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
塘房小学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牛场坪村,是一所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地处偏远的村级完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2004年发展至今,全校师生将处在几乎一无所有、被当地村民称为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学,奇迹般地办成了一所教育质量较好、学生和家长高度信任、有一定示范作用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从75人发展到555人,辍学率为0,教职工从3人发展到42人,校舍从392平方米增加到6000余平方米,校园面积由2000平方米增加到近30000平方米,被誉为“石旮旯里的奇迹”。塘房小学的秘诀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建温馨校园、让学生喜欢学校。主要做法有:
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积太小,校长就带领老师们上百次登门向周边的百姓要土地,10余位村民被感动让地。学校硬件设施差,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给正在门口修路的施工方守夜干活,换取工地上的土石块,用于填校园大坑,完成填方三万多立方米。学生上学不便,路远的学生需要起早摸黑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学校争取资助修建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建成了全市第一所寄宿制小学。为了让学生运动场地更充裕,学校征地近10亩、争取到资金修建运动场。
二是丰富校园生活。为了避免校园生活太枯燥,我们千方百计加大音体美等设施配备,如今的塘房小学已经建成了篮球场(3个,分别为U8、U10、U12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健身设施、乒乓球场、直跑道、棋吧、书吧、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室、梦想中心、爱学坊、儿童之家、理发室、移动舞台、乡村少年宫、弹珠场等。每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开展艺术节、运动会、科技创新节、篝火晚会等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指数。
三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规划、建设、管理中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制订与学生相关的制度时,召开学代会或通过意见箱,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学校的篮球、乒乓球及乒乓球拍、象棋等体育用品和图书等学习用品都是学生自取自放的;洗发水、沐浴露、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学校全天为孩子们提供,孩子们不会破坏和私自带走,爱校如家。
四是提高育人水平。学校用三年的时间总结出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在黔西南州“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评选中获二等奖。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成立了教育中心和教学中心,分别推进“珍爱生命、懂得感恩、热爱生活”育人目标和“基础扎实(不超标)、兴趣广泛(不强求)、全面发展(不过度)”教学目标,将“教育”与“教学”并重,努力纠正只教书不育人的做法。还推行“年级主任负责制下的团队合作”管理模式,组成班级团队,教师人人都是班主任,共同育人。学校建立梦想中心,开展梦想课程,让孩子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努力改革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算入期末总成绩,并且对学生的德、能、勤、绩、体、美、劳、孝、恩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入总成绩。还建立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和获得感。
五是守住责任底线。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的孩子数量巨大,有一部分总是处于辍学边缘。学校建立了代理家长陪护机制,建立了视频聊天室,定期让留守儿童和家长亲情交流,还建立心理辅导室对他们加强心理辅导,让他们不感到孤单。不折不扣落实各项资助和惠民政策,保障即便再贫困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13年,学校校长带领教师们捐款建立了“塘房基金”,钱虽然不多,但是用满腔的热情帮助了50多个贫困孤儿、留守儿童和走在辍学边缘的孩子们。有一名叫晓松的同学,因为身患癫痫且经常发病,所以入学相对较晚且很自卑,家长对于他的上学问题不重视,甚至想放弃,因此几次面临辍学。为了帮助他上学,学校还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引导他参加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他年龄略大,身高比其他同学高),找回自信;二是指导他要心平气和,不动怒;三是教育同学们要团结、互助、尊重,不能拿他的病情开玩笑。
塘房小学从2004年办学到现在,始终坚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享受学习、快乐成长。
文章来源于:http://xiaoxue.ljyz.com.cn 小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