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汪泽江与小学生向戍边官兵“隔空”致敬。谢婷婷摄
今年1月11日,当77岁老兵汪泽江走进华中路第二小学六(一)班,喧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参加过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汪泽江,是安庆市有名的“国防老人”。退休后的20多年里,他在多所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结合自身经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天,汪泽江与小学生们一起,与戍边官兵进行“云端”对话。
发紫的嘴唇、皲裂的脸庞、坚毅的眼神、灿烂的笑容……从屏幕上看到戍边官兵的那一刻,汪泽江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手指胸前的三等功军功章,他讲起自己的战斗经历:“我们那时候当兵打仗,条件也十分艰苦,可我们咬着牙坚持,为国牺牲光荣,临阵退缩可耻……”
汪泽江的动情讲述顺着视频信号走向雪域高原,官兵的戍边故事也让汪泽江和学生们听入了神。屏幕两端,掌声不断。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班主任李娜回忆,三代人同屏互动,让一堂国防教育课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课后,学校趁热打铁,组织学生代表与优秀官兵结成帮扶对子。李娜说:“与‘兵老师’的第一次交流,孩子们问得最多的是:长大后我也能参军吗?”
对戍边战士江鸿鸣而言,2022年3月2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穿上军装,如愿走进军营。
去年,还在某职业学院读书的江鸿鸣,因为学校组织的一堂国防教育课,对军营产生向往。详细学习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先进事迹后,他对戍边官兵充满敬佩,对军营的憧憬与日俱增。
“当兵,就去最苦的地方,我志愿去高原、去边疆服役。”江鸿鸣说,安庆市宜秀区人武部到学校开展“征兵进校园活动”那天,他小心翼翼将征兵海报保存起来。夜深人静时,他有时会对着海报“发呆”,心想明年完成学业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军。
今年6月,新训结束的江鸿鸣被授予列兵军衔。新兵下连那天,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来到边防,只是完成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要把根扎在这里,把脚印镌刻在国界线上……”
不少征兵工作人员感慨,随着安庆市校园国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参军报国成为越来越多适龄青年的选择。正如安庆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夏博所说:“立学者,先立志。国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讲好国防课并不难,难的是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曾经是我们,我们也能成为他们。”
送给孩子们的石头画
新疆军区某团运输连二级上士帕肉克
安徽省安庆市华中路第二小学学生收到石头画。潘发良摄
今年春天,安徽省安庆市华中路第二小学学生寄来的信件,让我和战友们倍感温暖。回信时,有战友提议,给孩子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那时,我们正在高原腹地驻训。“天低冰不化,风吹石乱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
我从小爱好绘画。戍边的这些年,我没事就在雪地里寻找形状各异的石头,并在这些石头上作画。我的画作中,有训练场上战友们冲向硝烟的背影,有手中的新装备,有战友弹吉他唱歌的场景,也有他们温暖的笑容……凡是戍边岁月中难忘的瞬间,我都情不自禁想要用画笔呈现。
石头,是高原的“特产”。把石头画送给孩子们,无疑是最合适的礼物。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战友们帮忙找石头,我利用休息时间,窝在帐篷里作画。在这些石头画中,我特意画上飘扬的五星红旗、高耸的雪山、高原最纯粹的蓝天、身姿挺拔的战士……希望他们看到画,如同来到雪域高原。
收到礼物那天,孩子们高兴极了!视频连线中,他们兴奋地问,为什么要送石头画?我说,希望他们从石头画中明白国防的意义,养成石头一样的坚毅品格,学好知识,长大报效祖国。
希望这些石头画,不光送到孩子们的手里,也能走进他们的心里。
(叶真玉、张政整理)
悄悄敬上一个军礼
安徽省安庆市延乔中学905班丁士岚
安徽省安庆市华中路第二小学升国旗仪式上,小学生向国旗敬礼。黄文镜摄
作为从小在平原地区长大的孩子,高原离我很远。前不久的一堂“云端”国防教育课,让我第一次走近高原。
那天,学校举办“让红色教育插上‘云’翅膀”主题活动,由远在雪域高原、戍守在祖国边防一线上的解放军叔叔为我们授课。课堂上,一位叔叔通过视频和图片,为我们讲述连队的历史、巡逻的日常,还展示了美丽的雪山。屏幕这一端,我盯着那位解放军叔叔的脸看了很久。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将他的皮肤晒得红一块、黑一块、白一块。
课堂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交流,我也提出自己的疑惑:“脸晒伤了会不会很疼,高原环境那么艰苦会不会想家落泪?”他们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我们是祖国的移动界碑,为了边防安宁,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
国有界,碑为准,以人立。细细品味解放军叔叔的话,我突然为自己刚才的提问感到难为情。他们心中考虑的,从来不是“苦不苦、难不难”,而是“没商量,我能行”。
那堂课结束时,解放军叔叔们面对我们敬上帅气的军礼。回家后,我学着他们的样子,也对着镜子偷偷敬了一个军礼。期待有一天,我可以把校服换成军装,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祖国和人民可以信赖的“界碑”。
(汪洋、郑欢的整理)
(制图:扈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