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小学网 > 仪陇县 > 正文

四川省仪陇县合作小学教师张福胜:课堂搬进了残疾学生家里

日期:2023/7/18 22:11:4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7-04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余闯)曾经让人动容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了13岁的“小老师”魏敏芝把一个个辍学的孩子拉回学校的故事。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就有一个现实版的“一个都不能少”故事,仪陇县合作小学教师张福胜送教上门,把课堂搬进重度残疾学生的家里,开设了家庭课堂,确保孩子的受教育权。

张福胜的送教对象是个四肢残疾、智力发育不全的多重残疾男孩小程,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自理能力差、语言表达不清楚、脾气暴躁且好动。

“第一次去上课,小家伙很兴奋,拿着我们送给他的学习用具和玩具,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拉着我们口齿不清地介绍他的名字。”张福胜回忆当时的情景,用了“心疼”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心疼这类特殊的孩子极度缺少外来的关心,心疼他们渴望被关注的眼神”。

针对孩子的多动、精细运动笨拙、语言发育延迟的问题,送教上门第一课的授课内容是《有趣的汉字》。授课前,张福胜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画好了田字格和四线三格。张福胜以谜语导入汉字“天”,孩子好奇心十足,不断猜测,猜不对时很感兴趣地看着老师的动作。老师发现他很聪明,稍微一提点,他立马就能说出。

张福胜又接着教了小程与天相对应的“地”以及组成世界的“人”,孩子能够很专注地听讲,并自己在本子上练习。张福胜手把手地教他,握住他的手一笔一画写。在教小程组词时,老师跟他说话,他却望着别处、叫着妈妈,集中不了注意力。一遍又一遍地教,张福胜的耐心让一旁的妈妈感动不已。

虽然一节课下来,小程还看不出有什么进步,但张福胜却很有信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就要‘文火慢炖’,急不来。孩子更多的时间是与家长在一起,教给家长一些帮助孩子康复的方法和技巧,多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张福胜说。

小程家住太子岩村四组,每次送教往返都要十四五公里,张福胜很珍惜每次家庭课堂的上课时间。以后送教前,他会精心备课,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一些预案,使每一次的送教做好胸中有数。

“一节课下来,小程口齿表达不清,说清楚的话很少,临行前,他却对老师的名字念念不忘,他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清楚了三句话,‘张老师好’‘张老师,希望您下次再来’‘张老师再见’。我能感受到他不愿离别的心情,这样的语言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孩子对我的这份信任太珍贵了。”张福胜说。

“每个残疾儿童的家庭都是不幸的,不能读书的残疾儿童家庭更是不幸的,这些不能就读的孩子的残障程度往往达到中重度,他们的生存状态需要全社会关注。”张福胜说,“我是本乡本土的老师,又是一名党员,我愿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走进残障儿童家庭,将知识送给他们,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