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小学网 > 象州县 > 正文

教龄超35载的乡村教师群像

2023/9/8 11:23:48 点击:
活的鸟儿一样飞奔到同学中间。阳光下,她的笑容格外甜美,她的笑声格外响亮。

每个叛逆少年都有不同成长经历,周俊因材施教,用爱与宽容感化他们。周俊清楚记得11岁的男生小超矮小的样子,与经常殴打同学、在同伴中颇有“号召力”的暴力形象相去甚远。是什么原因致使这样一个看起来听话斯文的男孩,携带刀具惹是生非?家访中,周俊了解到家长的暴力教育方式让他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为了把这个“误入歧途”的孩子拉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周俊开始了一次次真诚的家访、亲切的谈心、苦口婆心的劝说,家长深刻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小超也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小超给老师送来了检讨书,信纸上的语言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字里行间满含着后悔和感激。周俊双手轻轻抚摸这张小小的信纸,仿佛一个无价的宝物。

对于任性狡黠的小宝,周俊更是用足了十二分的耐心。小宝偷盗技巧高超,在读幼儿园时就有盗窃他人钱物的行为,读二年级时偷了村民的1000元钱,还顺手牵羊偷了老师的手机。一开始,小宝拒绝沟通,周俊一有空便和他讲道理,可一转身小龙又忍不住找准机会再下手。为了走进这个孩子的世界,避免他走上犯罪的道路,家访、谈心,周俊用遍了各种方法。“这些钱财是别人辛辛苦苦赚来的,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能要,要是别人偷你爸妈的,你什么感觉?”“偷东西就是犯法,要去坐牢的。”周俊不厌其烦地劝说。还给小宝讲《小偷的母亲》的故事,使他明白这是一种可耻行为。周俊发现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为了挖掘他的闪光点,就跟他一起修理自行车。看到他把车修好后,脸上一副骄傲的神态,周俊趁机教育他把修车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改掉不良习惯,这个曾在人生道路上中迷失自我的叛逆少年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用爱和行动渗透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周俊说。

冯汉忠:以赤诚之心,守望山村教育

“学校就是我的家,我要一辈子守住这里。”象州县石龙镇青凌教学点教师冯汉忠从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心中就坚定了这样的信念。

冯汉忠1983年就踏上了青凌教学点的讲台,校园内的那棵龙眼树见证了他38年如一日的坚守。当时学校有两位年轻的未婚男教师,其中一个就是冯汉忠。工作不久学校新建校舍,校长安排他们晚上轮留守校,其中一人太胆小,晚上不敢独自在学校呆着,这下校长发愁了:谁来守夜呢?如果小偷抓住没人守夜的空隙入校盗窃物品怎么办?守夜的老师要住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晚上蚊虫、蛇鼠多,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大家都一声不吭,冯汉忠二话不说挺身而出,接受了独自“守夜”的任务,这一守就是几个月。

冯汉忠不但尽心守住学校的安全,还用心守住学生的梦想。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有的学生一度面临着失学。冯汉忠不忍心学生失去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掏出一部分,帮这些学生垫上学费。许多学生眼里噙着泪花,感动不已。后来很多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梦想。冯汉忠以德立身,以身作则,他的言传身教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灵,让很多学生长大以后以师为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多年的何美就是当年其中一位学生,她对冯汉忠的资助深怀感激之心,经常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

对于村民跟学校产生的一些纠纷,冯汉忠更是用诚心化解了矛盾冲突,守住了学校一方平安。冯汉忠记得学校基建征地过了十多年,涉事的村民想重新要回土地或者多要补偿款,借机闹事。涉及利益调整,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老师们怕惹事都不敢出面,冯汉忠又一次站了出来,却被一些人认为他为了追求金钱利益。为了平息矛盾,他顾不上大家背后的议论和异样的眼光,经常往村民家里跑,他懂法律,讲原则,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细致地与村民沟通,教育村民从大局出发,支持学校教育,这些矛盾和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看着校园又恢复了平静,冯汉忠想,再多的心酸和苦累都值了!

冯汉忠用自己35年的执着和真诚,奉献和坚守,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为构建平安校园付出了很多心血。他用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换来了村民们的信赖。村民冯玉克说:“冯老师几十年一直都兢兢业业,一心都为了我们村的孩子们,真正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园丁。”乡亲们普遍认可学校,越来越关心和支持学校的教育事业,因为他们相信,学校有这样热心教育的老师,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作者:覃丽云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教育体育局)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龙岗中小学“护苗”手绘作品展获奖名单出炉!看看有你关注的吗?
宁国市实验小学:实行五色教育构建臻美校园
黑龙江省林口县第三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回归教育本真
最新图文
开学啦!大足区中小学迎新报到温暖有序
教龄超35载的乡村教师群像
多彩民俗“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