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05-20
【解说】在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尕日新区的黄金地段,坐落着一座“花园般”的学校——壤塘县寄宿制小学,近2900名来自壤塘11个乡镇的藏、羌、回、汉等各民族学生在此就读。
【解说】假期来临前,记者曾到该校探访。一大早,校园内已是活力无限的景象。操场、教学楼下、教室内满是捧书晨读的学生。从1958年壤塘建县之初教育事业的一片空白,到如今适龄儿童98.6%的入学率,60余年间,壤塘的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
【同期】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寄宿制小学德育副校长索郎初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家长对送学生入学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我(1997年)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还要去动员学生到学校来读书。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家长很积极地送学生入学,而且是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学生送到条件好的学校。
【解说】今年12岁的德斯洁如今已经升上五年级,因为学校和家距离60余公里,家中又有年幼的弟弟,家长没有条件做到日日接送,德斯洁从一年级开始就选择了住校。对成绩名列前茅并将老师作为理想职业的德斯洁来说,住在学校能对自己的学习更有帮助。
【同期】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寄宿制小学五年级学生德斯洁
因为学校里吃得好、穿得好、什么都好。不会的问题都可以私下去问老师,老师都会一一给我们讲解。我想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中学,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当一名老师,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也懂得很多的知识。
【解说】从瓦房帐篷到高楼,从“土黑板、碎粉笔”到“智慧课堂”……不仅是学生入学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改善,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为让校内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发展,除了开设藏文、语文、数学等课程外,学校还增设了藏羌戏曲、舞蹈、陶艺、书法等30余种课外兴趣班。
【同期】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寄宿制小学舞蹈教师康青措
家长把孩子放在这里(学校)的话,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的老师来管。所以说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加一些这种少年宫的活动,让孩子们的这些才艺(得到发展),喜欢什么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给他们打下一些初中高中之后的基础。
【解说】今年11岁的黑莫在学校时,最期待的就是每周四下午的少年宫活动。作为舞蹈班的“台柱子”,黑莫还经常在课堂剧、文艺汇演上担当女主角。
【同期】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寄宿制小学五年级学生黑莫
我从幼儿园老师就教我跳舞,慢慢学着学着我就喜欢上了跳舞。(在学校)学到了基本功,还有藏舞的一些基础。我的梦想也是跳舞,我想长大了成为一个舞蹈老师,教很多学生民族舞蹈。
【解说】在有着24年教龄的语文老师新梅看来,该校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兼职“父母”。她认为校内的学生都拥有着无限潜力。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民众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农牧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大展宏图已不是奢望。
【同期】四川阿坝州壤塘县寄宿制小学语文教师新梅
课堂上我们是孩子的老师,课外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因为所有的住校生在学校里面吃、穿都需要老师去关心他。(比如)我上一届教的一个学生,现在他都已经读高中了,但是平时生活上也好、学习上也好,有压力的话都跟我联系。他跟我的儿子还(是)称兄道弟的那种(关系)。就是尽一份力把孩子教好,把他们留在学校(学习),把他们培养成对家乡有用的人才。
【解说】近年来,不仅是学生从“要我上学”到“我要上学”,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从“求生存”转变为“谋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壤塘县学生入学率的猛增。如今,壤塘计划投入2亿元再新建一所小学,让当地每个孩子都能在“花园般”的学校就读。
杨予頔四川阿坝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