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潍坊市 > 正文

《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凤凰网山东

日期:2023/8/4 16:13:00 浏览:

近日,潍坊市奎文区教体局发挥专家资源优势,举办了“父母大讲堂”教育惠民线上公益讲座,邀请刘晓丽老师学生家长做了《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专题讲座。

刘晓丽老师是潍坊市实验小学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奎文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潍坊市优秀教师妈妈、山东省家庭教育服务总队志愿者。

刘晓丽老师将从两个方面为大家,一是同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刘晓丽老师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已经15年了,她发现孩子们的烦恼有一大部分和同伴关系有关,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一项对42所小学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人际困扰是造成孩子们烦恼的首要原因。64.9%的孩子有交友烦恼,其中“跟朋友吵架后不知道怎么和好”占42.4%,“跟朋友互动时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占41.1%,位列前两位。人际关系深深影响孩子们的上学意愿及快乐程度。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儿童在“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个是同伴的世界。同伴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同伴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同伴交往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能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受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孩子就找到了归属感。当群体同伴接纳了孩子的想法,采取了他的建议,孩子会感受到温暖和友爱,满足孩子爱和尊重的需要,从而获得安全感。

2.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技能。

同伴交往可以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他人经验的机会。通过模仿同伴的行为,并将其同化到自己的社交行为中去。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竞争与合作;分担和;学习如何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怎样解决冲突和应对欺凌等。同伴还是孩子特殊的信息渠道,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一些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和信息。同伴既可以给孩子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孩子与他人比较的对象,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交往能力。

3.有利于孩子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孩子有获得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同伴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被关注、被赞美的本能倾向。当自己没有受到或者受到较少人关注的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问。同伴可以给孩子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形成对自我的评价。同伴关系对孩子的性格、个性品质、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孩子通过同伴交往获得认可,他们可以通过与朋友一起玩耍学习,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心,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同伴关系还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有勇气面对挑战。

5.促进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孩子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当孩子面临陌生的环境时,有同伴在场可以减轻孩子对陌生环境和新事物的恐惧感,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减少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孩子得到同伴群体的认同,知道群体中的其他人赞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对孩子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孩子容易表现出友好、谦虚的品质和形成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与同伴共享群体规范,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孩子的同伴交往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一)作为父母要给孩子爱和陪伴。

马斯洛的五种基本需求从低到高包括: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当孩子有安全感之后,才能进一步发展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孩子是从父母那里潜移默化地学会与人互动。

大学曾对全美国的700名儿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孩子成年后取得的成就与他们从小习得的社交技能密切相关。孩子最初就是从父母身上习得交往技能的。所以陪孩子一起玩,并不是一件小事,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咱们家长工作再忙,我们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这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第一步。

(二)引导孩子学会交往的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同伴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友谊按以下五个阶段发展。

第一阶段(3-7岁),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之间因为共同的生活或玩具在一起,是短暂的游戏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单向帮助的基础上。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但属于不能共患难的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关系阶段。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朋友之间能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

第五阶段(12岁以后),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自主互相依赖的友谊阶段。本阶段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为特征。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朋友地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朋友更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

孩子在选择朋友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重视对同伴行为和品质的评价。

那么,孩子们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

1.创设条件,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相投的同伴。

志同道合,也就是兴趣相投,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比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栋楼房,是同桌,或者父母互相熟悉等等,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兴趣相近的人做朋友。

2.引导孩子学会。

孩子的交往阶段是递进式地进行,从食物,玩具,到一起运动、游戏,再到互相帮助,彼此信任,所以家长们要引导孩子学会。

大家要注意,这里的不是强制性的,是要孩子发自内心地去他的东西。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我们不做道德绑架,更不要给孩子贴一个“自私”的标签,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阶段,认为这个东西是他的,别人是不能碰,这是他自己的界限感。尊重他的感觉,他也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感受。所以引导孩子学会也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点。

3.引导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家长们可以帮孩子们分工,鼓励孩子做踢球、下棋之类的活动,这些游戏本来就有规则,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如果只有一个玩具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孩子轮流玩。让孩子在运动中,根据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体会互帮互助。

4.引导孩子热心助人。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经常帮助他人,培养孩子的“热心肠”,会让孩子交到好朋友,从而建立友谊。当朋友遇到困难,家长要鼓励孩子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朋友。爱是相互流动的,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关心别人,他也无法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5.引导孩子思考,学会正确处理矛盾。

心理学认为,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在纠纷中可以提高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磨炼坚强的意志,因此家长应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

首先,要接纳孩子情绪,帮助孩子学会调整情绪。所谓,“静生智,定生慧”在情绪当中,我们就没有办法理智地处理问题。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用深呼吸和正念冥想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等孩子调整好情绪,我们再来进行第二步,耐心倾听孩子,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沟通方式。

6.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例如: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朋友让自己帮助作弊,是真正的友谊吗?也许孩子会认为,我是他的朋友,在考试的时候,我给他递答案帮助他。这里要引导他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帮助朋友。

朋友是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是考试作弊不是在帮他,而是害他,通过违反纪律、不劳而获取的成绩,不能长久。所以真正帮助朋友,是要在平常的学习中,帮他提升成绩。明白真正的朋友是什么,学会拒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总而言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孩子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感,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和同伴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潍坊市奎文区家长学校将继续强化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建设学习型家庭,成就智慧型父母。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扎实推动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家庭教育指导,为成长赋能。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