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澄城人向来崇文重教,旧时,民间以“耕读传家”为训,乡人以读书明理为荣。国家恢复高考以来,澄城教育培养和输送出一批国之栋梁和诸多优秀学子,为国家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进入新时代,澄城县委、县政府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全面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工作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创新和实干中,锻造澄城教育新品牌。
“名师”筑根基,“名校长”作引领,“名校”聚合力。谈起近年来澄城教育的新亮点,“三名+”建设工作可谓特色突出、成效显著。
“教育问题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与青少年切身利益关系紧密,更关系到国家未来。我们要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就必须要让我们的学校更优更强、校长更有担当、教师队伍更有力量。”澄城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党师龙说,正是在这样的考量下,探索和开启了“三名+”建设工作。
“三名+”立足县域实际,围绕“精准、精品、全员”总思路,织就覆盖全县学校的“三名+”建设网络,对教师队伍、校长团队、龙头学校“三支队伍”实施系统性培训,通过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的深度融合,推动全县教育水平整体再上台阶。
截至目前,共建立县级“名校+”教育联合体14个,县级“名校长+”发展共同体14个,县级“名师+”研修共同体52个,校级“名师+”研修共同体147个,参与教职工人数达2500余人,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千余次。
以“名师+”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聚焦“名师+”建设,澄城县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丰富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县域内优秀教师及业务能手的示范作用,带动培养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让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担任主持人,涵盖“管、教、学、研”各个环节,采取现场和“云上”相结合方式,开展备课活动展示、微报告讲座、微课堂示范等活动,将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和推广。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后,体育、音乐、美术等过去相对薄弱的学科受到关注,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名师+”工作精准发力,一方面“拉长板”,选送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北师大等名校参训;一方面“补短板”,在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的同时,深入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有效促进学科发展,破解教学瓶颈,提升了音体美教师队伍能力水平。
注重从源头抓起,将新招录的82名特岗教师全部分配至城区跟岗实践,加入相应学科的“名师+”研修共同体,并从农村学校遴选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影子培训”,通过广泛交流、互学互助,向着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
对于教育事业发展和“名师”们的付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奖励。全面落实了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以及校长职级工资、省级教学能手津贴、乡镇工作年限补贴等。去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拿出300万元重奖先进,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教师节前夕,县上又召开庆祝大会,对耿麦玲、姜锋、张春香等150名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为全县广大教师树立标杆和榜样,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口帮扶澄城的中国大唐集团设立600万元“英才教育奖助金”,在“十四五”期间支持澄城教师发展,让优秀的老师们真正感受到职业荣誉感、获得感。
以“名校长+”为引领建设高水平校长团队
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流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更要有一流的校长来“领航”。
当前,新课程、新高考、新评价和“双减”“五项管理”等,对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了引导校长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夯实管校治校的担当责任,全县建立了14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
过去一年多里,名校长们内修素质、外塑品牌,在实践中取得诸多课题研究成果,为新时代澄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张茂荣“名校长+”发展共同体,组织开展“双减”论坛,各成员校长围绕“双减政策减负提质”主题,携手共话“双减”新举措,反响较好。
贺海军“名校长+”发展共同体,组织各学科教研组组长及相关优秀班主任代表开展的“有效课堂标准及课堂观察维度探究”研修活动卓有成效。
李晶“名校长”工作室,以“立足前沿、实践探索、互助交流、共同发展”为核心,倡导“追寻有我办学理念,坚守无我教育情怀”,使各成员校长深受启发……教育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
“名校长”们坚持课题引领、活动展示、共同发展原则,用好研究成果,引领发展方向,通过观摩交流、智慧,带出一批好校长,领出一支好队伍,管出一批好学校。
9月14日,澄城县实验学校校长李晶“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们相聚在城关第六小学,对新学期的“名校长+”建设作出部署。围绕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根植于课程实施中,如何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如何突出特色育人和展示活动等本学期重点任务,大家一起谈认识、提设想、作交流。
“李晶校长的实验学校‘2:8’作业体系、暑假期间开展的学生实践活动,对我们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很有启发。‘名校长+’平台,让我们教育人共守阵地、共筑愿景、共同成长。”澄城县城关第五小学校长侯军昌感言,在李晶“名校长+”发展共同体的引领下,城关五小的运行体制、校长管理能力、教师成长和学生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积极向好的变化。
“‘名校长’们拥有坚定的育人理想、丰富的管理经验,特别是他们在工作中彰显出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勇于担当创新的风采和在教育工作中沉淀出的宝贵经验,让成员学校感受深刻。”澄城县冯原中心学校校长雷崇智说。
以“名校+”联盟为契机打造高规格龙头学校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推进“名校长+”“名师+”建设同时,澄城县将“名校+”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采取“上+、下+”联动模式,全力打造高规格龙头学校,辐射带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县域外采取“上+”模式,瞄准北京、江苏等教育发展高地,关注衡水中学、西安高新一中等域内外名校,跟进市域内强校,争取各方“牵线搭桥”,不断扩大“朋友圈”,获取优势资源。
说起“上+”,澄城中学“云校——双师双课堂”班的学生们普遍叫好,“没想到,坐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室里,就能身临其境地‘进入’西安名校的课堂。屏幕内有老师授课,屏幕外还有我们自己的老师解惑答疑,学习效果特别好。”
校长王会香介绍,“名校+”建设中,澄城中学“上+”西安高新一中,开展云校项目,利用5G网络、高清直播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破学校围墙,实现原生态直播课堂、线上备课磨课专家研讨、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同步辅导、考练教学等,让学生不远离家庭、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同学,就能获得优秀教师团队、优质教学资源、优良管理模式、优级实景课堂,促进了学生、老师、管理团队快速成长,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
如澄城中学一样,目前,澄城县多所学校与江苏省镇江市宜城中学、丹徒区实验学校、衡水十三中学、西安高新一中、渭南市初级中学、北塘实验学校等,组成“名校+”教育联合体,通过名校访学、“云课”共享、学科研讨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
县域内则采取“下+”模式,按照“1所名校+3至5所发展提升学校”规划,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共促共进。特别是去年以来,澄城县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行“合并式”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组建名校教育集团,形成“1+N”办学模式。澄城县北关中学庄头镇中学分校、实验学校城关六小分校挂牌运行,开启了“下+”的有益探索。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如今,随着“名师+”“名校长+”“名校+”建设向纵深推进,澄城人尊师重教、崇文尚学之风愈浓。教育承载着古徵大地的希望,承载着澄城人民的期盼,澄城教育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澄城教育人将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持续释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