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每所农村中小学都有一个劳动教育基地,该县将勤工俭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建成绿色学校18所,为每所农村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农技课教师,全县劳技课开课率100%。
本报记者阳锡叶通讯员秦明谢真燕
菜满园、猪满圈、苗圃葱茏、果树满枝……金秋十月,这样的丰收场景,不仅出现在乡村田野上,也出现在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农村的中小学校园里,这正是该县师生勤工俭学的成果。
湖南靖州将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其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勤工俭学由纯劳动实践型向课程化转轨,真正实现勤工俭学由创收型向公益性转变,使之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校都有劳动教育基地
漫步在靖州横江桥中学果林里,该校校长杨思武说,这里曾经是学校的一块荒地,现在不仅变成了学校的20亩学农基地,也成了改善学生生活水平的“菜篮子”,果树能结果,果树下则能种菜,每年能产出1万余公斤的水果,2000公斤的新鲜蔬菜。
像这样的劳动教育基地,在靖州县农村中小学里,每所学校都有一个。近年来,靖州县将勤工俭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按照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种养”相结合的方式,改建、新建基地1075亩。
“我们把劳动技术教育课当作物理课、化学课这样的课程来开设,把这些基地当作仪器室、实验室来建设。”靖州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俞启斌告诉记者,以前,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勤工俭学的目的是创收,改善师生福利待遇,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再单纯地把勤工俭学当作创收来搞已不符合实际,必须挖掘出它的育人功能。”
靖州县一方面整合现有的基地,另一方面,通过与农民合作或者租赁外出打工农民的土地,这样就实现了“校校有基地、处处是绿色校园”的目标,全力推动勤工俭学向课程化、公益化转变。
靖州县教育局局长吴玉乾介绍,目前,靖州县建成绿色学校18所,还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培养了3000余名乡土人才,发放了近万本绿色证书。
所有学校配劳技课教师
低年级学生给包菜、豇豆等捉虫,师生把这个活动取名叫“给植物治病”;高年级学生翻地,大家把它叫作“给大地梳头”;播种,大家把它叫“画龙点睛”;种菜苗,大家把它叫“给地球美容”……
这是新厂中心小学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劳技课活动细节,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同学们学得兴致勃勃。
“学生实践活动的课程化,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体现了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以育人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扩大了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新厂中心小学校长黄立坤说。
靖州县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九年级,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劳技课。劳技教材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仔细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再通过观察、查资料、请专家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为开好课程,靖州县教育局通过农校教师转型等途径,为每所农村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农技课教师,目前,全县有专兼职农技课教师52名。同时利用合格学校建设契机,建成劳动技术教育教室301间,建设劳技室31个、成果展览室29个,确保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均有上劳技教育课的教室。
该县还开发了以认识身边蔬菜、栽培果树苗木、养殖生猪为主的劳技地方教材,在初中阶段开设“靖州县农村实用技术”课,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走进开心农庄”课,免费将教材发给全县中小学生。
目前,全县劳技课开课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劳技课合格率95%以上,实现了开展学生劳技教育和校外实践活动“教、学、做”三统一。此外,靖州各农村学校不断开发“土教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程。
23所学校建160亩蔬菜基地
“我们希望通过养猪种菜,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改善食堂伙食,让学生吃饱吃好。”寨牙学校校长杨方元说,“学校食堂每天产生的菜叶、泔水、剩菜剩饭扔掉了可惜,卖了不值钱。现在把这些剩饭剩菜做成猪饲料用来养猪,既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又可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
靖州县于2012年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3年开始全面启动食堂供餐模式。劳动基地的蔬菜和猪肉便提供给了食堂,许多学校不仅吃上了绿色天然食品,还实现了中午食堂就餐全免费。
针对农村寄宿生吃菜难、就餐条件差等难题,靖州县实现勤工俭学由创收型向公益型转变。2013年,靖州县财政投资20万元建立了新厂中心小学劳动实习基地,基地共有菜地23亩、苗木10亩。菜地安装了灌溉系统,时令蔬菜供应基本做到自给自足、自产自销。今年又投入20万元改造了横江桥中学学农基地,利用校内20亩空地建设果园和菜园,其中果园19亩,菜园约1亩,每年能产1万多斤水果和新鲜蔬菜,丰富了学生的餐桌营养。
靖州县教育局还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学校发展种植、养殖基地,对工作积极、成效显著、规模较大的基地给予5万至20万元不等的补助金。近3年来,县教育局共发放奖励补助金80万元。
目前,全县已有23所学校建有160亩蔬菜基地,全部种上了蔬菜,做到了一年四季餐餐都有新鲜蔬菜,实现了食堂蔬菜自给。靖州县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利用闲置的土地和校舍资源,建设生态养殖场。如今已有2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成了小型生猪养殖场。
“我们的学农基地不仅是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还是帮困助学的公益项目。”县教育局勤管站站长姚希明说,利用劳动基地的收入,每年还能资助贫困学生400人次,并实现了从“养猪、种菜、办食堂”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困难学生”的转变。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