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6-27
35年,“朝”“夕”相伴与爱“童”行
通辽融媒体中心
-倾情关爱三十五载,初心不改再启航。
今年是通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5周年。35年来,通辽市关工委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关工委组织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强到优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辽市关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全面落实党建带关工委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五老”优势,以党建为引领,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魂,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党建引领
强化关工委组织建设
通辽市关工委自成立之日起,就流淌着开拓创新的热血,以“党建带关建”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
35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以党建带“关建”,使市关工委组织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形成了上下连线、纵横贯通的关爱组织网络。
在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中,市关工委切实抓好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至关重要。以行政村、社区、学校为重点,在建立党组织的地方和单位争取建立起关工委组织,完善工作网络,使得关工委组织逐步扩大延伸,进一步发展健全。
创新工作方式是“党建带关建”制度机制建设的重要一招。
开鲁县关工委是全区最早实施“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的单位,“党建带关键”成效显著。随之,全市各地关工委以开鲁县关工委“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过程及各方面,呈现出“党建带关建”工作多点开花的图景。
近年来,市关工委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加强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基层基础、“五老”教育培训、职能职责定位、领导班子建设、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概括提出了“七坚持七保障”的“党建带关建”新举措。
科左中旗关工委创新开展“党建带关建”,纵深到底,从旗关工委到各苏木乡镇街道都有专职副科级干部专职关工委工作,各社区嘎查村的党建员兼任关工委工作,把“党建带关建”落到实处,做到最基层。
霍林郭勒市关工委立足实际,创新开展“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在企业关工委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各旗县市区“党建带关建”工作各有特色,精彩纷呈,成绩斐然。
此外,开展党建带关建制度机制建设以来,各级党组织重视在创建党建工作品牌中带动推进关工委工作品牌建设,着力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党建活动中,不仅推动了关心下一代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有力地推动了关工委工作不断发展。
2023年,全市新时代“党建带关工委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库伦召开,这标志着全市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党建带关建”扎实有效地推动通辽市各级关工委组织蓬勃发展,各类主题活动轰轰烈烈,深入人心。
通过党建带关建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党委对关工委工作更加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孟宪东同志曾先后四次对全市关工委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奇·达楞太对全市关工委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023年12月26日,通辽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若干措施》,这为全面推进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措施,形成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大合力。
立德树人
红色基因代代传
通辽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辽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
全市各级关工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对青少年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践行者。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市关工委以“五老”培训学校为抓手,先后举办七期“五老”骨干人员培训班,培训“五老”骨干人员852人(次)。
全市以“五老”为主体的48个宣讲团深入城乡基层,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宣讲536场(次),聆听宣讲报告的青少年多达32.38万人(次)。全市已建成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12处,将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共同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主题的征文大赛,以其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使广大中小学生受到启迪和鼓舞;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的扎鲁特旗小姑娘海日,不但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首次入选这项殊荣;开鲁县关工委充分发挥中国关工委命名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在基地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已形成常态化,使6.7万余名青少年接受党史国史教育。扎鲁特旗关工委精心构建毛泽东像章珍藏馆、巨日合革命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动形象的党史国史教育。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家庭教育实践中,使红色记忆、红色传统、红色文化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各旗县市区关工委结合各自实际,打造出体现自身特点、具有引领效应的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系列品牌。
2020年,市关工委在奈曼旗召开了“通辽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会”;2021年,在扎鲁特旗召开了“通辽市关工委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现场会”,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五年来,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广大“五老”在铸魂育人各项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整合“五老”人才资源,创办各类“五老”工作室302处。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100余项,参加活动青少年达62.2万人。
创新载体
整合资源树品牌
工作品牌建设是通辽市关工委确定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通辽市各级关工委高度重视,立足实际确定品牌,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推进会议、制定责任清单等形式有力推进,打造了一批过硬的工作品牌,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带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
在全市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通辽市各级关工委主动投身到全市脱贫攻坚战役,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五老”队伍人才优势,深入贫困乡村调研,与广大农牧民心手相牵,积极推广科学种植与养殖,建立“五老”和青年农牧民科技示范基地135处,培育青年农牧民致富带头人2175人。
科左中旗图布信苏木乌兰灯嘎查是市旗两级关工委的联系点,市关工委携手旗关工委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扶助扶持乌兰灯脱贫致富,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使该嘎查的农田基本建设、乡村道路、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村民走上小康生活之路。
通辽科尔沁商人协会关工委长期致力于捐资助学、关爱教育基地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投入资金620余万元,先后建立了科尔沁区孔家学校、科左中旗七棵树小学及幼儿园两个“关爱教育基地”,改善教师办公设备,改善学校环境,建立校园图书室,改造学校体育场,购置音体美教学设备等。为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的数十万名学校捐献鞋、作业本等,给偏远农牧区的孩子送去了阳光雨露。
通辽市关工委组织社会力量打造品牌树形象,多方位多渠道关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库伦旗关工委主动融入京蒙合作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关工委共同实施关心下一代“阳光工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走出一条新途径。
目前该项目已在科尔沁区落地生根并逐步向全市发展。奈曼旗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假日社会实践活动,使1.7万名中小学生受到生态教育。科尔沁区关工委开展学生眼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12年间连续启动8轮学生眼健康普查,对57所学校的44万名学生进行视力测试,其中已有5000余名近视学生得到矫正并恢复正常视力,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
科左后旗关工委的“助学基金会”为贫困家庭和特殊家庭学生捐助资金达1222.98万元,助力2万多名特殊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023年7月6日,“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皇家马德里基金会通辽足球学校”和“内蒙古自治区关工委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暨捐赠仪式在新城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中国关工委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向学校捐款50万元,打造足球展室和AR足球训练室。此举有效的助推通辽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在全市各级关工委的组织下,全市“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成效显著,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表彰。
普法宣传
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凝聚学校、家庭、社会、政法、关工委五部门力量,探索出了部门合力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进行法治教育,共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首先是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各学校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法治宣传教育组织领导机构,由学校分管副职领导和群团工作的负责人组成专班,负责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为加强力量,在政法机关选聘优秀政法干警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利用学校礼堂、会议室开办法治教育大讲堂,利用橱窗、板报、墙体等载体定期或不定期宣传各种法律知识,利用校园广播每天向学生宣讲法律知识,形成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教育氛围。各学校坚持将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强化多学科协同,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法治教育内涵,在学科中渗透法治教育。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协调指导中小学校开展“一校一品牌”普法教育,由“五老”担任的235名法治副校长在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关工委组织4000余名师生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其次是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以家长学校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引,以“履行家庭责任,争做合格家长”“齐心共育石榴籽,家校社携手向未来”为主题,全面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夯实家庭法治教育基础,实现“依法带娃”。
另外,发挥社会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的实践作用。以社会为依托,让青少年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学法中走出来,步入社会法治教育实践大课堂,即知法、懂法、守法,也会用法。通过与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实践的对接,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法治文化。发挥政法机关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