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35年坚守一所校园,追寻最本真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幸福而有意义的人”2022-09-05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去年,朱乃楣(左二)参加五年级学生的毕业典礼,和孩子们一起点亮心愿。受访者供图
记者许沁
“如果校园里能有一个小舞台,该多好!”一个小男孩的心愿,激发了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的灵感。于是,校园里搭建起户外小剧场,让孩子们站上舞台展示才艺和自信。
自毕业后,朱乃楣就来到洵阳路小学,10年教师、近25年校长的经历,只为坚持做好一件事——办好一所最普通的家门口学校。在她看来,学校应该是一个可让孩子成就梦想的地方。她坚守一所校园,追寻最本真的教育。
打造“心中的校园”
岚皋路上的洵阳路小学,棕色的教学楼外墙,远看像雅致的小洋房;潺潺流水的景观设计,树上挂着孩子们的心愿卡,到处都有美的影子。一所最普通的公办小学,如今成了石泉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过的路人常会驻足观赏优雅精致的校园,打卡留念。
1988年,朱乃楣刚到洵阳路小学时,这是普陀区一所最为普通的公办小学。1998年初任校长时,面对刚经历的五校合并,参差不齐的师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她没有退缩。走进教室,聆听教学,她决心找出“真”问题。“依然记得当初校园里孩子的模样,课上正襟危坐,紧张的小脸、怯生生的眼神。当时的我,只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希望孩子们能勇敢地抬起头来,自信地露出笑脸,大胆地与他人交流。”
创造一间不让人害怕的教室,打造一个没有紧张感的校园。带着最朴实的思考,她和团队耗费了近6年时间,着手改建校园空间,打造“心中的校园”。学校面积不大,老师们动足脑筋,在小空间里“上天入地”。近1500平方米的地下活动场地,模拟成一艘渡轮的外形,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寻阳号”梦工厂。孩子们每天在梦工厂里尽情地“玩”,像工程师、艺术家、科学家一样探索、发现、创造。她常说:孩子的世界里有大人想不到的智慧。她设计了四大课程空间站,当空间设计与课程融合,孩子们对美的体验、创作的灵感一触即发。
“呦呦鹿鸣”“花溪叠瀑”“鱼步微澜”“露天舞台”……漫步校园,“洵阳十景”点缀其间。在她看来,让校园景观拥有教育的力量,师生每一天浸润在美中,也会变得更知礼、优雅。“洵阳十景”之一——“你笑起来真好看”,是孩子们课间休憩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孩子们亲手设计绘制了“洵阳十景”的明信片,作为礼物赠予学校。
在“玩”的课程中成长
在朱乃楣心目中,洵阳的孩子应该是“玲珑剔透”的,他们灵动、自信、阳光。所有美好的理想,都需要通过课程的创设得以落实与转化,学校的变革也是从学科教学改革起步。
1998年,她主动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开展“类结构教学”研究,改变课堂样貌,关注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升。2011年起,学校通过大数据的采集、跟踪和分析,用学生“画像式评估”解读学习风格与特质,对每个学生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策略。自2015年起,她从课程链上进行了大结构撬动,建构了“分科·综合”的课程新样态。每天上午,孩子们进行分科学习,下午开展综合活动,做各种好玩的事。孩子们喜欢把下午的综合活动称为“玩”的课程。在梦工厂,孩子们动手制作,在图书馆、朗读亭畅游书海、展示才艺,在足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渐渐地,孩子们在“玩”的课程浸润下打开自我,变得灵动活泼。她坚信:会玩的孩子更会学。“玩”的课程中,孩子们拥有了学习兴趣,不断尝试超越,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立足儿童,立足研究,从课堂教学改革到“分科·综合”课程教学新形态,25年的研究,不仅见证了每个孩子的成长,也令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质量观、学生观,定位了办学目标。“学校当然重视学业成绩,但不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回归教育本原,关注人的发展,通过丰富的课程浸润,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有追求。”在朱乃楣的引领下,学校成为首批“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跃升为在“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监测名列前茅的高质量学校。
学生吴浩霖爸爸坦言,孩子“幼升小”时曾纠结过,但就读洵阳路小学三年后感到这所公办学校“性价比”很高,在这里孩子能学习攀岩、冰壶、拳击等各类丰富课程。近年来,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让石泉社区的百姓收获了教育幸福感,成为首选的家门口好学校。有的家长自己从这里毕业,还把孩子也送入家门口学校。
“单一的分数指标无法反映出孩子的所有,道德修养、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这些属于人的心灵培育的教育内涵才是最重要的。”朱乃楣常说,做校长,一定要拥有一颗“诗心”,因为教育应有“诗意”。教育的诗意,就是要让孩子成为热爱生活、内心美好、精神丰盈的人,对这个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怀着诗心和匠心,朱乃楣坚持为每一位学生寻找生命中最美的阳光。“我要把每个洵阳的孩子都培养成‘幸福而有意义的人’,坚守追求教育本原的过程中,自己也越做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