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托里县出发,坐在通往庙尔沟新镇的班车上,经过弯弯曲曲的山道后,柏油路愈发黑得发亮,像是镶嵌在茫茫戈壁中的黑丝带,向着远方延伸。时不时会有大卡车夹着风、裹着沙尘呼啸而过,偶尔也会看见骆驼群和羊群一闪而过。
庙尔沟新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新镇新生活
托里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庙尔沟镇是托里县最偏远的乡镇,全镇以牧业为主,哈萨克族牧民占总人口的98.76%。4个牧业村分布在省道221线周边方圆200余公里的山区。
多年来,一年四季,牧民不是准备转场,就是在转场的路上。镇人大主席木拉力感慨地说:“牧民没有固定住所,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
离镇政府最近的是冬牧场,有30公里;最远的是夏牧场,有200余公里。生产和生活的地方,除了连绵不断的深山,就是茫茫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异常艰苦,严重阻塞了牧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在牧区,尤其是孩子上学不方便,老人看病不容易。没有任何企业,想打工挣钱的年轻牧民,只能出远门,但又照顾不了家。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近几年,安居富民惠民政策给牧民带来了福音,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近五年来,在距离克拉玛依市40公里的一块平坦开阔的戈壁上,国家累计投入4亿多元,新建了庙尔沟新镇,水、电、暖,小学、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从此,牧民华丽转身,告别了世代风餐露宿的游牧生活,变成了新镇的居民,开启了生活新模式。
目前,新镇新建居民楼22栋,安置牧民536户,占全镇常住人口的6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9户。
在新镇,新建幼儿园和医院,还有全地区乡镇学校基础设施最好的寄宿制小学,2019年就已全部投入使用,现有学生306人。
勤劳促增收
五月的新镇,只有柳绿,还没有花红。笔直平坦的柏油路,把新建的居民楼串联起来,不远处的学校和医院举目可见。忙碌的塔吊,盘旋在新建公租房和敬老院施工现场上空;高高直立的路灯,像是值守的卫士,俯视着幸福的家园。
21号楼3单元302室是居民加沙尔·托留的新家。2019年9月,他从扶贫开发重点村阿合开乃热村,拎包搬进了70平方米的楼房,孩子在镇里的小学上三年级。
如今,加沙尔把从17只扶贫羊发展起来的100多只羊,交给哥哥代牧,自己在离家1公里远的一家养殖合作社喂牛。牛上山了他就当保安,每个月工资3000元,妻子在离家500米的鑫塔蘑菇合作社干接种、采菇的活,从3月开始,已经挣了1.7万元。
有时,晚上加沙尔让妻子到养殖合作社值班,他到鑫塔蘑菇合作社干活,至今也挣了1.6万元。加上卖羊羔的收入,一年下来,一家三口的纯收入至少在10万元以上。
对此,加沙尔认真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家的好日子就是奋斗出来的。
对于未来,加沙尔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有育肥牛的经验,等凑够本钱,他想办个合作社,带领其他人一起挣钱共同致富。
就业能致富
“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是建新镇的初衷和目的。
当前,除了解决好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外,镇党委把安置在这里的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当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来抓。
和在合作社上班的加沙尔一样,萨尔加克村的居民吾木尔哈孜·铁留哈孜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2019年5月,吾木尔哈孜安置在新镇后,在镇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到离家2公里外的托里县招金北疆矿业公司上班。现在每月工资4500元,还有500元的安全奖。
对于这份工作,吾木尔哈孜很珍惜。他说,家里84岁母亲和6岁儿子需要妻子照顾。虽然他一个人挣钱很辛苦,但心里很踏实。
目前,仅在托里县招金北疆矿业公司工作的新镇居民就有67人,在鑫塔蘑菇合作社打工的有15人。
今年以来,镇党委本着“一人一技能、一户一就业”理念,通过多方联系协调辖区企业、周边建筑工地、自主就业等形式不断开拓就业渠道,共计实现就业358人,从而巩固了脱贫成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
镇党委书记李亮说:“在庙尔沟镇,实现稳定就业是脱贫攻坚当务之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心就安了下来,日子就会越过越好,这里就成了他们的幸福家园。”(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