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张信威
445陈霄
446竺士杰
447周遂德
448周儒欣
449赵庆祥
450俞明德
451姜涛
452钱建华
453徐立平
454高小芳
443张定宇
张定宇,男,汉族,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公共卫生总师。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不顾身患渐冻症的情况,带领全院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抗疫最前线,与死神竞速,带领医护团队累计救治2800余名患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杏林悬壶30余年,张定宇始终坚守在医疗一线。他曾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
2017年,张定宇出差时,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渐冻症。为了让进入倒计时的生命获得“厚度”和“质感”,他选择瞒下病情以“渐冻”之躯工作奔忙。2019年12月29日,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时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张定宇迈着高低不平的脚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改造病房、收治病患。在抗疫最艰难的时期,他经常半夜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一天接无数电话,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在他的感召下,全院240多名党员全部坚守在急难险重一线。
医者仁心,每一次在患者和自己、家庭之间选择,张定宇都以患者为先。就在他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时,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程琳,却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里忍受着病痛,接受隔离和治疗。张定宇分身乏术,在妻子感染新冠肺炎入院3天后的晚上11点多,才赶去医院探望,陪护不到半小时。妻子痊愈出院后,用行动响应张定宇号召,捐献了400毫升血浆,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张定宇荣获“人民英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444张信威
张信威,男,汉族,1938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信威在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根据国家需要,不断转换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核武器、高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哪里需要去哪里,干一项精一项,为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1960年,张信威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核武器研制单位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他靠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脱颖而出,不久便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在大量的理论模拟基础上,张信威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设计原理和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新型武器结构。
1986年,张信威转向高技术研究,从事国家高技术某主题总体研究和论证。他的研究对象从地面延伸到太空,一系列新知识需要学习和补充。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他率先在该研究领域提出“瑞利信标”概念,并且对信标的建立做了大量重要基础性工作。
1996年,他再次转换研究领域,参加国家攀登计划中“计算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他创新性地率先使用计算代替实验手段,以第一性原理计算方式对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与他人合作,开展贮氢金属与氢及氢同位素的相互作用、氢的吸放动力学、碳60及其掺杂第一性原理等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完成有关系列理论计算。
近十几年来,张信威又开始致力于没有传统理论支撑的异常核聚变实验和理论研究。他首先推出小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并在国内外异常核聚变国际会议上发表文章,明确表述小氢原子模型。目前,此项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如今,他虽然已经83岁高龄,但每天仍提着一个塞满资料的包搭乘班车上班,一头扎进办公室,晚上过了10点才返家,除了春节休息一两天之外,从来不休节假日。
张信威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45陈霄
陈霄,男,汉族,1983年5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委员。
陈霄对农村贫困群众饱含深情,勤勤恳恳为民办事,心心念念脱贫攻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心里牵挂的还是贫困群众,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他心系群众,坚持在基层为群众服务。陈霄2011年起到乡镇基层工作,10余年来一直把服务群众当成自己的使命。2018年6月,他担任文罗战区脱贫攻坚专职副大队长。为找准文罗致贫原因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所在,他深入各村调研,组织村干部召开座谈会,了解真实情况;他走家串户进行深入细致调查,认真听取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的心声,研究脱贫对策,寻找脱贫方法;贫困户来访时,他细心耐心接待,了解他们所诉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文罗镇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60户、3832人已全部实现脱贫;文罗镇的扶贫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
他心有柔情,胸有愧疚。为更好投入工作,他毅然将户籍迁移到自己工作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在妻子和孩子眼里,陈霄是个对家庭特别有责任心的人,是个特别宽厚温暖的丈夫和父亲。2021年4月27日,陈霄因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生命定格在38岁,对妻儿的爱只能成为永久的愧疚和遗憾。
陈霄荣获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称号。
446竺士杰
竺士杰,男,汉族,1980年3月生,中共党员,浙江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
竺士杰能在49米高空中“穿针引线”,创下每小时起吊185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他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在全国港口推广;他言传身教,成立创新工作室,带领着一大批职工奋勇向前;他在集装箱装卸一线创造了骄人业绩。
他是装卸集装箱的“大工匠”。1998年入职以来,竺士杰始终扎根在港口生产一线,立足岗位,精研技艺,不断探索桥吊集装箱操作方法,自创“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创造了每小时起吊185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可提高桥吊一次着箱命中率7%以上,一年增加100万标箱吞吐量。2013年,竺士杰带领团队实现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全天候无候潮作业,为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位列全球第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抢险救援的“急先锋”。竺士杰凭借精湛桥吊技术,多次参与重大海上事故抢险救援任务。2005年3月8日,在黄海海域航行的“克里斯蒂娜”轮船发生集装箱轮严重碰撞事故。整整4天4夜、96个小时,竺士杰坚守在桥吊机上抢险装卸,1735只集装箱全部被安全地卸到堆场。2021年2月10日,“地中海白羊座”集装箱货轮遭遇剧烈风浪影响,集装箱堆垛坍塌,大量箱体倾斜。竺士杰现场指挥,经过20多小时的紧张抢险,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他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量迅速下滑。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复工复产,竺士杰鼓励带动同事继续抓好创新研发,提升工作效率。当年5月1日,公司单班作业量持续维持在2万标准箱以上,首次实现了45路同时作业,并逐步实现常态化。2020年公司完成1050万标箱的年度生产任务,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5.2%,实现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唯一正增长。
他牢记嘱托当好“金牌导师”。竺士杰积极发挥劳模的典型引领作用,筹建了“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打造“金牌导师”团队,为一线工人搭建成长成才的“快车道”,先后培训职工1500余人次,培养技能人才17名,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30多个自主创新研发项目。
竺士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
447周遂德
周遂德,男,汉族,1946年1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禹州市颍川街道东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49年来,周遂德始终扎根基层,履职尽责,带领群众把昔日贫困落后的村庄发展成为富裕文明的新社区。周遂德用无畏的坚守、不懈的奋斗,践行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为民担当,敢闯敢干。1972年,周遂德当选东关村(2004年改为东关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使全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周遂德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带领大家从组建建筑队起步,到办塑料厂、钢窗厂、机械厂,建起6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创汇企业。目前东关社区年总产值达40亿元,实现群众“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户户有存款”,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余元。
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周遂德常说:“我是一头老黄牛,让老百姓坐在牛车上,把他们都拉到幸福、富裕、快乐的道路上。”1974年,村里决定建设窑厂发展集体经济,周遂德拿出全部积蓄和准备盖房的木料予以支持。窑厂建了4个月,他天天在工地上掘地、挖土、推架子车,不辞辛苦。1998年,村里筹建“中华药城”,他天天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不怕苦不怕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更是每天工作逾15个小时,带领家人主动捐款,并带动当地群众、企业捐款捐物,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之后,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周遂德的又一目标。周遂德倡导办教育、改村风、兴文化。东关村投入360万元,建起了设施一流的小学。为了鼓励村民重视教育,还会对有孩子考上大学的家庭给予2000元至5000元的经济补助。如今,东关社区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劳动模范等进行免费体检,还经常慰问7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家庭,尊老爱幼等良好社会风尚在东关社区蔚然成风。
周遂德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448周儒欣
周儒欣,男,汉族,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儒欣怀揣北斗强国梦想与实业报国情怀,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