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阿坝10月16日消息(记者曹露浩)周末上午11点,记者在红原县邛溪小学校门口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家长,虽然离放学还有一个小时,但在学校的大门外,已经挤满了前来接学生的家长。有的家长坐在摩托车上聊着家常,有的急切地站在大门口等候。“我是来接我的两个小孙孙的,又有几天没见到他们了。”尼玛大叔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家离学校远,以前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遇到大雪或天气不好的时候,就会耽误孩子上课。现在好了,娃娃们都在学校吃住了,只是周末或放假才来接。”“娃娃们在学校吃得好,住得也好,老师还教他们自己洗头、洗衣服,他们的自理能力也一天比一天强了”。“就是,娃娃们懂事了,学习成绩也更好了”,家长们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而家长们的笑容,得益于2018年,浙江温州商会为学校捐赠了30万人民币,建立了校园电视台、校园足球室、民族音乐室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艺术社团活动。除此之外,这笔赠款还为学生宿舍安装了防护栏,在校园主要道路安装了路灯。
课间娱乐的学生(央广网记者曹露浩摄)
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红原县首所全日制大骨节病区易地育人综合小学和寄宿制管理示范学校,90%的学生来自全县不同的偏远牧区和重病区。学生家长中大部分不同程度患有大骨节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中经济困难的较多。再者由于牧区的特定原因,单亲家庭较多,部分孩子缺失父爱或母爱,家庭不健全,单亲劳作给经济再次带来拮据和困窘。
1959年始建的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当时为红原县龙壤乡小学,是党和政府在红原这片草原建立的第一所小学,先后经历了马背小学、帐篷小学的办学历史。而如今,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占地面积7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991平方米。现有小学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1123名,附设学前班2个,在园儿童144名学生,龙壤村幼儿园2个班,在园儿童38名,热多村幼儿园1个班在园儿童31人。
走在教学楼里,楼道上传来节奏明快的鼓点和欢乐的歌声吸引记者走进了民族音乐教室。“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但只会一些民族乐器,这间音乐室圆了我的一个梦想。”音乐教室的负责老师罗尔准说,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几乎每天中午都会来音乐教室排练。罗尔准编排了易于上口的藏文基础知识和歌唱家乡风光美的藏语说唱,孩子们敲打着架子鼓、非洲鼓和沙球,欢快的旋律久久在耳边回荡。如今,随着浙江对口援建项目的完工,学校配套的实验室和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学生在乐器室排练(央广网记者曹露浩摄)
罗尔准平时教授藏语文,自己喜欢音乐,就开了兴趣班。以往只能带着学生,在校园的角落里唱歌,如今,有了音乐教室,各式各样的乐器,学生们有固定的排练场地,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目前,民族乐器小组有46个学生,主要有架子鼓、非洲鼓、曼陀铃琴。
在学校的校园电视台,三年级的罗让泽仁正在给全校学生直播。虽然只有11岁,但他已经是个沉稳自信的小主持人,面对镜头毫不怯场,面前的台本上满是他的备注和标记,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却能看出他的用心。
记者了解到,像罗让泽仁一样的小主持人学校里共有40多位,在每天晚上半小时的直播时间里,他们除了转播《新闻联播》,还会播报校园新闻和名人成长故事,每周六还有英语栏目,全校学生都会在教室收看。
校园电视台小主持人播音中(央广网记者曹露浩摄)
罗让泽仁说,能成为校园电视台的主持人他觉得非常高兴,“我长大就想当一名播音员,给更多人播报新闻!”
在足球更衣室里,小球员们鲜艳的队服悬挂整齐,足球装备齐全。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在我们偏远的学校能组建一支专业的少儿足球队伍,要感谢浙江温州对我学生们的关心和帮助。
据了解,四川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易地育人寄宿制小学的足球队是四川首支以藏族青少年为主体的足球队。足球队主要选取了该校二年级至五年级40名身体素质优秀、爱好足球运动的藏族学生为队员,有4名体育老师作为教练员,每天上午体能训练,下午技能训练,基本保证每天2小时训练。
音乐教室、校园电视台、足球队……如今,随着浙江对口援建项目的完工,学校配套的实验室和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前行的路灯更加明亮。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