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正文

县民族小学:用心浇灌祖国花朵,同心打造和谐校园

日期:2023/8/9 2:30:03 浏览:

普洱江城_县民族小学:用心浇灌祖国花朵,同心打造和谐校园

来源:江城县委统战部2021-03-1518:13:00

江城县民族小学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目前有少数民族学生1165人,占学生总数的86%,少数民族教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93%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大家庭。

在校园里,文化长廊、“校园博物馆”、民族文化墙等建筑,展示着校园的宜人之景;开设课程中,民族服饰文化、民族电影欣赏、民族原生态舞蹈音乐等内容,展示着校园的文化传承;17个民族的学生们和睦共处、互助互爱,展示着校园的团结之美。

作为一所多元民族背景的学校,江城县民族小学一直走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前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在这所美丽的校园。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校园为阵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漫步校园,随处可见各民族传统文化交织融合的元素——校园外墙上,一幅幅浮雕,展示着和睦、诚信、仁爱等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学校内侧的墙壁上,生动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展现着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图景。

学校不仅是课堂教育的场所,更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主要的场所,江城县民族小学在为学生建设优良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利用校园环境布置,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墙上悬挂着介绍各民族文化知识的展板,各民族服饰和用品陈列在一个个玻璃柜中,这个角落,被学生们称为“校园博物馆”。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让各民族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的同时,也增强文化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日常耳濡目染式的学习,学校还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展品,这个举措很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

此外,学校开展了民族团结课、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课间操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多渠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团结课上,老师会引领学生们互相学习来自不同民族的礼貌用语,并练习对话。这样的第二课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影响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这些校园活动,为学校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效机制做出了积极探索,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找到了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校园里各民族同学形成了平等和谐互助的良好风气。

课程为源,以教学增强民族团结感召力

动作明快、整齐划一,伴随着节奏明快、清脆悦耳的民族音乐,江城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着每天的课间操活动……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江城这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国门要塞,学校教育是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一环。

由学校老师自编自创的哈尼族民族舞蹈课间操“哈迷车”、木棍舞“巴姆巴拉”、“民族舞连跳”在校园中推广后,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负责课间操编创的李老师说道:“这些课间操老师也喜欢跳,学生们也很感兴趣,在文体活动中传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说、创、演、绘,在每一位学生心里播下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是近年来江城县民族小学团结进步工作的精彩一笔。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灵活教学,针对本地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书本等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实现从认识到领悟,从领悟到创造的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现年44岁的张学丽是江城县民族小学的一名老师,1996年,从原思茅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她就来到教学一线,先后担任美术课和数学课的教学工作。

在自己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她会让来自各民族的同学轮流站上讲台,介绍自己民族的服饰花纹,其他同学则用图画、剪纸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最喜欢上张老师的美术课”,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跟记者说,张老师也欣慰地笑了,“这样的课堂,锻炼了绘画技能,学习了民族服饰文化,而且还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我是小老师’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同学亲身体验到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民族观。”

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课堂,张老师还有一个小妙招。她还经常组织同学们通过观看电影来了解各少数民族文化,“一到看电影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就开心得不行。他们最喜欢的是《阿诗玛》《五朵金花》和《冰山上的来客》。我给他们放《冰山上的来客》的时候,同学们感触很深。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家乡江城和电影里的帕米尔高原都是祖国的重要国门,驻守在边关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这样的故事在学校里还有很多,学校教育离不开园丁们每个点滴之处的用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经验、理论和政策授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交互碰撞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将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产生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在这里,优秀的教师队伍,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全力构建和谐、和睦、和顺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进一步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筑实堡垒,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内涵

学校是孩子们的“象牙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放眼于江城所处的边疆多民族区位环境背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学校教育在履行青少年文化素质培养职能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

江城县民族小学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师生日常用语,提高师生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开展开放性的课前演讲和课内朗读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字的美丽韵味。开展“小手拉大手、讲好普通话”“我给父母当老师”等活动,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推动一个群体”效应,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读三年级的付芸嘉,是个彝族小姑娘。因为父母早年离异,她常年跟随外公居住在江城县城。刚开始入校的时候,她的普通话说不好,性格也腼腆害羞。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她现在不但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担任起班里的学习委员。

这个自信活泼的小姑娘跟我们说,最近,她喜欢上了练习书法,她觉得书法非常有艺术感。提起外孙女,她的外公很骄傲。他说自己由于身体原因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多亏学校和老师的关怀照顾,付芸嘉才变得活泼自信,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这让他在欣慰的同时也更加信任学校。

付芸嘉是江城民族小学学生的一个代表。这这所美丽的校园,我们看到一张张自信可爱的笑脸,学校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学校师生安全,学校领导班子紧抓校园的每个细节,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管理重点,层层把关,做到万无一失,每天三次体温检测,设置教师轮岗值班制度,家长提交安全承诺书,形成宿舍专管员—班主任—校领导的层进责任制,安装与学生家长手机联网的门禁系统,将学生安全作为管理核心,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校园管理制度。

在这里,学校以学生为纽带,由学生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将学生、教职工、家长、政府机构、社会机构等一系列角色纳入以校园为核心的联动机制当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学校向社会辐射,以学校教育带动社会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社会文化素质,保障祖国边疆社会稳定,推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步。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主要措施

一、抓实政策学习,筑牢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通过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民族团结专题教育;以“三个增进”(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为抓手,以“三个人人”(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和“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二、抓实校园文化,营造民族文化氛围

学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利用校园橱窗、墙壁、布标、广播,通过书画展、黑板报、每周升国旗、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等平台进行宣传。特别把民族文化和国学经典文化融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氛围。

三、抓实活动开展,创建活动精彩纷呈

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每周一节民族团结常识课纳入课程表。各班级授课教师结合《中华民族大家庭》课程,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常识教育。其次,学校融合民族团结课、音体美课、班队课、民族文化活动课等教育阵地进行学民族常识、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等活动。同时,还聘请县里的民间艺人及县文化馆教师为学校民族文化活动班授课。

四、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达到以月促年的效果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班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并能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

五、抓实经验总结,民族教育成果显著

自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学校把创建工作与主题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至今学校共获得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45个,特别是2006年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同时,学校积极开发民族常识校本课程。2018年学校编印了《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歌曲选编》和《知我民族爱我民小》校本教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经验启示

一、稳抓校园文化,筑牢民族团结意识

无论是校园内外的民族文化长廊,教学楼道上的少数民族文化橱窗,江城县民族小学处处彰显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的特点。这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江城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也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民族团结教育常规化。

二、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