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小学网 > 田林县 > 正文

“乡村振兴委员行”专栏

2023/7/24 10:07:42 点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政协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为了推动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政协决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委员行”活动。网站首页专栏首页专题动态政策文件政协委员行经验交流图片报道专栏首页焦点新闻看田林北路壮剧如何走出传承创新困境看田林北路壮剧如何走出传承创新困境www.gxbszx.gov.cn发布时间:2023-05-2509:06:27阅读次数:14479次作者:梁力升编辑:黄艳来源:右江日报

在推陈出新中大放异彩

——看田林北路壮剧如何走出传承创新困境

田林县

2023年田林县壮剧艺术节开幕现场。

田林县

剧场座无虚席。

田林县

壮剧节目《耍夫妻》。

持续半个多月的2023年田林县壮剧艺术节,让田林这个地处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县城再次沸腾。这是田林县时隔3年后“重启”壮剧艺术节,期间的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80岁的壮剧老演员杨艳珠不禁感叹:“这就是北路壮剧顽强的生命力,原先熟悉的壮剧氛围又回来了。”

群众是壮剧的“根”,全县有120个活跃壮剧团

5月8日晚,2023年田林县壮剧艺术节开幕。当晚,田林县体育场安排了10400余个座位,观众凭身份证抢票入场。19时30分,距离开幕式还有半个小时,场内所有座位都已坐满,场外还有很多抢不到票的观众,大家将体育场围得水泄不通,不少观众感慨:“过年都没这么热闹”。

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一种戏曲剧种。2006年,壮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田林北路壮剧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5月9日晚举行的桂滇黔三省(区)壮剧文化艺术展演中,天空不时飘起细雨,但观众们打着伞、穿着雨衣,甚至头顶塑料袋也要坚持把戏看完。壮剧片区展演原先安排在室内灯光篮球场,由于观众太多,下半程的演出搬到了县文化广场。演出期间,81岁的黄金荣连续五天呆在演出现场,因腿脚不方便,她每天从早到晚在观众席上看戏,到了饭点就让女儿送饭,不落下一场演出。她说:“我从小就看壮剧,这就是讲述我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今年重启的壮剧艺术节,让自治区非遗壮剧代表性传承人黄志元十分振奋。他说:“从群众响应的情况看,现在到了北路壮剧发展最好的时期,群众就是北路壮剧的根。”

田林北路壮剧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黄志元说:“改革开放后,田林北路壮剧迎来了两个最好的发展时段,第一个时段是1983年到1989年,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壮剧团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到1989年田林县就有106个壮剧团;第二个时段是2006年至今,壮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群众对壮剧的热情再度被点燃,现在全县已有120个活跃的壮剧团。”

田林县文化馆原馆长王福干说:“从数据就可以看出群众对壮剧的热爱,2007年,田林县举办首届壮剧艺术节,当时活跃的剧团仅有8个,次年增长到15个,第三年增长到30个,到2016年的壮剧艺术节,报名的剧团就有90个,到了今年,参演的剧团就有52个。”

政府资金补助,让民间剧团焕发活力

“家贫如洗的万振峰假扮富豪要迎娶李春梅,事情败露后‘赔了夫人又折兵’……”5月8日晚,田林县乐里镇新兴剧团正在上演壮剧作品《弄巧成拙》。

新兴剧团于2011年组团,有近3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演员,剧团经常受邀到村屯参加各种演出。团长岑桂英算了一笔账,每次出演,服装、道具、乐器等成本就不下3000元,但好消息是,田林县政府给予剧团资金支持。岑桂英说:“今年政府给了每个剧团1万元的补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民间剧团是田林北路壮剧传承发展的第一条主线,是北路壮剧保持活力的重要基础。田林县文化馆馆长陆文说:“县里一直重视壮剧的保护和发展,每年给予每个剧团1万元的资金补助用于剧团建设,今年全县120个剧团均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但凡有剧团,就要搭戏台。近年来,田林县不断支持农村戏台建设。六隆镇文化站站长凌安文说:“我们六隆镇共有19个剧团,每个村都有戏台,壮剧氛围非常浓厚。”如今,田林全县165个村实现了戏台全覆盖,戏台数量超过180个,大大满足了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

壮剧的发展对演员的唱腔、动作、剧本创作要求越来越高,但田林县民间剧团数量大,且大多缺乏专业指导。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举办了壮剧培训班,同时聘请有壮剧经验的老师到各剧团辅导。岑桂英说:“县文化馆常组织优秀演员到自治区参加唱腔、肢体动作和化妆等培训,极大地推动了民间剧团的发展。”

壮剧传承在校园,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戏曲班全覆盖

5月12日晚,在2023年田林县壮剧艺术节的闭幕演出上,来自田林县中小学的孩子们成为了主角。黄志元说:“这是今年壮剧艺术节的安排,校园是田林壮剧传承发展的第二条主线,我们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更多希望。”

在今年壮剧艺术节中,田林县第一小学共参演了3个节目,其中《看戏了》为原创戏曲,师生们为演出排练了两个多月时间。音乐老师雷小萍说:“壮剧在我们学校很受欢迎,学校设有壮剧传承班,有300多名学生常年学习壮剧,学校里还有湖南来的孩子,即使他们不会讲壮话,也在用音译的方式学习壮剧。”

2016年,田林县开展戏曲入校园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田林县各中小学基本实现戏曲班全覆盖,其中以田林县第一小学、田林县乐里镇第一小学,田林县八桂瑶族乡中心小学最具代表,各个学校均成立了校园壮剧团。田林县第一小学还创作了北路壮剧戏曲操,将北路壮剧的马骨胡音作为主打旋律,融入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动作,突出了北路壮剧的文化底蕴。多年来,北路壮剧艺师常到各学校辅导孩子学习壮剧,部分儿童壮剧团还到区内外参加演出。

壮剧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鼓励创编新剧目

壮剧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桂滇黔三省(区)壮剧文化艺术展演上,德保县南路壮剧《鱼塘事件》、云南省富宁县现代小壮剧《壮绣缘》和贵州省册亨县戏曲说唱《中国布依戏》等节目的亮相,唱出了壮剧的多样化风格。

三省(区)壮剧的交流,是田林县北路壮剧兼收并蓄的发展方向。自治区非遗壮剧代表性传承人罗会优表示:“以往的壮剧艺术节,旧剧目、‘老传统’多,今年壮剧艺术节,共出现了10余个新剧目,这对田林北路壮剧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近年来,田林县不断鼓励剧团和艺人创作新剧目,每年拿出10万元经费,支持剧团和艺人编写新剧本。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全县编剧人员已有13人,有约10个具备编导能力的剧团。与此同时,田林北路壮剧还融合了南路壮剧,云南、贵州等地壮剧的特点,紧跟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时代主旋律,推出了一系列新剧目。2016年,壮剧《瑶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并完成40场巡演,2020年,小壮剧《感恩》获第八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戏剧类二等奖,这些剧本选材贴近生活,主题鲜明,设计矛盾合理,刻画人物突出,深受群众喜爱。

乐队青黄不接,遭遇断层瓶颈

与壮剧的持续发展不同,被视为壮剧“灵魂”的乐队近年来遭遇了断层瓶颈。

普遍缺乏乐队,这是田林各剧团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目前,田林县城10个剧团基本共用一个乐队,剧团平常排练演出,都得排队预约乐队。纵观全县,乐队稀缺,一旦遇上大型演出,乐手常是从头到尾演奏,没有休息时间,忙不过来的时候,不同乐队的乐手还需要相互“客串”,临时拼凑成一支乐队为演出服务。

壮剧乐队的最大特点是以马骨胡为核心,搭配二胡、三弦琴、笛子、锣鼓、木鱼等,但这些乐器不太受年轻人青睐。近年来,田林壮剧的乐队有些“青黄不接”。陆文表示:“86岁的乐手黄学帮现在还在演奏,田林最年轻的乐手年龄也在50岁上下。”

陆文表示:“曾有剧团提出过一个方案,即用音乐录制的方式取代乐队演奏,但这一方案执行起来有难度,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以往是乐队跟着演员的节奏走,但采用音乐录制的形式后,演员只能跟着音乐走,群众感觉缺了乐队的壮剧就没有了灵魂。”

为解决这一难题,田林县曾出台过一些措施,例如通过县文化馆组织年轻人培训、邀请区内知名乐手到田林讲课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对此,王福干建议,壮剧乐手需要对乐器感兴趣,可以在学校办马骨胡兴趣班,让孩子从小接触和学习。黄志元建议,可在县城组建壮剧乐队工作室,日常服务于壮剧团排练和演出,政府给予工作室一定补贴,以此来增加民间乐队的数量。□梁力升文/图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党建引领促发展助力儿童健康发展
莒县第六实验小学校长何恩清:培养孩子向善向美
鱼台县实验小学举行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
最新图文
百色市贫困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启动
“乡村振兴委员行”专栏
“养蜂县长”的甜蜜扶贫事业丨深情回报圳在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