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5月10日,“5·12”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之际,三河市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一行20人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开展了为期6天的党史学习教育和“学史力行情系平武”支农支教活动。
5月12日,燕京理工学院师生在四川平武与中小学师生和乡亲父老一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纪念日,正是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跨越一千五百公里的两地人民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燕京理工学院和平武县结下了深情厚谊。2008年,震后两个月,学院雷锋连党支部组建四川震区支农支教实践团,首批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10人,经过近40个小时的路途颠簸,抵达余震不断的河北对口支援重建地——四川平武县开展支教支农活动。
百花盛放在五月,川冀结亲十三载。十三年的支农支教是燕京理工学院办学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十三年间,活动不断发展创新,内容不断丰富,涵盖支农支教、敬老助幼和扶贫助困项目,已经成为学校发挥社会服务和教书育人职能的品牌活动,成为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长期坚守;成为延伸红军小学红色教育,发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红军精神的重要实践;成为主动创新思想改变面貌,献身教育事业乡村振兴的坚强助力;成为坚持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和国家责任的持续行动。在平武这片热土,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敢于勇立潮头竞逐时代,树立了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传承大爱,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续奋斗中的一员。
党史学习教育在平武
走进平武县,在平南县苏维埃旧址,红军后代刘子清老先生开展了志愿讲解。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探寻三圣庙和红军桥,实地研学,重温入党誓词,感受红军当年的艰苦岁月。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来到平南,打土豪分田地、支援前线,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鼓舞人心的宣传内容,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唤醒了广大劳苦大众,在平武山乡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带动群众走上革命道路。
当地标志性建筑三圣庙成为平武南部以及北川北部的红色革命中心,当地群众为感念红军将紧邻三圣庙的松桥改名为红军桥。
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绵阳市中共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图为正在参观校史陈列室。任怀民摄
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绵阳市中共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既是燕京理工学院连续支教十四年的小学,也是燕京理工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站,因为该小学依托鲜明的红色教育特色获授成为“绵阳市中共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并且是平武县授牌的第一所市级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13日,燕京理工学院红色教育基地在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揭牌成立,进一步加深了两校友谊。
师生党员在平南县苏维埃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任怀民摄
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后参观了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校园和红色文化暨校史陈列室。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于2014年2月挂牌成立,是平武县唯一一所获得命名的红军小学,坚持以全国红军小学的办学宗旨为指导,将红色文化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在陈列室,大家研学了红军在平南的革命历史,了解了红军小学的建校历史,感受到了红军精神在平武山乡的传承。
期间,学校党委书记朱代春、思政教研部黄春梅副教授应邀,面向乡镇农村一线干部进行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朱代春从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出发,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的改革发展任务,从其中的“亮点”“看点”与“特点”出发,结合乡镇一线干部实际工作进行了宣讲交流。作为一名思政教师,黄春梅运用所学理论,从提高乡村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使命感、责任感出发宣讲了一堂“学史力行”课。
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后,黄春梅表示收获很大,刻在石碑上的宣传标语,红军后代讲述的红军故事,证明了红军是为广大农民争取利益的军队;灾区的重建和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写照;大山深处修建的户户通水泥路是人民至上理念的体现。她不仅自己深有感触,激发自己的情感,同时表示要将这些材料编写进教学案例,带到思政课堂。
助力乡村振兴在平武
13日,平武县与燕京理工学院“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平通羌族自治乡举行。
7平武县副县长王绍慧、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代表政校双方签订“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任怀民摄
平武县副县长王绍慧、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代春代表政校双方签订了“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平武县农业农村局、教育体育局分别向学校赠送了“支农助农惠农情系三农,人才兴产业兴燕平同兴”和“情系灾区支教十余载,学史力行再谱振兴篇”两面锦旗。
王绍慧副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向燕京理工学院一直以来对平武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燕京理工学院能够继续关注平武乡村振兴,建立长期友好合作机制,在教育、农业等领域实现人才、技术和资源开发交流合作。
学校党委书记朱代春介绍,建党百年之际,学校师生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感悟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将学史力行落到办实事开新局上,他代表学校向平武县政府和当地企业和学校对“学史力行情系平武”支农支教主题教育实践的支持、参与和多方协调表达了感谢,使得学校得以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资源服务群众办实事,促进平武乡村振兴、教育振兴。
根据“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在平武县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推销农特产品方面发挥作用,在为苏维埃红军小学、平通小学、平通中学等提供艺体师资力量和现代教育设施方面做出支持,在“红燕平康”四方联动,实现政、企、校、农多领域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方面贡献智慧。
签约仪式后,学校学工部门、传媒学院、文法学院师生组建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团队,邀请北京专业抖音直播带货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进入养蜂农户家中实地调研,搜集拍摄直播素材,制定品牌推广和销售方案。
直播团队的学生骨干们在一线调研后收获满满。广播电视编导2006班原梓晴表示,将会尽己所能的让平武老槽蜂蜜在线上线下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平武的特产和特色。社体1801班叶浩然在日记中写道,参与其中才感受到乡村振兴并非一个简单事情,这为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乡村基层、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户,更让大家在服务农村、服务农业中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一步,学校还将更广泛的牵线搭桥,邀请河北省其他兄弟学校和企业派出更多优秀师生和专业人才继续支持服务平武发展,让平武和河北人民的深厚情谊结的更深更久。
蓄力山乡教育在平武
抵达在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的第一时间,大学生支教志愿者们就走上课堂,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支教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社体1804班张万星开设的“闪耀足球小明星”足球课、“力挽狂‘篮’”篮球课培养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注会1807班孙傲雄开设的“精忠武魂”太极课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英语1805班于梦圆开设的“旗帜小小手”手工课和“天才画家”美术课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前教育1803班刘璐开设的“‘音’为有你”、“舞动童心”音乐课、舞蹈课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美、舞蹈美。党委书记朱代春和思政教研部黄春梅副教授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教育课。
马上进入大四实习的张万星,经过短短几天的支教,决定留下来,将山乡支教作为大四的实习工作。他说,当老师是儿时的梦想,如今梦想实现,却显得短暂,因此留下来,既是完成梦想,也是学习成长。支教中,他极大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对体育课的渴望,他相信孩子们的表现不仅仅能够带动他上好每一节课,更能够从精神上感染着他,学会克服一切困难。
在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学校推动设立“红燕平康爱心公益基金”,并进行了爱心公益捐赠,帮助学生快乐成长。两校还联合发起“燕京理工学院-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校友节,确定每年5月12日所在的一周为校友联谊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友活动。
从震后两个月支起三张桌子补习语文、数学课程开始,到2010年增加英语、美术、手工课程,2012年增加音乐、舞蹈课程,再到2014年增加法律、武术、足球、篮球课程,以及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通过“云上支教”实现“一对一”授课,学校支教师生不断根据小学教学需要更新支教内容。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2014年和2018年,学校邀请了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的学生们走出大山开阔视野,来到北京,完成了看天安门、游故宫、爬长城和在大学校园学习等人生的许多第一次。
通过十三年的支教支农,广大师生目睹了震区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感受到了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了巨大的教育,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震区人民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巨大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了青年学生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这片曾经遭受地震灾害摧残的贫困山乡,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支教小学孩子们的人生理想也从“放猪放羊”变成了“走出大山”,有的已经步入大学,参加支农支教的志愿者们许多已经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通讯员刘伟李家曾)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