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讲解麻柳刺绣的基本技法——拉链绣。拉链绣的步骤是第一根出,第二根入,第三根出……”近日,在广元市朝天区麻柳小学的刺绣课堂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一手拿着示范的刺绣材料,一边给同学们强调刺绣要领。
非遗进课堂,针线绣传承。麻柳刺绣以其深厚的川北文化特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与第一批国家传统振兴目录,为当地学校艺术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成为丰富课外延时服务、提升学生美育素养的“法宝”。
建阵地播撒文化传承种子
“以前,学校老师们‘就地取材’,晴天带孩子们到操场边、树荫下开展刺绣。没有绣架,书桌来替;没有绷子,同伴用手来当。”在麻柳小学马琼老师的记忆里,初时学习刺绣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马琼介绍,“后来,学校找了一间教室,找来十几套幼儿园的塑料桌椅,虽然简陋,但孩子们不用再到处‘打游击’,有了专门的刺绣阵地。而随着一批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资助,学校的刺绣阵地有了质的提升。”
2020年,麻柳乡本地爱心企业家向新光捐资5万元资助麻柳小学刺绣项目。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全校大刺绣活动,共收集师生作品四百余幅,涌现出《国宝熊猫》《十全十美》《四蝶拱绣球》等一大批质量上乘的作品。
2021年,广元市教育基金会联系宁波中意集团捐资10万元打造麻柳刺绣活动阵地,麻柳小学初步建成麻柳刺绣传习室、麻柳刺绣文化研究室等阵地。同年9月,广元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举行,麻柳小学受邀开设“麻柳刺绣工作坊”。展出期间,麻柳刺绣深受追捧,绣品广泛得到参观者的青睐,更增加了师生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动力。
2022年,麻柳小学申报国机集团“朝天区麻柳乡小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麻柳刺绣传承建设项目”获得通过,学校进一步打造了刺绣传习室和刺绣文化研究室,更新换代刺绣设施设备,全面优化了外围刺绣文化环境,刺绣阵地再次实现质的飞跃。
重特色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如何让全新的阵地、完善的设施设备体现出最大的价值,确保传承刺绣传统工艺不走样?这是麻柳教育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麻柳小学立足于本地底蕴厚重的非遗文化,进行大胆探索实践,精心开发并编辑出版了校本课程《麻柳刺绣》,教材全本21节课,贯穿小学、初中2个学段。同时,开设了“绣德绣才绣人生”刺绣大课堂,启动了以“麻柳刺绣”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教材前七课对麻柳刺绣的起源、艺术特色、题材类型、材料工具等知识进行全面普及;第八课至十五课主要介绍麻柳刺绣的八大技法,一课一法;第十六课至二十一课则是由刺绣作品赏析拓展延伸到中国文化自信......一本教材将麻柳刺绣“文化盛景”有机串联,真正实现了在弘扬和传承家乡传统文化在一本土教材上的“一体化”。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麻柳刺绣”课后服务兴趣社团。先后由刘德珍、刘德芳、马琼等刺绣技能娴熟的本地籍女老师任教,另外还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菊花作为特聘老师,定期到校为孩子们传授刺绣技艺,以进一步丰富美育文化载体,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地方文化认同感,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怀。
强应用浸润莘莘学子心田
花鞋垫、花手帕、莲花边……如今,在麻柳小学的校园里,到处都有麻柳刺绣的文化符号。
一进学校大门,以“一牌、一屏、一塑、一环”为代表的刺绣文化单元跃然眼前;教室里,孩子们用针线绣出别具风格的班风班训;刺绣传习室和刺绣文化研究室里,一幅幅生动优美的作品整齐排列……
“在构建学校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以‘秀才秀德,美家美国’为校训,通过对麻柳刺绣的学习传承,让师生绣出高超的才艺、高尚的品德,并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热爱祖国。”谈及开设刺绣课的目的意义,麻柳小学校长刘三现介绍。
刘三现还说,老师们用自己的良好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品格,用自己的学识去丰富学生的学识,成就了学校教师独特的教风——“秀人以德,化人以才”;同时,美的刺绣作品一定具备布面干净、绣像灵动、构图和谐、意境完美的特征,对应过来,也就诞生了“洁净、灵动、和谐、完美”的校风。
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绣传世之作。近年来,麻柳小学以其独特、时尚、精美的麻柳刺绣文创作品,先后获广元市优秀校本课程《麻柳刺绣》一等奖、广元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二等奖等荣誉,并被广元市评为“市级优秀文化传承学校”。(李红芬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