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永川区三教小学川剧节目《巴蜀神韵》,作为全市选送的3个节目之一参加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六一”展演活动。三教小学为何能够在全市学校中脱颖而出?学校川剧文化的打造为其注入底气。
永川区三教小学参加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六一”展演活动。永川区三教小学供图
让川剧文化融入校园
漫步在校园长廊,一面面图文并茂的川剧宣传栏映入眼帘,川剧名人故事、脸谱剪纸与绘画作品,无不体现出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作为重庆市乡村少年宫学校,三教小学将川剧作为乡村少年宫重点打造的特色课程之一,不仅邀请青城山派茶艺传承人王子亮、汪丹丹到校传授川剧技艺,还组织部分教师学习川剧。
“为了上好特色课程,部分教师跟着王子亮、汪丹丹等非遗传承人学艺,并向永川区文化馆老师请教川剧艺术。”三教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张伟表示,如今,川剧变脸、吐火、茶艺等特色演出已成为乡村少年宫的一张名片,本地学生受益匪浅。在重庆市文明办组织的“寻根乡愁,麦田厨艺节”活动中,谷邦宏的变脸、周瑀漩的茶艺表演得到重庆市文明办、永川区文明办等单位的称赞,美丽的俏花旦、英武的刀马旦、威风的旗手等扮演者的表现也十分精彩。
让川剧元素融入课堂
一日下午,在三教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正进行川剧演唱比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和着欢快的韵律舞动身姿,将川剧的“手、眼、身、法、步”一一展示,自然流畅的动作和自信阳光的神情浑然一体。
其实,三教小学不仅把川剧元素与音乐课相融合,还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融合,打通学科之间的“阻隔”。课堂上,学生呈现出最舒展的状态:戏剧游戏、角色扮演等,总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小剧场、舞美设计,总能看到他们自信的表达,达成专注的探究、团结的合作,更让他们增长见识,提升自我。
在课程的引领下,学习内容是鲜活的,学习规则是有序的,学生自主、自由、自在地深度学习,学校的课程结构、教研方式、学习生活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教师的课程理念、合作精神、专业成长实现了质的飞跃。
让川剧文化成为校园品牌
“手和脚的动作是咱们学习川剧基本功的基础,要做到指有指法、站有站相”“手轻轻发力,注意神态,你看,像老师这样”每天课后延时服务,教师肖雪琴都会组织川剧兴趣小组的学生学习水袖等技艺。
“刚开始学川剧的时候,我只觉得好玩,加上自己本身也喜欢唱歌、跳舞,所以就报名川剧兴趣小组。”学生陈溢漳说,现在川剧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能将这项传统艺术坚持学下去。
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培养和训练,是学校推动川剧文化走出校园、走向大舞台的有力举措。三教小学成立川剧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等特色小组,经过自主报名、筛选,在全校中高年级的学生中培养一批川剧“小戏迷”。
“人人有舞台,个个有才艺。只有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登台表演,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川剧的内生动力。”三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涂珍超表示,学校将依托传统川剧节目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编排出《巴蜀神韵》等系列节目。下一步,学校将邀请更多专业教师到校深入指导各兴趣小组,进一步激发师生学习与传承川剧的兴趣。(晏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