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醴陵市 > 正文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辑(之五)

日期:2023/7/2 9:36:2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11-12

醴陵市姜湾小学创新“红色教育”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株洲醴陵市姜湾(左权红军)小学作为首批授予“全国红军小学”、“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醴陵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提炼、实践,探索了红色教育“四进一出”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彰显红色文化特质的德育新路。

一、进校园:让红色文化落地生根。工运领袖李立三、抗日名将左权、无产阶级革命家耿飚、和平起义功臣陈潜等均诞生于醴陵市。学校久久为功,着力将“红色”变为学校文化的基调,成为学生的生命底色。一是红色“标签”,清晰可见。左权将军雕像群、醴陵革命史文化墙、革命英烈文化墙凸现了学校的红色“标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素养工坊”、“班级文化”、“楼道文化”、“走廊文化”每逢三月、五月、七月、十二月都会更新。浓郁的校园红色文化与淡红的建筑楼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二是红色党旗,高高飘扬。铸魂育人,师资是关键。学校坚持“党建+”模式,将党建与德育实践深度融合,深化师德师风建设,2019年,在全省中小学党建视频工作会上推介经验。学校党总支主编了《左权红军小学生活指导手册》;筹建师生爱心协会,三年来累计向困难学生捐款30余万元;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优质思政课,为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架起桥梁。三是主题活动,有声有色。为实践“红色文化”,在学生中开展庆“七一”校园文化艺术节、“童心向党”红色经典朗诵、“十一”红色征文、中华经典阅读、邀请国旗班护旗手来校升旗等系列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活动。学校公众号坚持报道身边的优秀师生,开设“榜样采访”等专栏,鼓励学生见贤思齐。

  二、进校本:让红色基因跃然纸上。学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落实红色校本课程。一是统整教材,系列推进。学校争取醴陵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做好课程资源匹配、教材编写、革命历史故事提炼、本土化改编等,分学段编制了姜湾革命教育课程。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革命教育——《红润》的诞生,让“红色德育”有了可靠的依托。二是开足课程,“红润”童心。学校在完善《红润》红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配套推出乡韵课程、仪式课程、自选课程、渗透红色教育,充分利用红军精神、革命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充分挖掘红色典型的形象感染、感情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实现教学与红色德育的统一。三是幸福拓展,“四个一”任务。由红色课程拓展到励志教育,每周学习一篇新文章;每天安排一节四十分钟的阅读课,有老师的指导分析、学生的诵读;每天放学时的踏歌暮诵;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安排一个班级进行红色故事讲述。

  三、进课堂:让红色情怀涤荡心灵。只有植根课堂,红色文化教育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红色德育的实效性。一是抓实教育新契机。学校将中国“好人”陈自绪老人、省道德模范潘尧生先生请进课堂,让师生感受榜样人物的力量;警钟长鸣,抓实“灾难教育”,如“5·12”组织应急演练、“12.13”集体默哀。本学期,以“幸得有你,山河重振”为主题开展疫情下的生命第一课,让学生感受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磅礴伟力,厚植家国情怀。二是打造红色大课间。学校通过将红色教育融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学校以红色歌曲为主旋律的35分钟课间操,包含“七彩阳光”广播操、“红心闪闪”自编操、“整齐划一”齐跑操、“歌儿唱得满天红”放松操四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师生的身体,增进班级之间的凝聚力,还有效地将红色精神渗透到学习生活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三是奠定课堂仪式感。学校每个班级根据本班优势,以英雄传人的名义,进行课前宣誓;利用个性化的班训、班徽,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课堂学习状态成为常态,坚持上好用活“大课堂”,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向上生长。

四、进头脑:让红色精神融入血脉。红色文化应汇合成一种朴实的核心精神,流淌在血液里,呈现在生命自觉中,让孩子们精神丰盈。一是歌儿传唱,声声入耳。借助升旗仪式、“红色歌曲人人唱”等活动,现在师生人人会唱《义勇军进行曲》、《红军小学之歌》、《左权将军之歌》,熟悉的旋律在晨诵、踏歌暮诵中响彻校园,提振孩子一天的精气神。二是教师宣讲,句句入脑。以醴陵红色文化为主线,每个年级遴选教师成立红色故事文案创作团队,选取醴陵革命人物李立三、左权、耿飚、赵云霄和革命事件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湖南和平起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开发,每月一微主题的红色讲坛成为姜湾小学深入人心的视听盛宴。青年党员周妮老师一个学期在教育系统及各机关单位宣讲红色故事达15场,红色经典的魅力充分彰显。三是亲子互动,殷殷入心。学校开展大型德育实践活动“爸爸妈妈上讲台”,讲述革命家庭的红色故事、瞻仰革命历史遗迹的经历、亲子共读红色历史书籍的收获,生动朴实的故事里,饱含一个个家庭的红色革命情怀。历经三年,手工剪纸、京剧艺术表演、红色经典老歌新唱慢慢进入讲台,活动的初衷在创新中得到传承。

五、出校门:让红色实践固化成行。学校力图将红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外化为坚定有力的行动,做到“知行合一”。一是开展一次红色之旅。每学期开展红色研学、实地寻访综合实践活动,既有学校组织又有学生自觉前往。近年,组织学生先后到毛泽东故居、李立三故居、醴陵烈士陵园、陈明仁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历史遗迹进行研学旅行,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是争当一个新“红军”。学校聘请专业退伍军人作为教官,全校4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以军训为载体,接受红军精神的洗礼。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红色捐赠每期一次;15名教师积极参加了“关爱生命万里行”“国学文化进社区”等公益组织;100多名教师人人定点一户家庭,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之需。党建带队建,在节假日及周末,小小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公共活动之中,在争做新时代红军的道路上,踏出坚实的步伐。三是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该校着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模式。目前学校义务护学队伍已壮大至2000余人,与社区联合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学生走进社区、走访老红军老党员。联合县内周边学校,组建“姜湾红色教育联盟”。发挥学校红色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凝聚起红色教育合力。

怀化市铁路一小一路有“礼”护航成长

怀化市铁路第一小学近年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礼”文化教育新路子,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因为有“礼”,怀铁一小的学生辨识度非常高,从学校走出的每个孩子都成了“礼”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

一、“礼”乐课堂,办好特色精品课程。将“礼”文化教育融入课堂,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创建了富有特色的“礼”文化教学模式。一是积极开展“礼”文化教研。自2014年起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完成了2015年市级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2016年省教育学会课题《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在我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2017年省级规划课题《传统礼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阶段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小学校园“礼”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为扎实开展“礼”文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努力方向。二是精心打造“礼”文化课堂。把自主研发的富“礼”校本教材《课前一句话》和《经典诵读》纳入课表,推向课堂,把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老师根据本年级《经典诵读》教材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内容的温故与知新、难点解惑、活动延伸,真正让诗经诵读声飘满校园。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目标及课程标准,为实施“礼”文化打下了坚实而牢固的理论基础。三是认真组织“礼”文化主题教育。紧紧围绕“礼治”校园文化,一年级组织“静”主题文化教育,二年级组织“行”主题文化教育,三年级组织“孝”主题文化教育,四年级组织“信”主题文化教育,五年级组织“善”主题文化教育,六年级组织“雅”主题文化教育,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开展“礼”文化教育,让“礼”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护航学生成长,护育祖国未来。

二、“礼”韵校园,筑牢校园文化根基。该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作用。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开展“礼”文化建设提供了最佳场所,为学生开朗性格的养成,高雅气质的形成,情感的熏陶和意志的锻炼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使“礼”正。该校的一石一木、一草一花都成为“礼”的教育元素,透露出浓厚的“礼”文化气息。学校北门文化墙上印有“以礼立身、以礼立德、以礼立校”的12个大字,字字千钧,昭示着学校办学理念的卓尔不群;正门两侧,有校党委书记书写的“齐礼方修业正心始立身”对联,饱含着校领导对广大师生的殷殷期盼;教学楼中间立着刻有“开卷有礼”四个大字的书状石碑及文字说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怀铁一小师生要奉礼笃行、守礼敬法、学礼用礼、明礼达礼。二是使“礼”悟。修身方能养性。校园的绿化带里镶嵌着文化墙,一块独具创意的静壁树立其中,上面用浮雕刻着一个隶书的“静”字,暗含“禁闭”之意。四周绿树合抱,脚下流水潺潺,犯了错的孩子在壁前静思己过、洗练内心,一个人、一个字、一堵墙,没有传统的说教与处罚,只有孩子的自我反省和静心思索。学生思想在悟中升华,素质教育在礼中发展。三是使“礼”成。走在校园,“礼”无处不在。校园北门到南门的主干道用青石板铺筑了一条“经典”的礼文化之路,起点路标刻有“谦礼之行,始于足下”,终端则是“知书达礼,终身美丽”,两侧内容分别为《礼记》名篇和与“礼”相关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让学生在处处有“礼”的浸染与熏陶下,能够低头识礼、抬头见礼、入校学礼、出校施礼,达到学校“礼”育的办学目标。

三、“礼”润童心,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该校注重将“礼”文化教育嵌入师生的一言一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礼”文化礼仪规范。一是抓实常规,重塑学生行为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该校制定了统一的见面行礼动作,要求师生见面行30度鞠躬礼,手不拿物、头不戴冠。老师率先垂范,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个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学生重点训练见面时的行礼动作和礼貌用语。课堂上下、走廊操场、校园内外,到处都可以看到铁小学子主动向老师和长辈鞠躬施礼和师长认真还礼的场景。二是寓教于乐,拓展“礼”文化平台。学校的大课间分为室内操和室外操两部分,全部由学校老师创编而成,编排有趣有味有吸引力。室外操由《礼悟》《礼敬》《礼承》三部分组成,《礼悟》为诵读+传统行礼动作操;《礼敬》是融太极拳、长拳、军体拳为一体的武术操;《礼承》是古典舞蹈操。室内操则由韵律操、手指操和“礼舞”操组成。每天半个小时的大课间既保障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又使他们习得文明礼仪、了解传统文化、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