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洱源县 > 正文

乡土教育融合美育,浇灌出云乡深处的非遗之花

日期:2023/8/1 21:10:04 浏览:

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学、研学学生和游客上万人次。如果到大理看不到蓝天白云,到这里,庭院里蓝白扎染构成的幕布天空已经成为大理的一个网红打卡点。段树坤说:“我们接待过很多明星艺人和游客,但最让我高兴是来这学习的孩子。非遗进校园不光要走进去,还要让学生走出来,接下来我准备建一个能够满足200个学生吃住的学生宿舍,专门接待研学学生。”

拒演“独角戏”,

推动非遗进校园深层次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很多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走进了校园,用“进校园”的方式推广普及非遗项目,传承非遗精神。然而,细观察这种围绕非遗保护的“进校园”实践及其宣传活动,较少或者说还没有全面系统地深入到事关非遗保护长效性的日常制度化操作层面,文化传承很难由知识普及到技能培训再到学术传播等更为深广的领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表示,非遗教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走进了全国中小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少学校只是简单地请非遗传承人来做一次表演或者上几节手工课,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课程安排不系统、不深入。”确实,非遗进校园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建立长期有效的进校园工作机制和体系,同时要让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切莫让非遗成为校园的独角戏。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物”,也不是单纯的手艺,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智慧结晶,它是一种朴素精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白族大本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冬梅教授大本曲。

为保障非遗进校园活动入眼、入脑、入心、入生活,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统筹制定《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规划》指出,在基础建设阶段(2016-2020),在全州范围内,因地制宜定期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传承人与学校结对活动、各学校拥有一定规模的非遗传承人人才库和非遗教学用具、形成标准统一的非遗进校园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初步开发一套适合本校非遗教学的教材。在全面发展阶段(2021-2025),在全州范围内建立非遗进校园技能展示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全州非遗知识竞赛、非遗才艺表演活动、新媒体平台等)、形成“校内普及教育+传习所深度学习”综合学习模式、初步探索非遗产业化创新途径,搭建“非遗科研工作站”、“非遗数据库平台”为非遗进校园提供理论支撑及数据库。在保护发展的良性循环阶段(2026-2030),形成涵盖大中小学的非遗校园传承科学教育体系,开辟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产业化道路等。

杜漪认为,非遗进校园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进文化,让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第二层是进技艺,学生掌握一项民族技艺,有民族烙印;第三层是进信念,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认知、传承,更要认同其背后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洱海的源头洱源。

门前风花雪月,门后云卷云舒。千百年前,依山而居,傍水而眠的大理人民创造的璀璨文化正在当代青少年手中重新迸发活力。“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大理非遗,非常有戏!

┃作者:“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项目组

原标题:《非遗进校园_乡土教育融合美育,浇灌出云乡深处的非遗之花》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