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洋县 > 正文

陕西洋县南街小学特色教育:让艺术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日期:2023/9/1 10:18:00 浏览:

走进陕西省洋县南街小学校园,一股浓厚的艺术气氛袭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汉调桄桄”脸谱彩图,萦绕耳畔的是“汉调桄桄”名段名曲,“汉调桄桄”戏曲艺术已成为学校发展普及十年的艺术实践项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弘扬和培育了师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精神。

创新,非遗传承的新道路

10年间,南街小学在“厚德养正、生态立校、鹮梦育人”的办学思想引领下,追求“生态道德、生命成长、幸福生活”的培养目标,全面打造鹮梦生态教育,突出艺术传承、生态爱鸟、阳光足球三大办学特色,使汉调桄桄戏曲艺术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提起汉调桄桄艺术,他是洋县地区悠久的艺术形式,早年,夏学廉、李秀兰、陈开莉、史新义等一批热爱戏曲艺术的教师组建了戏曲社团和乐队,使这一艺术得到了传承,也为学校“汉调桄桄”艺术传承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汉调桄桄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这一艺术瑰宝,南街小学将地方流传久远几近失传的制作、表演艺术引进校园,聘请老艺人,引导师生传承,几经探索,形成了“爷孙家庭传授、学校社团引领、家校共同普及”的特色教育局面。

特别是全校师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和当地广大群众一起交流表演,进一步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不断创新发展。南街小学探索的艺术教育是对优秀传统艺术的尊重,更是对生命成长的激励,探索出了一条艺术教育的新路径。

特色,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为确保“汉调桄桄”艺术教育不断创新,学校成立了校长负总责、副校长主管、艺术教师主抓、班主任配合的艺术教育小组。还聘请民间传承老艺人担任主角,让汉调桄桄走进美术、音乐课堂。学校还编写校本教材《汉调桄桄》,弘扬光大这一民族艺术瑰宝。

学校在语文、思品及综合实践课程中,让学生自发地投入到看、听、想、说、演中来,置于教材内外的各种角色,用角色的视角观察世界、揣摩情境、再现形象,引领学生走进剧本,在不同角色中感受真善美和假丑恶,培养学生厚德养正的情怀。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成立汉调桄桄艺术社团,每天进行1小时的常规训练,邀请非遗传承人李天明、杨丑娃等定期为社团做辅导,亲自为学生上示范课,从步伐、手势、动作、神态、表情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模式。

“汉调桄桄”艺术教育,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使一批学生作为传承人把才艺和快乐带进了中学大学。李梓奇等同学除了在校表现出色外,还加入了社区剧团表演;王昕国、王昱姚等26名同学的汉调桄桄制作作品参加了全国第五届艺术展演;郑晴宇、段柯言等同学的桄桄绘画、脸谱、摄影、微电影作品在各级获奖。学校艺术教师有10人成为了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有80多篇艺术教学论文获奖和发表。

发展,育人思想的新跨越

近年来,南街小学汉调桄桄非遗教育模式,成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亮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1年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被评为陕西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级示范学校,“汉调桄桄”特色多次获得省市县的好评。

2017年4月,南街小学汉调桄桄工作坊应邀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12名学生展示了汉调桄桄泥塑造型、裱糊脱模、绘画脸谱、陕南刺绣、戏装制衣、桄桄表演等六大艺术,展示了“汉调桄桄戏曲角色、脸谱、服饰”68件作品,演唱汉调桄桄折子戏120场次,学校还赴香港、北京等地演出,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

让更多的孩子,在艺术传承发展的路上知荣辱、懂善恶、辨美丑,享受成长快乐,是南街小学进行非遗传承教育的初衷。为了使中华传统美德在下一代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南街小学将不忘初心、传承创新,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秀出更加绚丽多姿的风采。(李志海申庚云)

责编:刘嘉楠(实习生)、熊旭)

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专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了重要经验。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做客人民网,围绕北京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高考改革等基础教育领域的探索经验,以及如何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和。…

新高考对高校招生有何影响?招办主任这样说

编者按:2021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起正式拉开大幕。今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将实行“3+1+2”模式。…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