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这些图,他们精确计算出了当时的“校车账本”——全县至少需购置64辆校车运送5802名学生,购车款总计1500多万元,县财政需要每年预算500万元作为校车经费。单就1500万元的支出,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重大机遇面前,平阴教育人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开阔思路、勇于改革创新——
受贷款买房的启发,平阴教育人想出了一个“按揭买车”的方案,就是依托一家公司,实行“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运营、财政奖补”的模式,对校车实行公司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政府出资奖补校车公司,分期8年将车辆收归国有,向校车运营公司购买服务。
就这样,从2012年秋季开学第一天起,85辆平阴“大鼻子”校车分批陆续上路,破解了全县237个行政村2公里以上需要坐车的6000余农村娃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平阴这个财政并不富裕的小县城,在山东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校车。
中通客车营销总公司旅团校车分公司经理张世良全程参与了平阴校车“上线”,5年来,他见证了全国许多地方校车运行模式,但他始终认为平阴校车在山东乃至在全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其“公司化运营”模式已经被很多地区成功引入。
遇到难题敢碰硬,碰到障碍善拆招,出现问题不避责——这是平阴教育人眼中的敢于担当。
“解放”的家长:“工作一天当月校车费有了,再工作一天当月餐费又有了”
“黄鼻子校车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没想到俺孩子也能坐上,这车舒服安全,关键还便宜,一个月才80元,相当于我一天的工资。”
家住平阴县孝直镇东山村的秦玲心里有笔经济账:之前孩子接送、吃饭需要家里一个人专门操心,现在只需每天早晚在校车点接送孩子就行。“‘家长打工一天=学生就餐一个月=校车接送一个月’——在我们这儿每个家长都清楚这笔账。”
黄鼻子校车只是解决了孩子上下学交通问题。而让所有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需要系统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这是城镇化路上,当地政府绕不过的一道坎儿。
一切尽在平阴教育人掌握之中——一切工作都是在超前规划、科学谋划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来。
“我还记得当年李仲波局长为了孩子们的吃饭问题跟人拍了桌子。”玫瑰学校副校长、食堂负责人焦广民亲历平阴学校食堂大改革。在他看来,撤点并校是关键,而校车、食堂的升级则是保障。如果没有这个保障,撤点并校也难以持续。
时间回拨到2012年初夏的一个中午,喜欢“不规则”私访调研的李仲波来到了南石硖小学。而校门口旁一处小院落的景象让他有些恼火——在一个农户自己开的简易食堂,60多个孩子散落在角落,或蹲或站,吃着手里冷硬的干粮和“三无”零食。在随后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当着全县中小学校长的面,李仲波把搜集来的20多种零食扔在会议桌上厉声责问,“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把这些东西当饭吃,我们能忍下去?!”所有人默然。
以此为契机,继在全市率先为农村孩子普及校车之后,平阴又开始在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建学校食堂和统一配餐。
由南石硖、夏沟、西胡庄三所小学合并成的玫瑰学校成为平阴学校食堂“职业经理人”模式的尝鲜者。“就是要让孩子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好的伙食。”焦广民觉得这个担子不轻。为了让孩子吃好,学校食堂向家委会敞开大门随时接受监督。如今,学校两年前新扩建的食堂焕然一新,能同时容纳400多人就餐,即便离家再近,家长们仍然愿意把孩子送来这里吃饭。
孝直中学学生刘奥杰患有胃病,医嘱不能吃猪油,而学校为了增加学生营养,肉菜和素菜中都加有骨头汤。在平日里1000多名学生就餐的食堂,能给孩子天天开小灶吗?家长难以开口提出这样的要求。当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让食堂一日三餐单独给刘奥杰做饭,一直到学生毕业。这样的贴心让刘奥杰父母感动不已,专程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平阴教育改革给学生和家长的温暖还远未结束——解决了交通、吃饭,卫生、供暖紧接着提上日程。
8月16日上午,在孝直镇张庄村见到张庆旭时,这个腼腆的初三男孩正打算收拾被褥准备开学。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张庆旭喜欢住校,在学校里能免费洗澡、洗衣服,宿舍里还有热水供应,“城里学校没有的我们这里也有”。“学生宿舍两个水龙头,一个出凉水,一个出60摄氏度恒温的热水。”在孝直中学校长黄修华看来,原来建成的高中的基础设施配备肯定比初中好,并校搬迁到这里后,初中办学条件实现了大提升,“最受益的肯定是孩子们”。
龙山小学洪范分校,地处平阴县最南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县排名靠后,但是这里的学校“双洗小屋”却是全镇最好的洗浴场所。浴室里,吹风机、梳子、挂衣服的屏风、洗衣机配备齐全,洁白的地砖干净明亮,近百个淋浴喷头下整齐摆放着洗浴用品。
实现集中供暖的基础上,像这样的“双洗小屋”平阴目前已经实现农村学校全覆盖,近万名学生在学校里免费洗热水澡和洗衣服,这在济南市尚属首创。这样一来,全县孩子们的交通、就餐、洗澡、洗衣等困难“一揽子”全部得到解决。
一系列惠民工程,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纷纷点赞。在全市的社情民意调查中,平阴教育已连续多年名列首位,教体局被授予“最佳人民满意单位”称号。
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点赞——这是敢于担当、克难攻坚后的最大回报。
让平阴人引以为傲的“教育红”
8月16日一早,土楼小学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趁着开学前的短暂几天,小学部教师刘传晰和同事丁国亭来到学校提前“打探”。
这所高标准升级建设的小学即将启用,新的标准化塑胶跑道、游泳馆以及功能完备的教学楼一应俱全,连片的砖红色墙体醒目地吸引着往来行人,水波纹风格的设计造型诠释着这所学校时尚现代的教育理念。
站在体育馆二楼,刘传晰能够清楚地看到旁边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老教学楼,“平阴教师这几年待遇涨得快,办公条件也大变样,原来难找对象的乡村老师现在成了‘香饽饽’”。
与此同时,随着撤点并校改革带来的红利释放,平阴学前教育的硬件提升和内涵升级也水到渠成。
洪范池镇中心幼儿园一侧的攀爬墙,是孩子们的最爱,6岁的瑞瑞三下两下就爬了上去,引得一旁的老师连连夸赞。园长任秀丽介绍,现在县里重视学前教育建设,“我们虽然是乡镇幼儿园,但条件一点不比城里的差,已经是省级示范幼儿园”。
“农村的幼儿园能达到这个水平,我真是没有想到。不仅是硬件过硬,无论是游戏建设,还是内涵发展,也都有超过城里幼儿园的优势。”今年5月,山东省教科院幼教部主任方明到平阴参加省级示范园验收时,无论是洪范池镇中心园,还是孝直镇中心园,都让他连连称“没有想到”。“今年3所幼儿园验收后,全县省级示范园的数量达到6所,明年还有3所参与审批。”县教体局学前教育科科长杨红艳自豪地说。
7年来,平阴县被整合的35所小学全部用于提升幼儿园,特别是农村的幼儿园办学水平从原来的“小作坊”变身为高大上的市级一类园。
7年时间,平阴新建、改扩建学校运动场21个,全县所有学校运动场实现塑胶化全覆盖;加固重建校舍项目163个,加固面积达26万平方米,所有校舍统一粉刷成砖红色,全部实现高位达标,抗震构造设防级别达到8级。
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7年来,硬件设施全面改善的同时,平阴教育还把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首位。通过大学区建设、优质学校在乡镇设立分校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布局;通过教体融合,教育体育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县全民健身中心与县实验学校一体化设计让学校与社会“各取所需”;通过持续深化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平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2012年,周边6所学校合并为龙山小学洪范分校,附近34个村的孩子集中在此就读。同时,从县直小学龙山小学直接调派的骨干来分校担任校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以及年纪主任、学科组长,“当时学校六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都不及格,现在平均分已经升到75分。”校长张华对平阴教育改革的体会是,“平阴学生的成绩上来了”。
就连课外教育设施配套、教育服务水平也显著提升。8月15日下午,龙山小学洪范分校的三阳希望图书室里静悄悄的,20多个孩子安静地看着书。自从图书室暑假开放以后,洪范小学三年级二班周嘉怡几乎每天都到这里看书,这是平阴今年首创的学生成长驿站之一。从刁山坡小学的几个周边村,建立校外驿站开始,通过村居与学校联合,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形式,解决孩子们假期和放学后的学习与安全问题。从校内到校外,学生们得到了全方位的悉心呵护。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整合,平阴县学生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升。虽年每年高中毕业生只有2000人左右,但2016年全县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413人,2017年则达到1502人。2017年3月,济南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分析报告显示,平阴县初中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指标”和“学生学业发展指标”监测中在全市10个县区排名中位居第二。这样的成绩,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平阴县来说实属不易。
如今,无论是在平阴县的城区,还是在乡镇,只要远远望见一片砖红色建筑,那便是平阴最让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教育红”。“我们平阴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最破旧的建筑就是党委政府的办公楼”。这话并不算夸张,也真实反映了平阴人对这几年以撤点并校为代表的教育改革的认可。
一场由撤点并校引发的教育变革,为什么能够成功?一群专业干教育的人认真干了这一件事。
山区里一群坚定执着的教育人
“坚定执著、务实创新、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在当地随处可见的“教育红”墙上,传递着最朴实向上的平阴教育精神。
“教育是百姓的身边事,关系孩子们的未来,关系我们事业的未来,社会关注度很高。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发展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种为民担当。”平阴县委副书记、县长焦卫星说。
城镇化进程中,平阴在城区就读的学生比例从7年前40%左右升至60%以上。以乡镇学校孝直中学为例,2010年在校生为1899人,学校班数为46个,此后每年都呈递减趋势,到2016年在校生降至1279人,班数也降至36个。这些数据印证了廉兴起和同事在7年前的预判。
这些年,廉兴起心里一直有个账本,“算下来,当年撤点并校给财政节约了4个多亿元的资金”。当初撤点并校的规划目标一个一个变成高“含金量”的样本工程,平阴县的财政却没有因此增加过多负担,他和所有平阴教育人终于可以轻松些了。
财政底子薄,教育改革是项大工程,钱从哪里来?平阴教育人开动脑筋,将撤点并校与校舍安全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把以前分散到多所学校的财政拨款集中调配,用于学校的配套建设,让全县所有定点学校操场全部塑胶化、教学全部现代化。
丁吉东,平阴县教体局计财科科长,这个时刻运算平阴教育经费的“大个子”,对于每年中央、省及市里的教育新政、奖补细则研究得仔细,“把钱花在刀刃上,要让教育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这才是我们平阴县在教育上‘舍得投入’的初衷”。每天,丁吉东在工地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教体局的同事评价他更像是一个“包工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即便节假日他也会跑到工地上看看,“坐在工地上,甚至什么都不干,只要看着施工现场心里才踏实”。
与丁吉东一样,孝直镇中心小学校长闫兴颖骨子里也同样透着股倔强。2013年9月,仅有500学生规模的南门小学被拆分,改用于幼儿园,时任校长的闫兴颖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留下当园长,或者在县城其他一所小学被安置,或者主动到农村学校去任职。”45岁的她不顾家人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