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小学网 > 李沧区 > 正文

教育资源优质倍增,青岛李沧着力做好民生答卷

2023/8/7 12:49:55 点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先要下好“优质均衡”这盘棋。

在2022年实施《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青岛再发动员令。3月末,青岛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倍增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明确提出着力做好两份民生答卷。其中教育领域,李沧区作为七区三市的代表在会上做典型发言。

从生源储备丰厚、名校扎堆的区市里脱颖而出,李沧区的“出圈”让人略感意外。往前倒推,这里并非青岛优质教育图谱中的高光点。可纵观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这份意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就在不久前,青岛市内四区纷纷发布了今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有几组数据颇为值得关注:

市内四区小学一年级招生计划人数达43300人,同比增长23.7%。

李沧区增幅最高,达35%,增长3500人;初中一年级招生计划人数为26400人,同比增长3.5%;李沧区以5.4%的增幅位列市内四区第二。

远高于均值的增量,的确暗合了青岛各区域人口结构。随着大量高知识家庭群体涌入定居,早在2020年李沧区0-14岁人口占比已达16.72%,位列全市第二。这意味着区域内入托率、入学率压力一直在抬升,“在家门口有学上”的难度可想而知。可令人称奇的是,李沧区今年招生政策的另一大变化:

中片学区由电脑派位改为划片直升。在体量庞大的学区内进行划片直升,背后潜台词已经非常直接——家门口不仅“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不仅有学校,而且都是好学校。

数据上看,也确实如此。2022年,李沧区升入普通高中学生、被二中五十八中录取学生数量达历史新高,跻身青岛头部方阵,并在同年作为青岛市唯一代表,参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再往前看,2013年,李沧区以全省第一的成绩率先通过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验收,8年后全国所有县区通过验收。换言之,李沧仅用了10年时间便完成了由“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蝶变。

何以十年超速破局?答案就写在李沧勇于创新、敢为全市先的处处细节里。

01把旗定向,校准教育发展底层逻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保证“优质”,李沧区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强有力保障,以“两个第一”明确方向——优先发展教育是李沧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科教人才是李沧发展的第一资源。

相较于“优质”,发力“均衡”则更需要眼界和魄力。它意味着在前期优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李沧要挨过漫长、艰苦的“厚积薄发”期。

名校光环显而易见,举全区之力打造一两所名校也并非难事。它们可以集聚更精锐的师资,可以留下更多优质的生源,但同时也必然会虹吸区内其他学校的资源。“亮一点”,还是“亮一片”?

李沧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要优质均衡,“优质”提量是首要环节。2011年到2021年,区内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52所,新增学位45780个,实现了学位供给上的第一个倍增;2022年,区内新增学位1.1万个;2023年,还将新增学位8000余个;在建的22所学校和幼儿园也将于3-5年全部建成,再增学位1万余个。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增量的同时李沧实打实地做到了“建一所、强一所”。

如,近两年李沧新启用的学校均超前配备筹备组组长,培植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而高起点、高标准的建校理念,也为李沧教育提质标下了最佳注脚——身先师范、足为“他山之石”。

就在这两天,深圳城市学院将组织50位校长赴青岛市中小学校进行国内学习交流,其中一站就选在了李沧,学习参观“AI·创未来”创新教育空间及创新素养培养。

02“三通工程”,用活资源共享“方法论”

去年年底,青岛启动合作办学项目。

基础教育发展起点高、需求量大的李沧区被选为重点区域之一,主要发力点即新校的高位发展。

今年9月,李沧区即将启用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依托五十八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推行集团内跨学段衔接融合育人模式。可以说这样的提前式介入,将极大缩短李沧名校打造周期。

据刚刚发布的招生政策来看,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一启用就计划招生14个班,足见市级优质资源与区市优质资源强强联合为李沧带来的信心。而这种打通初高壁垒的有益尝试,并未止步于此。

直关国家高等人才培养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普高录取率,取决于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初中直接相连的小学更是拼成绩的基础所在。因此,“初高壁垒”要通,“初小壁垒”也要通。

就小初衔接而言,“初中老师不了解小学教育特点、小学老师不了解初中教育重点”,始终是衔接通道里的“栓塞”。而在组织校长、教师赴上海学习先进经验时,李沧区发现了疏通栓塞的密钥——当地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四分段”,六年级学生提前进入初中预备班,从而减少跨级衔接阻力。

尽管学制无法更改,但李沧区却探索出另外一种中小衔接的途径并迅速落地落实,引导“中”和“小”身份置换,即通过中小学校长交互挂职、设置中小衔接教研员等一系列举措,让双方相互了解彼此运行模式和教学需求,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中小衔接的平滑过渡。

此外,延展市级“集团化”办学思路、打通“小小壁垒”同样是李沧加速优质均衡的有益尝试。

2020年,青岛二中附属李沧学校正式启用,成为全市第一所涵盖小初高三学段的公办学校,面向全区招生,使更多孩子有机会进入心仪的学校;与此同时,区域内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路子也正越走越宽:截至目前,李沧区已成立李沧实验小学、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等8个小学教育集团,覆盖率达到50%,基本实现集团内部均衡。

03优质均衡,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

优质均衡,在“硬件”,更在“软件”。

坚持以“多彩教育”为基础、以“品质课堂”为核心的发展思路,李沧区把苦功夫下到了教学质量上。如何用好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颇费思量。

今年2月,青岛第六十一中学校长李刚在“第18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纪念中国中等师范学校诞生120年高峰论坛活动”中,荣获学科组最高奖墨子奖”即全国特等奖第一名。

行政岗位管理者依然拥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这源于李沧区近些年来坚持一校之长不仅要做到听课、评课,还要走上讲台讲课,要跟教师一同备课、一同研究新课标、一样批改学生作业。

这无疑是对一线工作者最有效的鞭策,校长以身作则,不给教师留下“躺平”的余地。而教研员“3+2”工作制更是以每周至少三天到校指导教学的频率,绷紧教师重质量、抓质量的弦。

为培养出卓越的教师队伍,李沧区厘定了详尽的培训模式,在全员、骨干、新教师、班主任四个层面重点推进李沧教育大讲堂、菁英计划、名师培养工程等8个项目的精准“滴灌”,并借由与全国名校“寻标对标”,加速找补自身“短板”:

青岛重庆中路第一小学对标百年名校清华附小,向全国名师学习取经;

枣山小学对标中国基础教育的第一个中国质量奖获得者——重庆谢家湾小学,从价值、环境、教师、学生、课程等各方面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学访……

截至目前,李沧区已与全国20多个城市的120余所知名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从2017年的12人增加到64人,其中齐鲁名师名校长13人,从人才引进到本土培养,实现了5倍增长。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一以贯之的坚持下,李沧教育完成了跨越式赶超。这给李沧教育带来极大的激励和信心,但同时也带来了更上层楼的压力。

优质倍增计划实施的关键之年,青岛在年度发展任务中多次点名李沧区——

积极推进李沧区青钢片区规划建设青岛五十八中新校区;

在李沧楼山区域、崂山张村河南侧片区等区域规划开工建设学校5所;

推进合作办学改革增效、推进初中强校提质,重点打造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合作项目;

加强初中教育资源整合,点面结合推动区域内初中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李沧教育在全市影响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青岛教育的优质倍增、优质均衡已然迈入攻坚期,城市期待奋进的李沧拿出更大作为。

(来源:青岛广电·回澜听涛)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高县文江镇中心小学校召开全镇教学管理工作会
迎端午颂屈原爱国文化走进南漳校园
江西宜黄:心理咨询服务团走进童心港湾
最新图文
江西宜黄:心理咨询服务团走进童心港湾
关于未来,我想说……
秀屿区笏石中心小学第七届田径运动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