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记者一线观察】传统文化,在这里张开翅膀——张家界市天门小学持续推进“非遗”活态传承2023-03-0407:51:31[来源:华声在线][作者:宁奎][编辑:刘畅畅]字体:【大中小】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宁奎
音乐响起,男女生分别执蓝、红折扇起舞,花灯操让操场成为了红蓝海洋;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一支茅古斯舞尽显小学生的蓬勃朝气……
每天上午10时5分,在风光无限的天门山下,张家界市天门小学2700多名学生,准时在课间操时间,展现土家“非遗”之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张家界是土家族人口聚居区,千百年来,土家人在辛勤劳动中,孕育出的璀璨非遗文化,是浩瀚中华文化里的一朵美丽浪花。
“深度推进‘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让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3月2日,天门小学副校长杨智告诉记者,作为土家族学生占八成多的学校,充分考虑非遗“慢文化”的特点,结合当地土家族特色,通过常规授课、社团活动、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非遗”的活态传承。
传——
来源于田间培植在校园
记者行走在美丽的校园,抬眼皆是民族文化元素——
校门干道旁,土家、白、苗、侗等生活在张家界的民族,一一介绍;操场围墙上,西兰卡普、永定花灯、摆手舞、鬼谷神功等土家文化亮点,全面展现;文化长廊里,土家服饰、习俗、建筑等文化形式,通过簸箕画、墙绘等方式,生动呈现……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杨智说,从2008年开始,学校即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并阶段性制定以土家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五年建设规划”,让学生人人会唱张家界民歌、人人会跳土家舞蹈、人人会做土家族手工、人人会玩土家族游戏。
天门小学成立土家特色文化研讨团队,深度挖掘整理土家民谣、民间故事、土家山歌、土家舞蹈、民间诗歌、土家花灯戏、土家哭嫁歌等,整理成册后作为校本教材。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担任授课教师。
“手臂要抬高,脚步要收拢。”在舞蹈室,教师范金霞正在指导学生排练花灯舞《戏花灯》。去年,这个节目获得了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二等奖。
“在田间地头跟老艺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特性,进行了童趣化和情景化改编。”范金霞说,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改编了武术操、摆手舞、茅古斯舞、花灯操4个极具土家族风格的体操内容,并推出花灯戏、京剧两个精品课程。
记者来到操场,一个班的学生正在练习土家武术,高脚马、打三棋、滚铁环、跳房子等传统体育项目也是课程内容;来到音乐教室,童声齐唱民歌《叫我唱歌就唱歌》,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学会2首民歌;在美术、手工课堂上,同学们沉浸在土家蜡染的无限趣味之中。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土家族民族文化节,是同学们最期待的节日,大家都踊跃参加。”六年级二班学生龚昭熹告诉记者,“我得过一次二等奖,红包都是土家族图案,虽然只有10块钱奖金,但一直舍不得用。”
杨智介绍,文化节在每年的10月举办,全校同学按年级进行音乐、美术和体育3个类别8个项目比赛,比赛场地遍布校园各个角落。这一天,操场草坪是土家舞的赛场,跑道是滚铁环的赛道,小礼堂是独奏区,教学楼前的空地是跳房子专属区……整个校园成了非遗文化展演的海洋。
承——
扎根于心底将枝繁叶茂
“马桑树儿搭灯台呦喂,写封书信与姐带呦……”合唱室,学校合唱团在教师潘强的指挥下,队员们高中低音完美搭配,将《马桑树儿搭灯台》这首民歌唱得婉转动听、情意浓浓。记者翻开孩子们手中的曲谱,一本本保存得整洁干净,不少地方还着重做了记录。
“每天下午四点五十至五点半,以及周六,都是孩子们的非遗学习时间。”潘强说,全校学生均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自愿报名,“基本上没有同学缺席这样的学习机会,至少都会报一门。”
六年级一班学生孙萧玮是合唱团的一员,她性格活泼,同时也报了葫芦丝。每个周末,她都会约几个同学一起玩“交响乐”,有吹葫芦丝的,有弹古筝的,有弹钢琴的,“我们一起演奏、合唱,感觉太棒了!”孙萧玮说。
课堂外,天门小学针对学生对土家文化喜爱程度及艺术表现力,按照低、中、高年级组建3个土家民歌合唱团;组建腰鼓、打击乐、古筝、笛子、二胡等民乐团;组建土家武术、土家硬气功等体育团队;组建土家花灯、土家摆手舞表演团队;建立手工编织、土家刺绣、土家蜡染、土家砂石画等绘画兴趣小组。每天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多达800余名,学生参与面达到60%以上。
不仅仅是土家族“非遗”,各民族的经典非遗文化,同样是孩子们学习的内容。京剧学习室,孩子们正在排练《智取威虎山》经典选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从扮相到神情,再到唱腔,都有板有眼,“杨子荣”稚嫩的声音迎着阳光,穿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春天里的小草,已经扎根,正在发芽。
【基层声音】
张家界天门小学副校长杨智:
张家界不仅有美丽雄奇的山水风光,更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我们以普及和常态为着力点,整体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天门小学的每个学生,走出去都是张家界全方位的宣传者、代言人和形象大使。
非遗文化进校园,丰富了学校课程和教学资源,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增强了全体师生的文化自信,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非遗文化进校园,助力张家界的全域旅游宣传,为张家界的旅游发展强基固本,培养后备人才。我们学校也能为张家界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贡献一份光和热。
【记者手记】
文化自信,从校园开始
课间操,不再是统一的“一二三四、二二三四”,通过创新性改编,让“非遗+体育”焕发新的风采;课堂上,“非遗”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让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课堂外,“非遗”成了爱好和游戏,让文化的种子逐渐在学生心里扎根。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一词出现多达50多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的学校,天门小学在10多年来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和学习民间活态文化;同时,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让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并伴随终生。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会后继有人,代代传承。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