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12-25
抓今天云南的教育,就是抓云南未来的发展。云南129个县内,仅义务教育阶段就有近万所学校。这些学校是实现云南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位,也是解答云南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等核心问题的关键。即日起,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云南省16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聚焦云南县域教育”系列策划,展现一批县域内的特色学校,了解它们在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努力与成果……
瑞丽市姐告小学(以下简称“姐告小学”)始建于1970年,地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姐告经济开发区,毗邻缅甸联邦北部陆地国家级口岸木姐市,距国境线仅100米,是一所“国门学校”。学校占地21.4亩,现有教学班10个,在校学生408人,其中缅籍学生133人。
学生走出姐告小学校门
“‘朋友’用缅语怎么念?”
“美穗(音译)!”
每周五下午5点,在姐告小学的活动室内总能听到这样的问答声,这是学校结合地处中缅两国边境,两国文化交流频繁的优势,积极打造的“小小翻译官”特色品牌活动的生动画面。
“通过这样的活动,中缅两国的小学生可以在一起学习中缅两国的歌曲、语言、文字等,了解彼此的文化,促进文化交融。”姐告小学办公室主任相也介绍道。
“小小翻译官”缅文教学课堂
胞波是缅语“同胞兄弟”的意思。瑞丽市姐告小学是一所地处中缅边境线上的国门小学,这里有很多来自缅甸的“小小留学生”。中缅两国的小学生在这里相处融洽,很好地诠释了胞波的含义。
走进姐告小学,时常会看到身着白色上衣和绿色筒裙的缅籍小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里。为了使缅籍小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这里,学校在分班时不分民族,不论国籍。缅籍小学生在校期间与中国学生同享免费营养餐、免学杂费政策,共同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入校分班后,每班还会选择优秀的中国小学生与缅籍小学生结对,让中国小学生在学习、游戏、生活等方面帮助他们,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相处中了解两国文化,让国门边境线上的友谊之花从小绽放在孩子们的心中。
五年级73班的穆思娜来自缅甸木姐市,她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不懂中文,性格腼腆,在与中国小学生舒漫琳“结对子”后,两人一起写作业、玩游戏、出板报……渐渐地,穆思娜变得开朗了起来,成绩也有了进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像中缅两国关系一样,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中缅学生同上一堂课
“学校在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举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时,我们会为中国的小学生系上鲜艳的红领巾,为缅籍小学生佩戴上小红花。”姐告小学校长张春江表示,学校以小红花欢迎缅籍小学生加入姐告小学大家庭,同时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仪式中,感受成长的喜悦。对表现优秀的缅籍小学生,学校还给予他们“优秀小小留学生”表彰。
缅籍学生佩戴小红花
除此之外,每逢“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还将缅籍学生文艺展示作为固定节目,开展中缅美食义卖,让缅籍学生在异国他乡展现缅甸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在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中缅学生的家长们联合表演了缅甸舞蹈《民族传统永存之地》,家校携手彰显国门友爱教育。
“手拉手·心连心”友好交流活动现场
建校53年来,瑞丽市姐告小学始终恪守“爱人以德爱学若渴”的校训,立足边境国门学校定位,推进国门教育合作交流,多次组织学校师生与缅甸木姐小学生开展以“手拉手·心连心”促进中缅边境青少年友好交流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2023年6月,来自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地区的400多名师生参加了中缅青少年“手拉手·心连心”友好交流活动,通过民族文化展示、文体活动、互送礼物等环节共叙中缅胞波友谊。
2018年以来,瑞丽市姐告小学先后获得了“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德宏州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园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