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小学网 > 麻栗坡县 > 正文

记云南省麻栗坡县上弄小学教师熊照才

2023/7/19 13:44:46 点击:

“县教育局推选我的时候,我拒绝过,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一个楷模的要求。我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工作的乡村教师。”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熊照才,这个一脸风霜的苗族教师,仍然谦虚地不愿“认领”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份。

但他名副其实——在艰苦的边境一线学校从教31年,用一种简单执着的方式默默守护着苗寨教育的星火。

云南省麻栗坡县是一个集“边、少、穷、山”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与越南接壤。从县城驱车出发,经过两个小时曲折的盘山路,还要在沙石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穿行一座座贫瘠的石山,才能到达距离中越边境直线距离仅500米的一师一校点——上弄小学。这是55岁的熊照才任教的地方,很长时间里他都是学校唯一的教师,也是村子里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他最欣慰的是,“没有一个村民说我是不合格的老师”。

“苗岭山寨更需要我”

“我是1984年走上代课老师岗位的,直到1999年转正,前10年每月工资只有32元,米和菜都是从家里带去的。”回忆起初登讲台的岁月,熊照才很是感慨。

熊照才出生在董干镇一个苗族聚居村——马崩村。1978年,全村只有熊照才一人读高中。3年后,21岁的熊照才高考落榜回家务农。1984年,麻栗坡县开始普及初等教育,远离城镇的村完小和一师一校,很难留住老师。有高中学历的熊照才,被聘为马崩小学代课教师,开始了15年代课教师生涯。

1985年至1999年,熊照才先后在当地多所村小代课。“我任教的学校都只有我一个老师,要负责全部工作。苗岭山寨交通闭塞,跟外界没有沟通,学生们都不会汉语,我得先用苗语讲解,再用普通话向他们复述。”为了让苗族学生掌握知识,熊照才逐渐摸索出一套“双语”教学方法。这套教学法没有什么“玄机”,靠的是一遍又一遍重复。

1999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熊照才转为公办教师。2003年,熊照才来到上弄小学任教。上弄小学招生范围覆盖5个苗族村,隔年招生,有一至四年级。熊照才每天要上不同年级两个班的课,包括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体育等科目。“我一节课同时教两个班,先教这个班20多分钟的数学,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再给另一个班上20分钟语文课。”谈到独自守望乡村教育的心路,熊照才觉得虽劳累但很充实。

“省里、县里组织各种学习,语文教学法、数学教学法培训我都参加了。”熊照才说,自己非常注重提升专业知识水平。2003年7月,年过四十的他参加了函授学习,并获得中专文凭。2009年,这个坚守苗寨的一线乡村教师,被云南省评为汉语、苗语“双语”教学优秀教师。

从教31年,熊照才并非没有机会调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但他仍然选择留守苗寨。“一所学校必须有教师坚守。我想过,如果调到好的地方,学校就没有人坚守了。也许因为我是苗族同胞,苗岭山寨更需要我。”熊照才说。

“让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

在上弄小学,熊照才从来没有午睡过。“不敢睡,教室外面的水泥台很高,总担心学生跌倒。如果在我午睡时娃娃们出了意外,我会很难受的。”质朴的话道出他对学生深深的爱。

在熊照才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靠墙的一张桌子上堆满了书,那是他自费购买的书籍、报刊。因为许多孩子家庭困难,无力购买课外读物,他从微薄的工资里硬是挤出了这笔费用。

一个装满了治疗儿童感冒、肚子痛等常见病药的大塑料袋挂在房间的一角,这是他为预防孩子们突发疾病准备的。在上弄小学,学生们课间打闹跌倒,熊照才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嘘寒问暖;放学路上,遭遇突发情况,学生们第一个想到的也是熊老师。

苗寨孩子住得分散,路程远,他特意安排高年级学生在集合点护送年幼的孩子回家。“学生们下午3点多放学,回家帮家里除草、放羊,我就安排学校里的大孩子带小孩子。”许多这样的小事,都体现了熊照才对孩子们的关心。

2003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熊照才经常孤身一人翻山越岭,劝说辍学的孩子返校。他苦口婆心地对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宣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如今,上弄小学片区学生巩固率每年都达到100%。

生活和学习上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在孩子们心里,映照出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辉,很多孩子都说,“长大了,我也要像熊老师一样为国家作贡献”。

对熊照才来说,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是他莫大的荣誉,但他仍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我还要继续努力,让苗寨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读书,都有书可读”。

“我只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平凡工作的乡村教师”

从教31年来,对学校、对学生、对学生家长,熊照才倾尽所有,尽职尽责。但面对亲人,他总感觉有些愧疚。

在熊照才守护他的学生时,妻子顾玉美一个人担起了照料家里7亩地、打点一家老小生活的重任。“我老婆是个大字不识的苗家妇女,几十年来,她不但不曾抱怨我工资低,有时自己还去集市上买菜买米送到学校,和我说不上几句话就匆匆忙忙赶回家干农活儿了。没有她的支持,我很难坚持下去。”熊照才说。

31年过去了,头顶的青丝变为白发,他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一方岗位上踏实守候。“我只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平凡工作的乡村教师。我以‘时间加汗水’的方式教育学生,但是教学生就像栽玉米一样,结果不可能全都一样,收成也有好坏。我当好一个尽责的‘农民’就问心无愧了。”31年的教学生涯让熊照才桃李满天下,最让他自豪的是教出了几个大学生,其中还有他的儿子。

谈起学生,熊照才眼中满是喜悦:“与孩子们在一起,我常常忘记了自己是老师。学生们都很愿意和我在一起,说老师教两个班太辛苦,愿意陪我去玩、去散步。”

“这次获奖后,很多外出打工的学生给我打电话,说在网上看到我的名字,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好了不起!”熊照才说,“全国1200万名中小学教师中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我今年55岁了,快到退休年龄了,但是如果苗寨需要我,我还会继续教下去。”(本报见习记者董鲁皖龙陈少远)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绍兴市嵊州市逸夫小学商暄淇:小日记大民心
利川:快乐暑假安全“童”行
《好人开讲》基层宣讲活动走进江陵县马家寨小学
最新图文
“我骄傲,我是长征精神中队的一员”
听永远跟党走的故事,看拉祜山寨今昔大不同
看普洱“六变”!走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