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1-24
目前,全省2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级评估验收,19个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评估认定。近日,儋州市、东方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三亚市海棠区等多个县(市、区)迎接国家评估认定。本报对这些县(市、区)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举措、成效进行集中展示。
儋州市
高起点谋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本情况:
儋州市共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6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8963人。2018年秋季,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共有在校生逾1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94.3%,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2%。
主要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儋州大规模开展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在加强全盘统筹方面,儋州市先后印发了多个规划文件,从教育机会均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均衡和办学行为全面规范等5个方面高起点谋划儋州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6年,儋州市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校从原来的311所缩减为238所(含教学点72所、不含两院中小学)。另外,该市正在那大城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思源实验学校二期工程,以及扩建横岭小学并将其设为那大三小分校,建成后将增加城区小学学位2860个、初中学位900个。
同时,儋州正在扩建那大城区周边的和庆中学和西联中学,建成投用后,将增加初中学位2000个,和庆中学和西联中学也将分别被升格为“儋州市第六中学”和“儋州市第七中学”,纳入城区学校范围,以借助城区教育优势,促使学生回流,提升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办学质量。
在保障经费投入方面,2015年至2017年,儋州市政府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市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共计38.55亿元,确保连续3年教育财政达到“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2015年至2018年,儋州市先后投入建设及装备购置资金21.3亿元(其中市级资金13.3亿元),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学校176所,重建、新建和加固校舍358间,新增学位9563个,建设运动场地38万平方米,全市中小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专线,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极大改善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距。
在师资调配方面,儋州市遵循“总量平衡、退一补一”的原则,及时补充乡村学校教师,2014年至2018年共招聘义务教育学校新教师454名,招聘免费师范生45人,共引进省外优秀校长10人、学科骨干教师25人。
在推动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方面,儋州市印发了《儋州市那大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自2014年秋季起,以一所优质学校托管一所薄弱学校的方式,设立三个“学区”,突破学校原有行政隶属关系,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及带动作用,快速提升基础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经过长期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三个“校区”的学生人数从原来的每校1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每校900余人至1800余人。
东方市
推动义务教育实现公平有质量的发展
基本情况:
东方市现有各级各类义务教育学校126所,其中完全小学49所、一贯制学校7所、独立初中6所、完全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点59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共5.7071万名,在编教职工3695名。
主要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东方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人员补充、质量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实现公平有质量的发展。
东方市以落实政府职责为着力点,谋划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先后出台12个涉及义务教育发展的专项规划,细化工作推进措施;建立联席会议和市领导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完善责任、监督、问责机制。2015年至2017年,东方市连续3年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和比例大幅增长。
2014年至2018年,东方市共投入10.2亿元新建校舍24.2万平方米,修缮翻新校舍11.3万平方米,新建改造运动场地220个,完成118所学校校园附属设施建设,并高标准配备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等;共投入3200万元升级改造校园安防设施设备,安排209名公益性工勤人员到校任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186名校园专职保安员,招聘50名事业编制校医,解决学校后勤和安保的后顾之忧。
此外,东方市聚焦服务特殊群体,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全市共投入1000万元,建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位扩建工程,接纳4511名学生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87.6%;共投入3700万元,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并使289名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毛入学率达95%。为保障农村孩子上学安全,东方市在江边乡、四更镇两个乡镇开通校车接送线路,一次性投入569万元购置校车18辆,且每年投入376万元进行运营管理,保障1200名学生通勤安全,实现5年来零事故运行。
东方市以强化师资队伍为支撑点,服务教育发展大计。该市坚持在编制总额范围内,由教育行政部门调整和使用教师编制,近5年共调配教师615名、招聘教师806名,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2名、学科骨干教师11名、教育急需紧缺人才27名,每年定向培养录用市级公费师范生30名;实施城乡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等12项常规和特色教研活动,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师资培训2万人次以上,与西南大学开展全方位培训合作。
东方市还分类发放农村教师津贴、行政村以下小学教师生活补贴、乡镇教师工作补贴等,同时实现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村村全覆盖,新建、改造教师公共厨房39间,确保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东方市以狠抓学校管理为突破点,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中包括狠抓教育主责主业,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长管理水平考核;注重大数据分析和问题诊断,降低低分率、提高平均分,促使教学质量整体明显提升;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以艺术、体育和科技活动为抓手,实施学校特色品牌战略。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不断深化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本情况: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现有公办中小学校6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3129万人,其中小学学生有1.6173万人,初中学生有6956人,专任教师有17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9.5%,巩固率为98.2%;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8%。
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各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资源日益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各类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健全保障机制。琼中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发展规划文件,科学绘制教育事业发展蓝图,同时按照“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原则,结合城镇建设实际,将全县74所(含教学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整合为60所(含教学点),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均衡的办学格局。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琼中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实现“三个增长”。2015年至2017年义务教育投入年增长率分别为22.9%、25.3%、17.1%。在实施“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方面,琼中在全县各中小学(含教学点)采用裸光纤的信息共享模式,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工作目标,实现各中小学校园网全覆盖。
三是优化师资队伍。2015年以来,琼中投入培训经费1905万元,共计组织教师1.6万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大力培养乡村教师,树立财政补贴资金向偏远乡村教师倾斜的鲜明导向,根据乡村学校偏远和艰苦程度差异化发放乡村教师补助,稳定和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经验做法受到教育部通报表彰。
四是促进教育机会更均等。琼中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爱心妈妈”“城乡儿童手拉手”等相关活动。在教育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琼中累计投入6875.4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9191万人次,使全县贫困家庭适龄少儿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率先在全省建立教育扶贫“一对一”关爱体系,编印励志脱贫教育地方教材,在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年级开设“小手牵大手”脱贫生涯规划课程,重在培养孩子志气志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重点打造“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琼中女足+校园足球”和“武术进校园”等特色教育项目。其中包括大力推广武术段位制,加强县内武术师资培训,着力巩固武术进校园活动成果。2015年至2017年,“琼中女足”获得“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相关组别“三连冠”;琼中于2015年、2016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和“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全力以赴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
基本情况: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目前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6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独立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30所,教学点23个。全县中小学在校生1.9858万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1581人。
主要做法及成效:
保亭始终坚持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强化保障上下功夫,在队伍建设上见实效,在内涵发展上求突破,在督导评估上出真招,促进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