”连锁办学的新篇章。随后,求是小学又吸纳了求是小学华立星洲校区,全国首个公办教育集团——杭州求是教育集团应运而生。
为了助力第一个教育集团的成长,西湖区从强化行政推动力入手,给政策、给经费、给支持;集团内部拧成一股绳,坚持使用同一套教学标准,校区间师资充分共享、教科研活动氛围浓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1个“求是”到3个“求是”,这杯牛奶不仅没有被“稀释”,反而由1杯变成了原汁原味的3杯。
求是教育集团用实绩击碎了外界对于教育“连锁”的疑虑,也实现了名校的再优化和新校的名校化。
“求是”的成功让西湖区看到了名校集团化的广阔空间,2002年至2008年间,西湖区涌现出多个教育集团。
2004年,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成立;2005年,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相继成立;2008年,首个学前教育集团——杭州市西湖区闻裕顺学前教育集团成立……“办一个成功一个”的名校集团,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探索出一条新路。
求是小学举起的这支创新火把,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至整个西湖区,传递到杭州的各个片区。这个时期,敢为人先的集团化办学实践能取得成功,是教育局给了名校尊重和信任的力量,这份力量激发了名校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同时也为名校自身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搭建了平台。
顺势迭代迁移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实现“每个片区都有珍珠、每所学校都有故事”全域发展新格局
从2011年到2015年,正是一轮“十二五”。
翻开这五年,始于西湖区的“名校集团化”已闻名全国,而西湖区又顺势提出要全面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迭代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师资交流、协同教研、送教下乡、考核评价等帮扶措施,探索优质品牌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捆绑式”管理机制,进一步构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成为“名校集团化”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当时任杭州市学军小学副校长的张军林要到转塘小学任校长的消息,让当地百姓“感觉看到了希望”。2011年起,一批学校组成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短短两三年时间,以转塘小学为代表的薄弱学校享受到了“名校精华”,各方面发展都步入了快车道。
时任保俶塔实验学校校长的陈竹根,同时兼任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上任后,他就安排该校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安排两个半天到保实的游泳馆学游泳课,力争让每一个孩子学会游泳;时任十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的计国勇,每周三赶到袁浦中学,参与各种研讨活动,与团队一起深挖袁浦中学的文化精神。
四年时间,西湖区先后成立12个紧密型教育共同体。12所名校派出优秀管理团队80余人到相对偏远和薄弱的学校任职,将名校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全面融入受援学校。这样的抱团发展,整体抬升了西湖教育底部,为接下来西湖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夯实了根基。
得益于名校教育集团和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等两轮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推进,让西湖区呈现出“城区板块名校多、新区板块新优质学校多”的特点,但新改扩建的学校仍然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入学需要。
盲区不清,步伐不止。2017年至2021年,西湖教育又走上了“打补丁”的道路。西湖教育人围绕“哪些片区还存在优质学校缺口”“如何补齐板块空缺”“如何进一步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等一系列问题四处奔走,寻求突破。
群策群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地块被腾挪置换用于学校建设。文三巷拆建工程启动,文一街新校区投入使用,北山街道第一所幼儿园断桥幼儿园开办……4年里,仅新开办学校就有七八十所,增长的学位数以万计,新建学校也无一例外采取的都是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在西湖区孩子有了更多就学选择的同时,西湖教育首次提出“全域优质”,实现全区域优质、全程优质、校内外协调发展。
在“名校+”模式主引擎的带动下,无论是城区核心区,还是周边的三墩板块、之江板块、蒋村板块、西溪板块等,都实现了“每个片区都有珍珠、每所学校都有故事”的目标。这个时期,能实现全域优质发展格局,依靠的是紧密型共同体学校双方互相的欣赏、悦纳,破除原有的故步自封,打开视野和心胸,真心诚意地互帮互促,实现两校文化的“互融互荣”。
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汪培新:
“温暖美好光明向上”
是西湖教育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方向
集团化办学的底层逻辑和教育初心
是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
一轮轮的集团化办学探索,不仅为西湖教育积攒起了坚实的好口碑,也让西湖区基础教育质量走在全省前列,作为教育均衡的范例在全国流传。
如今,当西湖区进入了高水平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新篇章,集团化办学又顺势进入新阶段。
“发展到今天,我们正越来越逼近集团化办学的底层逻辑和教育初心,那就是要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让更多的孩子乐意在家门口上学。”当名校集团化办学发展进入到第20个年头,西湖区教育局局长汪培新正在直面新命题。
原本的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中,存在母体学校距离远、彼此缺乏归属感等问题,急需优化重组;也有的学校经历了“源于母体”到“别于母体”再到“超越母体”的蝶变。
作为西湖教育的观察者和推动者,汪培新开始调适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构成,让西湖各校犹如智慧的七巧板,在重组、联合间创造出了新的格局。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开始以小依大、弱依强,优势互补、借力发展的逻辑修正。更多学校通过与周边学校的抱团,与特色学校的优势互补,一个个跳了出来。
在2011年,袁浦中学与十五中结成了紧密型共同体,周浦中学则是十三中教育集团的一分子,两校互融共荣,双浦的两所学校的办学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去年,借助转塘板块快速提升的初中教育资源,袁浦中学、周浦中学两所老牌初中加入杭州市之江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搭上之江板块教育提速发展快车道,和之江实验中学、之江一中两所优质新校,实施紧密型办学管理模式,使双浦两所老牌初中重塑辉煌,实现更优发展。袁浦中学、周浦中学也在今年第一次出现了招生计划“爆表”现象。
集团化办学既要顺应区域发展的需要,也要顺应教师发展的最大效能,实现区域发展和教师发展相统一。翠苑二小和省教研室附小携手成立教育集团。省教研室的教研员走进翠苑二小的课堂听课,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翠苑二小的一线教师们感到:团队的教科研兴趣越来越高涨。
还有不少老百姓发现,家门口的中小学幼儿园悄然有了新身份或换了主帅。嘉绿苑小学校长郑祖耀开始兼任古荡一小校长;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兼任九莲小学、钱塘外语学校的校长。名校校长带来的既是教育实力、教育理念,也伴随着教师资源、学生活动的各种新机遇。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道路上,西湖信奉的是真做,是名副其实地推进。
九莲小学四(1)班袁同学的家长感叹道,2023年寒假听到最欣喜的消息是,九莲小学的校长由学军小学校长兼任,当时是将信将疑的,没想到现在上学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的真的是张军林校长。
当然,集团化办学也并不是万全之策。老百姓是“用脚投票”的,唯有用心办教育,才能实现让更多孩子“乐意上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核心是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师生都看到希望,丰富其对自己投入努力以后的想象空间。现阶段的办学,西湖更多倡导的是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教育公平:每所学校都有生生不息地生长态势,是自己完整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气质和力量。
暖人心、促生长
把优质教育办到师生的心坎上
无论是调大小、调远近,还是调强弱、调用人,西湖区名校集团化办学调试机制都最终指向区域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内学校“办一所、优一所、强一所”的迭代升级良性循环。
而对于西湖教育的掌舵人汪培新来说,不论怎么调,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