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7-07
36名舞蹈表演专业的林芝孩子,跳起一支又一支舞,展现着来粤七年的蜕变。到
接力奋斗19载,几代援藏干部续写“山海情”
赴粤求学7年,36名林芝娃踏上新征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崔文灿
图/受访者提供
7月5日晚,广州友谊剧院舞台上,19岁的藏族姑娘白玛曲珍和35名少数民族同学,不止一次泪洒现场。当天是西藏林芝市定向委培艺术学员班毕业公演的日子,36名舞蹈表演专业的林芝孩子,跳起一支又一支舞,展现着来粤七年的蜕变。
至此,历时七年的广东省对口支援林芝市培养艺术学员项目告一段落。几代援藏干部接续奋斗19年,为帮助林芝培养艺术人才、提升当地文艺发展水平前赴后继,终于迎来梦想开花的时刻。
追梦:
36名林芝娃赴粤求学
“广东将在林芝市选拔36名对舞蹈感兴趣的小学毕业生,由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进行七年一贯制培养,求学费用和往返路费全免,毕业后全部进入林芝市民族艺术团工作。”2016年春天,广东开办“林芝班”的消息如春风吹入高原,振奋人心。
当年,为深入推进西藏林芝市文化艺术事业改革发展,满足林芝市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需要,在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协调和指导下,西藏林芝市文化局委托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定向委托培养一批艺术学员。
住在林芝察隅县察瓦龙乡的白玛曲珍即将小学毕业,从老师口中得知“林芝班”后执意报考。她的父母是当地牧民,并不赞成女儿学舞蹈,但白玛曲珍从小喜欢跳舞,且是乡里学校“六一”演出的“常客”,她说,无论如何也要去试试。父亲拗不过女儿,只能依从。
在察瓦龙乡,一条通向外界的公路都没有。为了追寻舞蹈梦,这对藏族父女骑着摩托车上路了。他们骑了整整两天,在高山和峡谷中穿行。其间,一场暴雨让两人摔倒在地。赶到察隅县城的考场时,两人一身水、一身泥,当时他们未曾想过,这次赶考会彻底改变白玛曲珍的人生。现在,白玛曲珍毕业了,她即将入编当地民族艺术团,成为一名正式的舞蹈演员。
当时和白玛曲珍一样追梦的,有300多名少数民族孩子。为了挖掘出当中的舞蹈苗子,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专业老师们穿过雪山、跨过河流,四处奔走。据林芝班班主任文科回忆,当时他们驱车赴各县区,有的道路坡度近60度,两侧不时有泥石流带来的石块滚落,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性命。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坚持走遍林芝的六县一区,筛选出36名孩子,将孩子们从雪域高原带到了南粤大地。
在接受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老师的筛选前,36个孩子清一色“零基础”,会跳的也仅是当地的贡布舞和锅庄舞,更遑论各类下腰、劈叉等“童子功”。学校舞蹈系党总支部书记张海龙说:“按照舞蹈表演专业人才选拔标准,孩子们当时的身体条件、素质和表演能力离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培养起来要费更多心思,想更多办法,花更多时间。”
这批孩子底子薄,想让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文化水平达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作出调整。现在看来,针对林芝班的七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放在全国都是空前的。这一“特例”,属于林芝的36名孩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林芝班首创“七年一贯制(5+2中高贯通)”高职艺术人才委培援藏机制,首次突破采取“5+2”模式(培养学员7年,5年中专、2年大专)。36名学生要先在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五年制中职中国舞表演专业就读,毕业后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转段进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高职阶段,就读两年制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委培经费全额纳入到广东省“十三五”“十四五”对口支援西藏林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以确保委培质量。
筑梦:
七年后“他乡”变“故乡”
从林芝到广东,横跨3000公里,从2016年到2023年,历经两万多个日夜,林芝班学员说,他们如今有两个家,一个家在林芝,一个家在广东。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没有广东援藏工作队的用心,没有学校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我们不可能来到广东求学。”林芝班学员强巴多吉动情地说,“雅鲁藏布江的水很长很长,长到我们根本望不到头,但党的恩情比雅鲁藏布江江水还长,像阳光一般照亮我们的心田。”
张海龙表示,7年前,为了消除孩子们离家的陌生感,他们接机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连老师的动作、面部表情都考虑到了;老师们提前购置拖鞋、牙刷、纸巾等日常生活用品,备齐在宿舍,让孩子们“拎包入住”;考虑高原和岭南在气候、饮食上的诸多差异,入学前一年,学校专门为孩子们烹调偏辣的菜式,还安排诸多老师轮流24小时守在孩子们身边,让他们随时可以自己的快乐和忧伤。
淳朴的藏民交朋友是以心换心,对广东人的情谊都记在心里。疫情期间,孩子们居家线上学习,但学校每天都牵挂着他们的健康情况。有名孩子家里没有网络,要联系上他颇费周折。有段时间,学校只能联系到孩子的舅舅,再由舅舅赶往孩子家了解情况,之后再返回自己家上报健康状况。如此这般,每天都是凌晨一两点才能将消息传回学校。孩子的亲人每天奔波往返,毫无怨言,学校老师们为等到这个孩子的消息,日日都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
7月初,毕业典礼当天,“林芝班”的老师们收到了来自高原的礼物——家长们寄来的一张张藏锦和孩子们送上的一条条哈达。林芝、广东“两个家”因这群孩子连得更紧了。
圆梦:
几代援藏干部接力奋斗
7月5日,“林芝班”毕业演出现场,有一位特别的观众。他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晓珠,也是第四批省援藏工作队干部。看着台上孩子们的表演,他落泪了。
许晓珠清楚地记得,2004年10月3日晚,林芝歌舞团团长找到时任林芝地区墨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的他,提出要请援藏工作队看一场当地歌舞团的演出,了解林芝文艺发展面临的人才窘况,并希望广东援藏工作队干部牵线搭桥,借用广东资源提升林芝文艺发展水平。
看完演出,许晓珠内心五味杂陈。“当时的林芝歌舞团,演员平均年龄30多岁,表演主要靠临聘,艺术水平可想而知。”许晓珠表示,但受制于当时的资金状况和认知局限,直到他2007年离开墨脱前都没能帮团长实现愿望。这也成了许晓珠一直记挂在心的一桩憾事。
然而,逐梦的脚步没有因人事变动而停止。帮助林芝培养艺术人才、提升当地文艺发展水平,一场圆梦接力赛由此展开,一代代广东援藏干部前赴后继。
现任省教育考试院命题处处长吴珍珠是广东省第七批、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干部。2015年,时任林芝市教育局副局长的她,牵头推进为林芝定向培养艺术人才项目。2016年,经过多方沟通协调与筹备,在广东援藏大后方的鼎力支持下,梦想终于实现,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受托为林芝定向培养一批艺术人才,36名林芝娃不远千里来到广东求学。
如今,看着“林芝班”孩子们的毕业演出,吴珍珠也是百感交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援藏是一项长期工程,学会坚守,学会全力以赴,也要学会静待花开。相信未来的日子,这批粤藏娃在西藏林芝岗位上会更用心、用情、用力地来诠释‘粤藏一家亲’‘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相信粤藏两地浇灌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会在雪域高原盛开得更加绚丽。”吴珍珠说。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东援藏工作队以及教育系统的合力下,这个19年的梦终于圆了。”作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元老”,见证梦想开花,许晓珠激动不已。一场跨越山海的19年接力赛,圆了36个孩子的梦,也圆了几代援藏干部的梦,圆了林芝的梦。
2016年春天,振奋人心的消息给林芝发展文艺带去希望。2023年盛夏,36名林芝娃满载而归,将在高原书写新的美好。
“在未来的日子里,心中要始终充满阳光,坚守为人民而舞的初心,用自己的艺术专业技能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西藏故事、讲好林芝故事,讲好粤藏一家亲的故事,努力成为雪域高原艺术大花园中36朵灿烂的格桑花。”带着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韩安贵的祝福,36名“林芝班”学员踏上返程,一声声“扎西德勒”回响在耳边……
520590612023-07-0706:05:14:0崔文灿赴粤求学7年汲取广东养分36名林芝娃踏上新征程接力奋斗19载,几代援藏干部续写“山海情”赴粤求学7年,36名林芝娃踏上新征程212232岭南风采岭南风采https://news.ycwb.com/2023-07/07/content_52059061.htmnull金羊网36名舞蹈表演专业的林芝孩子,跳起一支又一支舞,展现着来粤七年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