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小学网 >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 正文

聚焦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扬大研支团”十年接力赴黔支教

2023/9/6 20:33:05 点击: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支教队员与孩子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小朋友们,拿起你们采集的植物,我们一起将夏日定格!”

近日,位于大山深处的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村小马厂镇中心学校“自然记忆”标本馆,迎来了首批“体验访客”——扬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开展非遗拓染帆布包制作活动。这项活动也正式开启了扬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今年暑假赴黔支教的“第一课”。

今年是扬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黔支教的第十个年头。从获批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最初是驻点支教,如今为振兴帮扶,10年来,他们在“无言群山”之间书写了“有声青春”。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支教团成员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60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搞得我很紧张。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的脑袋时常会一片空白。”这是第24届支教团志愿者黄丽芬的教学初体验。而如今,她所带领的镇宁民族寄宿制中学七(4)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已列年级第一。

10年间,支教团成员立足三尺讲台,先后在镇宁县5所学校承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生物等科目的教学工作,年均授课2500余课时,覆盖10余个班级近1000名学生。支教团成员的教学成绩在当地历年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先后有20余人荣获当地“教学标杆”等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就是一个情感连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编织一张非常温情的网。”曾两次赴贵州支教的第23届支教团志愿者徐涛认为,支教更要“支心”,很多山区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内心封闭但又渴望交流,只有温情和真心才能打破隔膜、让其敞开心扉。

为此,扬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学校开展“心语小筑”心理健康教育行动,“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助力健康成长。

在支教团志愿者当中,还有一名重回故土的“山里娃”。

“山村小学需要英语教师,而我就要成为山村教育需要的那颗‘螺丝钉’。”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小山村的李丽,在2019年9月入选扬州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并于2020年重返贵州支教,圆了做山村教师的梦想。她说,自己的经历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好诠释。

第二课堂,十年守望聚焦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黔中大山最深处,这里有很多不足100名学生的“袖珍学校”。

“6个年级,91名学生,2名代课教师,只开设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这是位于深山苗寨的木厂小学最初的教学生态。

“彩虹为什么是彩色的?长城是建在云朵上的吗?城里高楼有山高吗?”这是山里孩子们爱问的问题。大山阻断了孩子们的视野,但不能阻隔他们的梦想。

自2013年起,扬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面向马厂小学、木厂小学、牛田小学等6所少数民族村小,打破“第一课堂”教学限制,建立以“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教学为主线,涵盖教学基础设施援建、医疗卫生保障、心理健康诊疗等精准帮扶体系。累计开发“创艺家”“小小国旗班”“芦笙拜月”“春耕·伴读”等公益课程和志愿服务产品70余项,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教学6000余课时,援建图书室、音乐室以及计算机等各类教学器材等400余万元,累计14000余人次受益。

“第一次去木厂小学的时候,我和队员们足足走了3个小时山路,手脚并用,小心翼翼。”扬州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陈晨描述。8年后的现在,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天堑变通途,通往深山的道路更为平坦便利。

10年来,扬州大学累计为山区输送了300余名志愿者,其中66名长期驻守支教一线,他们以真学固脱贫,以实干促振兴,为贵州乃至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强劲的“扬大力量”和“扬大智慧”。

“做人就应该像蜡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是扬州大学第一批奔赴贵州支教的研支团团长陈晟在工作笔记上写下的一句话。

“一年的有限时间,一辈子的无限精彩。”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奋斗的姿态绽放青春之花。

通讯员刘娟王一凡记者乔云

75946242023-08-2807:51:39:0聚焦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扬大研支团”十年接力赴黔支教聚焦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221524扬州民生扬州民生

/news/UploadFiles/202309/2023090620330594.jpg http://news.yznews.com.cn/2023-08/28/content_7594624.htmhttp://www.yznews.com.cn/wap/2023-08/28/content_7594624.html扬州日报-扬州网1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相关阅读: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宁国市实验小学:实行五色教育构建臻美校园
黑龙江省林口县第三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回归教育本真
聚焦共生教育追寻教育真谛——记第四届“3+N”教育论坛活动
最新图文
昆明五华文林小学:树牢党建品牌打造特色课堂
聚焦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扬大研支团”十年接力赴黔支教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配套教育项目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