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屏南县 > 正文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广第七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的通知

日期:2024/12/16 10:17:1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12-11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省属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我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经各地推荐,我厅遴选了第七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现予公布。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积极总结提升,不断完善政策举措,持续巩固深化“双减”工作成果。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3年12月11日

福建省第七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1.福州第一中学初中部构建“五度”作业模式,提升育人成效。学校从作业的立意、难度、深度、频次、风格等五个层面着手,让学生在简而精的作业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一是作业立意有高度。充分挖掘学科思政育人元素,以大作业观将正确的价值导向贯穿作业设计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德育实效。二是作业难易有梯度。以课程内容深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尺度,精细化作业分层,让学生“各显其能”。三是作业设计有深度。将任务链引入单元作业设计,提升作业整体性、关联性和逻辑性,串点成线、连片结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四是作业频次有密度。在作业中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和练习,如学校体育组因地制宜利用生活小物件设计系列居家健身方案,发动学生每周3-4次居家锻炼;语文组和英语组通过“微”演讲、朗读pK等花式小作业,增强表达性技能练习频次。五是作业风格有温度。在作业设计中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如英语学科学习“美食”主题时,让孩子按课文所述为家人制作简餐;“井盖手绘”美术学科特色作业设计,为井盖穿上新衣,既美化校园,又警示安全。

2.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城东校区优化作业设计。学校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基点,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做到提质增效、赋能成长。一是多维作业,精细评价。课前预习单为学生做好引导;课堂学习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多维作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课后复习单注重实践和运用,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将“三单”融入自评、亲子评价、师生评价,给予作业科学评价,及时对学生个体作出具体反馈和有效指导。二是融合作业,增值评价。坚持“学为中心”,实现教科书、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一体化目标,研发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融合型作业。选题上注重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形式上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科间的融合;内容上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品质作业,多元评价。搭建作业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体进步,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融合,提倡增值评价、延展评价,设计“评估量表”,教师借助量表科学评估作业设置情况,将教师作业管理思维可视化。

3.顺昌县实验小学思贤校区精研作业,赋能提质增效。为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学校教学组立足学科基础,聚焦学科素养,结合真实情景,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一是集备研磨,打造校本资源库。各年级教师集体研讨校本作业设计方案,明确设计原则,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修改、编制的过程中,关注课程核心素养、实践育人,有效实施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做到有层次、有高度、有品味,分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实践题建立校本作业库,并在循环使用中不断完善。二是“走出”课堂,打造实践性作业。以落实新课标为目标,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阵地,设计出实践性强、体验性佳、拓展性优、说理性好的作业体系。如体验“1千米有多长”“1公顷有多大”等等,并以小视频或图片的形式收集、记录下孩子们体验的过程。通过不动笔的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三是以赛促练,夯实学科基础。每学期举行计算大赛和数学建模活动,激发学生钻研能力。各年级教师依据教学进度设计精准的计算类和建模类作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培养学生精准计算和有效建模的习惯,着力提升全体学生计算和数学建模能力。

4.屏南县实验小学作业布置“五个无”落实“减负”。学校以“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为目标,抓好“五个无”,推动减负落地。一是无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学校制定作业备案、审核、公示制度,定期抽查指导。一二年级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全员畅读、亲子阅读,丰盈学生精神世界;引导每一个家庭践行“把体育带回家”,开展平米健身、亲子运动等,强健学生体魄。二是无手机打卡作业,坚决杜绝利用手机端进行作业打卡,倡导纸质化阅读和必要的纸质化书面作业,在保护儿童视力的同时减轻家长的负担。三是无家长批改作业,利用作业抽样调查和家长学生问卷等方式进行监督,防止出现家长代劳批改作业的现象,督促每个教师耕好“责任田”,做到作业全批全改。四是无布置后不批改现象。学校严格按照“精选、试做、全批、及时反馈”的作业10字规范,有布置就必有批改、有讲评、有反馈、有辅导,强化作业的诊断功能。五是“无作业日”每月一次。学校对3-6年级学生实施每月一天无作业日。学期之初,有计划地将无作业日的实践体验与每月节日或节气等结合进行预排,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给学生自我成长空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5.福州市宁化小学教育集团多模式研讨提升课堂质量。学校坚持以教研支撑课堂质量提升,向课堂要质量,让课堂出质量。一是依托“大、小教研”,落实“常态研”。学校每月组织两次学科组“大教研”,教师通过不同角度课堂观察,开展交流研讨,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年段集体备组“小教研”,着力打造“任务分工+个人备课+集体研讨+资源共享”新模式。通过“大教研”的横向平铺和“小教研”的垂直深入,让每一节课匠心“备”至。二是聚焦“问题破解”,开展“专项研”。以课题研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策略,优化课堂结构。如语文组以“学习任务群的认识和实施”作为研究命题,数学组以“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为研究主题等,积极寻求破题之策。三是携手“集团一体化”,推进“联动研”。设立集团内“教研员”机制,由资深骨干教师担任,每周轮流两个校区,走进课堂听课评课、答疑解惑。开展“跨校区教研”,促进两校区课堂教学共同发展。

6.寿宁县第二实验小学构建“三给·三不”高效课堂。学校通过实施“三给·三不”新课堂,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增效。一是倡导“三给”,转变观念。为转变教师观念,把“知识本位”重视教师的“教”,转化为“能力本位”重视学生的“学”,学校总结出教学的关键环节要做到“三给”:一给学生信心,提出核心问题时,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信自立、自尊自强;二给学生时间,突破重难点时,要给学生充足时间独立思考、研究突破;三给学生机会,在反馈总结问题时,要给学生机会畅所欲言、交流研讨。二是实施“三不”,落地生长。为促进课堂质量提升,学校探索出老师上课要做到“三不”:一不简单重复学生的发言,通过发言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等方面情况,认真研判、循循善诱,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二不打断学生发言,要充分尊重学生,以身作则、示范引领,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三不急于评判学生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重“判定对错”转为重“引导辨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时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7.三明市践行“四心”让课后服务有温度。“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三明市坚持人民至上,努力实施好课后服务这项暖心工程,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更贴心的服务。一是“贴心”做好保障。制定印发深化推进课后服务系列文件,优化升级“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强化经费保障,11个县(市、区)均出台收费标准。市属义务教育学校2023年专项补助由每学年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二是“精心”拓展项目。全面推行“2+N”课后服务模式,突出加强科学教育方面课程开设。积极协调整合社区活动场所、校外活动中心、妇儿活动中心等各类优质资源,满足不同类型课后服务需求。持续实施暑期托管服务,今年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学校86所,受益学生3.4万余人次。三是“暖心”关爱教师。市、县两级根据实际制定教师课时补助标准,落实课后服务教师弹性工作制,通过设立教师休息室、阅览室等形式关心关爱教师,缓解教师压力。制定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四是“细心”督促指导。公开课后服务“点题整治”项目及监督方式,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回应反馈群众诉求。2023年以来,全市受理12345平台有关课后服务方面诉求件22件,及时回复解答,满意率达100%。

8.明溪县打通课后服务科技教育“最后一公里”。明溪县聚焦课后服务课程单一、乡镇学校服务质效不高等问题,积极挖掘培育课后服务科技课程,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科技教育全覆盖。一是寻找特色点。坚持试点先行,以县域内“全国科技传统校”“福建省第一批航天特色校”作为首期试点学校,对学生进行阶梯式培养。通过整合校外科技资源、加强科技研讨、强化队伍建设、丰富科技活动等举措持续深化学校“3456科学教育机制”,升级科技课程版本。二是建立联盟线。坚持示范引领,以试点校为圆心,通过定期搭建共同教研、互通交流平台,以县科技辅导员培训、县科技大赛为契机,逐步扩大推广“半径”,建立以二实小“海陆空”全域一体、实验小学“科技+”人工智能、城关小学“滴水科技”的课后服务科技教育品牌,实现“一校一特色”,形成城区科技教育“强校联盟”。三是扩大覆盖面。坚持拓面延伸,依托总校制平台开展总分校结对帮扶服务,采用“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推动城区科技教育资源有效下沉,不断增强乡镇科技教师“自我造血功能”,在课后服务“科技田”中持续深耕,打通课后服务“神经末梢”。

9.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借力“大中学衔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学校依托厦门大学资源,创新科学教育方式,实施大学与中学“联姻”行动。一是资源共享,深耕“科创”平台。学校建立“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展智能机器人、航天科技、生命科学等项目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到厦门大学生物、航空航天实验室开展研究性学习,进入院士实验室参与项目实验过程;每年组织海洋科技夏令营,走进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实验,登上“嘉庚号”科考船,开展底栖生物采样与分类实验。二是课程共建,培育“科创”素养。组织厦门大学教师进校开设《生物科学知识探索与发现》等23门科普课程,实现中学到大学的贯通培养;依托厦门大学研发“海洋教育”校本课程,开设38个“海洋研究大学班”,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