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1-02
原标题:海南乡村闲置校舍的“零租金”时代
【开篇语】
自贸港来了,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城乡也要“四手联弹”一起发力。10月5日,海南省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旨在畅通资本、人才、服务下乡通道,推进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发展。
10月20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从海口出发,逆时针环岛,采访一周。随村里能人走进田洋,听知名村庄的老故事新成就;村里废弃学校已焕然一新派上新用场;老支书为落地刚冒出的新打算“着急上火”;农业农村局想着如何更好地服务全县600多个合作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型央企加入了,培训学校校长加入了。村民成了职业农民,每月拿固定工资,年底有分红,村集体收成更是喜人,农村市场主体在成长。
村民、企业家、村两委干部、返乡大学生、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大家都在细细研读“十八条”,让乡村更富有、更美丽,他们各有各的高招。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系列报道之三:
乡村闲置校舍的“零租金”时代
《十八条》中第10条规定:盘活乡村闲置公益设施。将失去教育功能的闲置校舍以“零租金”形式交由村集体单独经营或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经营。
采访团深入乡村采访,多见闲置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乡村校舍,步子迈得大的村已经改造利用,建成党建基地、企业总部、服装加工厂厂房,曾经朝气蓬勃的校园又回来了,成了村里最聚人气的中心,村委会的钱袋子多了笔收入。企业家兴奋地说:这样的好政策,请给我来一打。
澄迈加乐镇闲置的长岭村小学,现在打造成一处党建基地。首席记者康景林摄
澄迈长岭村:村小学成党建基地
也就在去年,澄迈加乐镇长岭村小学最后几个学生也转去镇上读书了,这个占地不足十亩的学校完成了历史使命。
院墙高大,有房有院,得用起来。加乐镇党委政府决定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党建基地、红色驿站。
很快,长岭村小学装扮一新,重打锣鼓重开张,变化却让村里人不敢认。沿洁白的院墙行至校门口,“效古沉香联合党支部”牌匾高悬,院内红砖铺地,十余间教室一字排开,面前是两大块宽敞的绿地,新栽的行道树枝条稚嫩,随风摇摆。
教室背后的院子是篮球场,地面用水泥漫过,崭新的篮球架分立两端。球场与后院墙间还有大片空地,长着成片的高大林木,浓荫蔽日。穿过去,沿后院墙徐行,建党历史描画上墙,图文并茂,林间党旗在迎风招展。基地收拾得整洁利落,红色是大院的主题。
基地发挥着怎样的功能?加乐镇镇长张泰基一一道来:每个月,我们组织全镇党员来这里举行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讲党的故事,回顾党的历史。了解海南与澄迈的革命历史,对全体党员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
为更好地运营,让基地自己造血,村里专门成立运营公司,接受企业赞助的一批自行车,面向全县企事业单位开放搞团建。很快,企业骑行大赛、环村健步走、球类竞赛热热闹闹搞了起来。
基地不远处,就是全省知名的效古沉香园,前来参加活动的干部职工们步行即可前往参观。运营公司顺势在沉香园里展开餐饮服务,用餐标准在百元上下,干净实惠。用餐后,大家可以在沉香园里的咖啡静坐发呆,也可垂钓怡情。
围绕基地展开的这些活动,扣除相应成本,全部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用以完善基地建设,投入村集体公益事业。张泰基告诉记者,基地今年共接待了1600余人,收益达到10万元。
壮大村集体经济不能停步,加乐镇还想着叠加更丰富的项目,让党建基地更立体,更引人。“解放战争时期,村边古石岭上驻扎过解放军,听老人们讲,老百姓挑着担子往山里送物资时,踩出过一条路。镇里正在收集整理还原历史。”在张泰基看来,一所村小学改造而成的党建基地,正在助力长岭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我们要走两条路,一条绿色的路,一条红色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科沃公司投入上百万元维修了那大镇洛南村废弃中学,这里现在是企业总部与中试基地。受访单位供图
改造后的洛基中学校园适合企业生产需求。受访单位供图
儋州洛南村:校园改造成公司“首脑”
儋州那大镇洛南村的洛基中学已废弃十多年了。学校占地24亩,面积1000平方米的3栋教学楼,已成危房。
2019年初,海南一家现代桑蚕产业公司租下整座学校,每年向村集体交11万元租金。花120万元改造装修后,这里成为公司在儋州的总部基地与新产品中试基地。
海南自贸区科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兆宗对自己当初选址感到满意。村学校通常占据村中最好地段,操场大,教室面积大,适合企业办公用。虽然破旧了些,单单这地段与校舍框架,就值得投资,公司租了30年。
科沃公司将蚕丝被加工放在办公大楼一层,可以对外销售,展示公司货真价实的蚕制品。受访单位供图
教学主楼改造成公司办公室;老师宿舍改造成员工宿舍与食堂;教室成为桑叶茶与桑叶菜的加工厂房,学生宿舍改造成蚕房。“公司总部设在这里,最重要的职能是承担公司所有新产品的中试。”吴兆宗告诉记者,桑蚕业的产业链可以延伸到很长,从根到叶能“渣都不剩地全部利用完”。桑叶可制茶、可入菜,桑葚是收益很高的水果,桑枝条可作饲料,蚕沙是肥料……公司产品多,不断创新的新产品更多,选择有操场有教学楼的学校做中试基地,还能与总部在一起,显然是企业最需要的。
“这事能成,我要点赞洛南村委会干部。”吴兆宗当初跑手续时得知,学校属村集体建设用地,可村里说了不算,由教育局管着。村企合作,乡村振兴,儋州步子迈得大,为吸引企业入驻,村两委帮公司跑通了手续。“十八条”措施一出台,吴兆宗就关注到第十条。“我们现在的合作,正好契合十八条的规定,这一条最懂企业的需求,也最懂企业家的心。”
“这样的政策解决了企业的痛点,请给我来一打。”吴兆宗悬着的心放下了。
教室改造成桑叶茶加工车间,生产环境干净明亮。受访单位供图。
享受政策红利,回报乡里要跟进。
科沃公司的母公司是海南知名农企,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公司,致力于在海南发展桑蚕业,是海南省级农业产业园。公司现已在海南发展桑田近3万亩,年收蚕茧300万斤。
科沃公司现在儋州租用280亩土地种桑,地租每亩付村民800元,再向村集体交100元。村民在桑田里干工、养蚕,每天工资在100元以上。公司每生产一斤蚕茧,向村集体上缴一角钱利润,这是白花花的银子,而且会越交越多。记者采访期间,公司正在与邻村签合同,再租420亩地种桑。一年来,公司已带动那大镇2000亩桑叶种植。
校园不远处的80亩土地,刚刚“易主”,吴兆宗已“租入囊中”,正在推进一项大工程―――打造公司的苗圃与种质基地。公司的命脉系于这里,他们拿定了长期扎根儋州的老主意。
乐东黄流镇新民村废弃小学修缮一新,入驻了一家服装厂。首席记者康景林摄
乐东新民村: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工序车间
乐东黄流镇新民村小学闲置7年后,一家服装厂进驻了。
2019年9月,村民容忠响应县里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号召,带着亲手创立8年的服装厂从三亚迁回村里,一眼就相中了村小学。
小学占地35亩,两层教学楼共有20多间教室,长年闲置很是颓败。这是容忠自小读书的地方,他带领员工,拔掉野草,铺设砖道,修补教学楼门窗,改装水电,粉刷教室,投入了几十万元。
改造一新,教学楼一层是生产车间,按工序依次安排,从打样开始,一直到成衣熨烫,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工序生产车间。二层是办公室、会议室与员工宿舍。
容忠的爵品世家服装厂主要为三亚的酒店制作工装、窗帘、布艺软包,还接一些企业的制服订单,年产值300多万元。
容忠的服装厂搬入新址后,每月都组织村民进行技能培训。首席记者康景林摄
在三亚发展已步入正轨,为什么回村?
面对提问,容忠打开了话匣子。
黄流镇自古编织业发达,藤编与缝纫手工艺产业基础好,手艺人很多,大家也乐于干这行当。“村里找我谈合作,希望我带着企业回村解决就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容忠受到了村两委最高礼遇:“零租金”使用村小学,但需要投资修缮改造;村委会投入50万元入股,这是国家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帮扶资金。头三年,每年上交村集体5万元,第四年返还全部本金。容忠当下签了合作协议,他一再强调“这合作是长期的”。
采访当天,裁缝车间当班的6位工人正在做裤子。带班的陈姐是新民村人,五十出头,缝纫机踩得流水般顺畅,手上的活计干得特别利索。“我从小就喜欢缝纫,没来这里前自己开缝纫店,缝缝补补的那种小店面。”村里开了服装厂,她关了店来上班,工资计件发放,每个月平均能拿到4000元,“跟我开店赚得差不多,但这里时间自由啊。这点我们最喜欢了,家里有事可以离岗。都是本村人,我们干活勤快,需要加班也绝不掉链子。”
服装厂已带动村里50多人就业,容忠在加紧寻找乐东与周边县市的校服业务,“给我一个学校的校服,就能带动100人就业!”校园里还有3栋教学楼,还需要再积累一段时间,容忠才有能力去修缮,“靠着35亩大的校园,再大的业务量我都有底气接。”
自贸港来了,容忠也在积极开发线上业务与境外业务。村小学,将是他永远的大本营。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首席记者康景林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