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西岗区 > 正文

介绍大连市西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散发材料二

日期:2023/8/16 16:47:43 浏览:

大连市西岗区第三十四中学副校长校韩晓楠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十四中作为一所老优质学校,如何示范性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择校问题是我们肩负的新的使命。

做法一: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

指标到校政策就是为了遏制热点校的择校热,我们34中在保持和发扬老牌优质学校优势的同时,始终严格执行指标到校政策。最初,我们对指标到校并不理解和欢迎,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将流失很多优质学苗,原本在教学质量上的天然优势也会受到影响。四年来,因为指标生比例逐年上升,从30%到60%、70%,直至今年增至75%。学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从695人到580人、550人,今年降至520人。学校学区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经由86.2%、91.5%、94.8%升至目前的96.4%。随着指标生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我校的择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渐渐地,家长们对待择校的理性思考和自觉意识也在增强,挤破头来择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家长们开始认识到了指标到校对自己孩子能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诸多益处。优质生源从起初依靠硬性技术手段调控到如今业已形成的自觉调控,指标到校在化解择校问题中的杠杆调节作用日益显著,政策干预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做法二:保持自身持续优质发展

老优质学校受指标到校政策的直接影响巨大,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挑战。我认为,持续优质发展是老优质学校自身生命力的体现。坚持十二年之久的“双三我”活动是我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它是指在师生中开展的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和我做现代教师(现代中学生)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载体下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形成独特的风格。记得刁淑艳老师在我校“百家讲坛”上侃侃而谈,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工作了仅3年,只有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年轻老师。像刁淑艳这样在学校“百家讲坛”中做过讲座和发表个人研究成果的老师已经超过学校教师总数的80%。还有我们每周都要组织一场学生辩论赛,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辩论队,班级、年级之间互相挑战。在辩论赛中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锻炼,远远超过书本和课堂。“双三我”活动已经成为师生主动发展,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力量,成就了三十四中这一优质品牌。

做法三:发挥“片区+校群”节点作用

作为老优质学校,我们正处在区域“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关键节点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时时“独善其身”,还要能够处处“兼济天下”。

纵向上,我们带动片区内的九年一贯制有序衔接。我们在片区开展了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按学科梳理九年的教学内容。在一次教学研讨中,小学的科学老师说他们的科学课中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现象,可又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学校的冯静老师就建议他们用初中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配合讲解,还可以以校本课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老师还定期轮流到片区内的三所小学做现场辅导,保证实验指导的效果。我们片区中小学教学也在中小衔接式教研活动中逐渐实现无缝对接。

横向上,我们示范和引领校群中更多的学校走上“规范+特色”的优质发展道路。我校以活动育人见长,打造出了“双三我”活动汇报会、感动校园人物颁奖典礼、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读书交流会等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在一次校长例会的间歇,西岗中学的校长向我询问正在筹备的开学典礼有什么新点子。和她的这次交谈促使校群中的共享资源多了一项新内容。从那时起,每次我校的这些活动都面向校群全程开放。很多做法已经被推广成为校群同类活动的“规定动作”,为每个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片区+校群”管理中,各校的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使得择校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的“刚性需求”。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化解择校问题是老优质学校的时代使命,也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所在。我们心向往之,也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此。

片区管理助推均衡发展

大连市西岗区九三小学校长那丽娟

我是西岗区九三小学校长那丽娟。08年以来,在先后历经了“名校长工作室”与区内名校五四路小学的结对和“教育协作片”与市内名校三十七中学的组团发展后,九三小学顺利实现了与名校的优势共赢,正式开启“片区+校群”管理模式。所谓“片区+校群”是我们区在总结提炼名校长工作室和教育协作片经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管理模式。纵向上实施以中学牵动小学,按学区片开展中小学片区管理,横向上以名优中小学为核心,同类型的学校组成校群。下面就片区管理模式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变化谈谈我的体会。

片区管理强化中小衔接中的学科交流研讨,为学生九年培养规划提供课程保障。例如,在一次中小学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了中学常用的话题式教学,这一方式的改变引发了大家的激烈争论,“用中学的方式教小学生,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吗?“中小衔接中应该和而不群,既要尊重差异又要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听到这些切中要害的讨论,作为校长,我们很欣慰,研究中这种争论越多,说明教师的思考越深入,中小衔接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从而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定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评课、共同教研等活动,纵向上,强化了中小学同学科相互渗透;横向上,打破了学科界限,强化了学科整合。片区管理使片区学生教育在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上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深入的教学研究推动了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我们更是以“全程视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例如:我们片区内两所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篮球且特色鲜明,而中学重点发展项目是足球,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坚持了六年的兴趣和特长,在升入初中后能出现“断层”吗?实现片区管理之后,我们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状态,片区中学随之将篮球特色确立为学校重点项目。我们九三小学的体育教师付英杰,是本校篮球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手”,实施片区管理以后,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片区成立了“付英杰篮球工作室”,按片区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按照片区大课表,付老师每周需要定时去大同小学和六中上篮球课,带领工作室成员,借鉴音乐考级方式,制定了篮球等级规则,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自愿报考不同级别的篮球等级。一位初中生在毕业感言中说:“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一项篮球的技能,还给了我一个终生爱好、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片区大课表还确定了每月一个篮球主题活动,如“三对三”篮球赛,“篮球文化艺术节”等,确保中小学特色的有效衔接,保障片区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的实现。

片区管理让教师资源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九三小学的邓彩凤是一位工作仅一年的班主任,班上的一年级“小不点”把她忙的焦头烂额,大同小学的省级优秀班主任付承葳,有自己独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追求“慢教育”。我们通过“连心班主任工作坊”把他们连接起来,由坊主付老师带动和指导三所学校工作五年内的年轻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工作坊采取了“影随”的机制,每天八小时内付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找学生谈心,年轻班主任都跟随着她,仔细观察她的一言一行,看似影随和观察,实质是在开展微型团队学习和研究,由“观察”到“模仿”再到“实践”。除了“影随”之外,连心工作坊成员还通过QQ群、电话、面谈等方式解决教育困惑、交流学习心得,班级常规管理、家校沟通、课题研究等都是工作坊成员研究的内容。连心工作坊成了年轻班主任工作的靠山,同时,也再一次赋予了付老师工作的激情与活力,可谓是双赢。

为实现片区资源效益最大化,片区内的硬件教育资源也统筹配置,中学配备的是数字地理教室、科学探究室、小学配备动漫实验室,例如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太阳系”这一专题,我们便组织学生到片区中学的数字地理教室上课,使地月系的自转和公转生动直观的显现在学生眼前。片区有统一的专业教室使用管理制度,围绕专业教室的使用功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学生活动安排,编制了片区“大课表”。教研引领、特色牵动、共享资源激发了我们每一所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在“片长”的带动下,我们的片区管理不断制度化、系统化,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片区中学,按照设定的科学成长路线,又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继续发展,择校回流现象比比皆是,整个片区已成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松散型”九年一贯制大学校。

用智慧打造班级文化用创新张扬学生个性

大连市西岗区第七十一中学教师艾茹

我校毗邻大连市最大的小商品和水产批发市场,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百分之八十多,过去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薄弱校。很多家长对于将孩子送到我校有顾虑,择校导致生源流失严重。2008年我校成为西岗区第一批小班化实验点校。也是西岗区“优先薄弱、交替发展”的薄弱改造理念的受益者,区域的理念和策略让我们对改变我校的薄弱面貌充满了信心。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说:如果每个班级都好起来了,整个学校就好了!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呀!怎样才能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世背景的学生尽快融入现代班集体、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应该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帮助我形成了新的班级组织结构、新的机制和手段、新的评价方式,营造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能。

在我班,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了教师主导的方式,老师仅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才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这种主导首先就体现在班级小名的诞生过程中,我班的班级小名叫青泽轩,是同学们在班会讨论之后,从自己起的十几个小名中确定的,他们说:青、青春,要张扬青春的活力;泽,聚水的地方,寓意着带着不同家乡文化的我们汇聚在一起;青泽轩就是我们张扬青春活力,互助、融合、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地方。班级小名是同学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班级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因为每个人都参与了班级的规划,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十分珍惜这个名字,青、泽,已经成为我班文化的关键词,也是我帮助同学发展自己个性,评价自我的依据。

新的班级机制体现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人员,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这种新的班级建设机制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班级结构。有的学生成为谋篇布局的设计者、有的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有的学生成为专长突出的实施者、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就拿我班于海泉同学来说吧,他是我班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一位,性格内向,家境贫寒。这样的孩子怎样参与班级管理呢?区里倡导同学们建立自己的数字博览馆,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