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8-25
“头戴珠冠压鬓齐,身穿百宝锦绣衣……”每周五下午4点半,宁国市鼎湖小学的多功能教室里,童声嘹亮、戏曲悠扬。伴随着洋洋盈耳的二胡声、锣鼓声,几位同学正跟着老师练习皖南花鼓戏(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唱腔,一阵阵稚嫩而清脆的嗓音在教室里回荡。2021年9月以来,鼎湖小学将皖南花鼓戏引入课后延时服务,每周五放学以后,28位戏曲“小发烧友”准时集中到这里,共同度过1个多小时的戏曲学习时光。
在学习唱腔的同时,戏曲老师还带领同学们练习身段表演、走步,对每一个姿势动作进行讲解教学,并生动巧妙地将皖南花鼓戏转化为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感受花鼓的魅力。
“以前都是在电视里听戏曲,现在参加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戏曲课程,我也能唱上几段小曲,而且老师们教的很认真,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非常期待每周五下午的‘第二课堂’。”正在练习花鼓戏的鼎湖小学的学生这样告诉校长。
如何让“双减”落地与孩子们综合素质提升双轨齐头并进?鼎湖小学探索唱响“非遗”与“双减”的最强音,该校设置“讲台”、建好“舞台”、搭好“平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皖南花鼓戏”引入课后延时服务,积极引进社会资源,聘请宁国市阳光剧社的专业老师定期到校教学,让同学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花鼓戏常识,孩子们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又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提升了“双减”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图文/俞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