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明几净,书声琅琅。民族团结筑梦想,文化自信谱新章。
红河县第一小学是全县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校,是全县教育示范窗口学校。该校创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一个由多民族学生组成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在红河县教育史上留下浓重的墨迹,是一笔厚重的教育财富。该校师生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现有教师111人,少数民族教师75人,占67.6%。学生1960人,少数民族学生1772人,占90.4%。
一直以来,红河县第一小学特别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一大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三个到位”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即思想认识到位,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充分利用班队会、宣传栏、板报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咐,成为红河县第一小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磅礴动力,一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窗口学校在红河岸边的马帮古城熠熠生辉。
建立机制,提供活动组织保障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工作,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党支部书记、各年级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教导主任、党支部书记、各年级主任、班主任直接抓,全体老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保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并制定了《红河县第一小学落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指挥有力,全员参与,责任到人,为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提供了首要和必备的条件。
深化意识,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友爱,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红河县第一小学定期组织全体师生召开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大会,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总目标,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充分利用班队会、宣传栏、板报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思想、民族宗教方针政、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及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以及各民族的历史、节日、饮食、服饰、文化与艺术等基本常识,让广大师生更多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以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有力推动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组织“民族团结一家人”“民族文化”“民族团结——诗歌朗诵会”为主题、“民族团结——故事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班会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也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更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了民族团结进步意识。牢固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识,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力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突出特色,开拓教育崭新领
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红河县第一小学校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落实“三进”(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开设了民族理论政策基本常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红河县第一小学校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学生以《民族常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中华大家庭》教材为主,通过教材的阅读,让学生从读本中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构成,掌握了我国的国情,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们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的意识和民族精神,搭建起民族团结进步的彩虹桥梁,心手相牵,共同成长。
夯实行动,丰富教育活动载体
该校围绕“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舞蹈大家跳、民族文化大家传、民族团结手牵手”主题,搭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六·一”节、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等节日,学校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会画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画、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充分发挥文娱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使民族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在学生们心中扎根、发芽,牢固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感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