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茌平县 > 正文

聊城市茌平区实验小学周黎明:从理解学生开始,让教学走向育人

日期:2024/4/11 7:37:35 浏览:

齐鲁名师_聊城市茌平区实验小学周黎明:从理解学生开始,让教学走向育人

0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ppStore下载其他途径关注界面…齐鲁名师_聊城市茌平区实验小学周黎明:从理解学生开始,让教学走向育人

32年来,他秉承着“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满足儿童的真正需要为目标,努力为儿童打造幸福的童年。

界面山东·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澎聚传媒、界面山东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30年后,我才从这个学生的口中了解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周黎明边说边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她告诉我,那一年她小学毕业,为了跟我合影,她要求妈妈给她买了平生第一条裙子。”

说完,他又指了指这张照片:“我一直认为儿童是人生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我的职责就是保管好他们的这个阶段。”

谈起自己的未来,周黎明表示他想一直留在教学岗位上。

“我自己的想法,就是在退休之前,我可以辞掉副校长,可以放下所有的管理工作。”他顿了一顿,“但是老师这个岗位,我不想舍弃。”

周黎明爱儿童,爱得深切。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的幸福服务,既要着眼儿童的未来,也要关注儿童的现在。32年来,他秉承着“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满足儿童的真正需要为目标,努力为儿童打造幸福的童年。

周黎明曾经将“热爱”归纳为驱动自己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首要原因,本文将从周黎明“学生”和“教师”的两个身份出发,试图跟随他的教育生涯,去探索他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表达的。走近这位对教育饱含深情的齐鲁名师——周黎明。

走进自己,感受教育

福柯认为,教育应该让我们学会“关心自己”,从而认识和塑造自己。不止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他们成为老师的初衷来自于一位具有特别意义的老师;也不止一位老师将自己学生时代深受触动的教育模式通过自己的方式内化,让这些熠熠生辉的教育理念在创新中传承发展。

周黎明的教育观,也正是萌芽于他的学生时期。一位特别的教师仅用了三个月,就让他的成绩从严重偏科走向全面发展,甚至名列前茅。周黎明告诉我们:“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意识到一位老师,他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所起的作用有多厉害多伟大。我想,我以后也要像她这样。”正是通过这个转折,让周黎明在经历完自己的学生阶段后,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弊端有了切身体会,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个过程,得益于他将自己对象化,利用对自己视角的重塑对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了再认识,进而作用到了自身教育观的发展。也正是从此时起,周黎明跳出了固定的视角,开始对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走近学生,做好教育

“儿童本位”是周黎明教育理念中的核心。在他眼中,儿童虽然是一个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但更重要的,儿童是人生中拥有特殊价值和特殊意义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要享受在这个阶段需要享受的权利。可以是玩,可以是胡思乱想,甚至是犯错。在这个阶段,儿童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周黎明的“儿童本位”,不仅表达了他对将儿童置于教育中心,去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的诉求,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成人本位、知识本位的反抗。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难以合理的把控自己与儿童世界的距离,因为儿童与成人的发展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也让成人在理解儿童世界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轻视与偏见,并通过自己主导的话语权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随意地定性。

为了克服这种错误的认知,周黎明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从理解学生开始。”闪光的思想常有共通之处,有学者对这个表述还有一个恰切的引申“只有理解童年,才能道德地影响童年。”由此可见,学生需要的并不是宣判,而是被充分理解后以道德的方式进行引导。

该如何充分地理解学生?面对这个问题,周黎明的回应是一直反思,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对自己所处位置的不断定位。

在他对教学的研究中,他时常将自己的观察、实践、思考记录下来,汇集成为厚厚的教育随笔,并且出版了《杏坛小语》《学做明师》等四本专著。他自去年九月开始的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研究,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存下了94篇随笔,周黎明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致观察,摸索出了未来教书育人的万丈高楼。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对于周黎明而言,教学反思已不仅仅是三年、甚至是三十年的积累,而是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自然地出现在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随笔记录着周黎明丰富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变化。透过这些随笔,可以看到有学生通过感受春天,培养起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学生通过“发现家乡话”,积淀了浓厚的家国情怀;还有学生通过倾听长辈的故事,懂得了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就想着把学生培养成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完整的人,这就是我的目标。”周黎明说。

学为人师,走向育人

周黎明曾开设一堂名为“看窗外”的作文课。这个主题来自于周黎明在教学中细致的观察。那是一个周黎明难得有机会愣神的课间,回过神来,他注意到教室里的学生也在一旁通过其他几扇窗户东张西望,有学生在尝试追寻自己的目光、有学生在欣赏楼下的校花园、还有学生专注于观察路上的行人。都说写作需要言之有物,想到就要记下,这样一来这堂写作课的主题就有了。周黎明说:“学生不仅要写《看窗外》,还要写《再看窗外》、《换一扇窗子看窗外》。”

“我这堂写作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写作。”当学生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空间因素等许多条件的影响,这就让学生不可避免地带着不同的视角去了解世界。周黎明在开设这个系列课程的时候,不止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他还想通过这一命题,让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观察,尝试进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上交附中的校长徐向东曾谈及自己对创新的看法,他说:“创新的人才不是靠他人‘养’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冒’出来的。”知识的涌现,也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一种自发行为。毫无疑问,思考的能力在这个时代会不断被推向更高的位置。

从学生时代开始,教师的崇高就已经在周黎明的心底埋下了种子。一路上个人的成长带来的是角色和视角的变化,但他的理想和初心却从未变过。他一直尝试着通过自己,将对自己而言正向的影响传递给学生,去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

32年的教育生涯,已经让周黎明走了很远,当听到他和学生之间那些幸福温暖的瞬间时,有几次我都在问自己,他是否已经在自己的一隅方寸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最后一个问题本是“您觉得您在教育中有没有做完自己在追逐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搁置了,因为他对我讲述的,他对教育所付出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没有”。

赞赏

4人赞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