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区区域面积15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区域内各类组织数量多、情况杂。目前,鸡冠区委共有党的基层组织421个(党委10个,党总支部34个,党支部377个),党员10657名。其中,设街道党工委7个,下设21个“一社一居型”社区,共有社区党员6634名。全区采取派建、联建的方式,新建“两新”组织党组织71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81.7%和89.6%。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建提出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新要求,鸡冠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煤城中心区城市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党建工作新路径,创新推进“中心功能型”城市基层党建,实现了党组织区域化设置、党员网格化管理、各类资源社会化服务的“统筹式”大党建格局。
二、问题浅析
1、统筹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依托协商和沟通,建立在传统的“单位制”组织形式之上,相互隔离、封闭运行的状况屡见不鲜。统筹协调机制运行乏力不畅通,区域内驻区单位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支持配合不够。职能部门间合作不够,公安系统户籍入户登记、劳动保障站入户登记没有将党员身份进行确认,导致推行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入户调查党员难度加大。
2、资源整合约束力和融合度不够。诸多驻区单位在工作机构和职能权限划分上受行政层级、条块分割等因素影响,牵头城市基层党建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单位缺乏“刚性”约束力。受近年来经济持续不振的影响,原有大型企业和部分驻区单位可整合的服务资源较少,共建意识较弱,态度较生冷。而大部分“两新”组织规模较小,开展大型共建活动难度较大。
3、辖区党员管理和作用发挥问题较突出。作为市域中心区,随着城市扩容和国企人员社会化管理,大量外区居民党员、国企党员、复员军人党员、大学生待业党员等涌入社区,社区党员队伍日益庞大,且年龄、职业、收入构成呈现复杂化,给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压力。同时,社区党员平均年龄偏大,外出流动党员较多,社区党组织中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党员人数不足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开展。
4、社区党务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偏低。虽然近年来,社区工作者队伍得到不断充实,但人员配备与繁重的党建工作任务仍然不相适应,往往是几个人服务几千人,几名党员管理数百名党员,且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社工师资格证的占比极小,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相对欠缺,处理基层党建事务或复杂的社区事务能力不足。
三、具体实践
随着城市扩容、棚户区改造、城乡一体化、产业转型的推进,大量外迁居民以及一批大项目逐渐落户扎根市域中心区,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任务日益繁重。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8个方面重点任务,鸡冠区委紧盯问题短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趟出了具有煤城中心区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
1、创新机构设置模式。推行“1+1+3+N”城市基层党建组织模式,即“一个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办公室、一个城市基层党建服务中心、三个服务站和N个网格党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设在街道党工委,协调指导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开展大型联建活动,服务中心下设驻区单位、文娱团体、代表委员等不同类别服务站,将党建服务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有机结合,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群众服务、社区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等功能。以区域内楼宇、小区、商圈、物业小区和路街为单位划分网格,设立网格党小组,形成管理有方、衔接有序、作用有力的党组织体系。
2、创建特色先行试点。制发《鸡冠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南山街道党工委、康新社区党支部为全市试点,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到佳木斯、伊春等地学习观摩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做法,举办区级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党务专题培训和城市基层党建专项培训,扩充区域党建知识容量,交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已累计培训200余人次。突出“党群服务+党建”特点,投入13万元对试点街道社区进行整体规划,切实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试点阵地建设,打造具有“中心功能型”特点的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
3、高效整合驻区资源。完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双评议”考核评价机制和“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认领”机制。持续更新需求、资源、项目三类清单,促进阵地、服务和信息“三个共享”。明确领导干部带头推进、“双报到”单位区域共建和街道社区考核评价“三个责任”。建立驻区服务资源、辖区内在职党员、辖区内“两代表一委员”三本台账。健全驻区党建承诺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在社区成立“阳光议事厅”,与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松散的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两新”组织联结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对涉及辖区内党建活动、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共同议、共同帮、共同办、共同解决;街道社区协调引导驻区单位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党建、文娱、公益活动,争取驻区单位从场所、人力、物力上给予适当支持。在商圈党组织中建成集党员活动、联席共建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阵地”,开展诚信经营党员示范户、党员服务先锋岗等活动,让企业党员有归属感、业主有荣誉感、群众有获得感。
4、精准定位服务形式。结合煤城中心区转型特点,构建“八型网格”。划分闭矿服务型网格。针对闭矿带来的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创业压力增大、留守人员增多等问题,探索闭矿居民托管服务;针对回迁居民诉求增多的情况,划分回迁服务型网格,以网格党员为纽带,整合区域内物业、派出所等单位服务资源,为回迁居民提够全方位服务;针对城乡混合新特点,划分城郊服务型网格,整合社区和农村活动场所,构建横向到农村社区居民,纵向到农村社区家庭的“党建链”,建立“农村+社区城郊网格”,开展“微服务”,满足群众“微心愿”;针对市区两级机关、中省直单位混驻的现状,划分驻区服务型网格,整合辖区内驻区单位服务资源、活动场所,实现场所、人员、资源充分利用;针对园区内企业密集的特点,划分园区服务型网格,建立“两新”组织党群活动和服务中心,探索社企党组织联建联管机制,实现“社企党员”共管、场所共用、活动联搞;针对商业集中区域党建弱化问题,划分商圈服务型网格,引导商圈企业开展“民生互惠”活动,依托社区开展人员招聘、产品推广等,社区依托商圈企业开展惠民商业服务;针对物业行业民生需求集中的特点,划分物业服务型网格,推进精细化网格服务,建立以社区党员和物业员工共同参与的“党建服务联盟”,在网格内共同发挥综合信息、物业管理、便民服务、治安巡逻和信访维稳等作用;针对党员志愿服务覆盖面较小的问题,划分特设服务型网格,突破区域网格限制,以“志愿服务工作室”为阵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区域内优秀党员发挥作用搭设平台。
5、集中管理流动人才。设立鸡冠区流动人才党支部,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对全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党员进行定期摸排,建立党员基本信息、流出地、联系方式等基础台账,专人负责组织关系接转、活化组织生活,采取返乡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汇报等形式,做好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创新落实“五个一”职责,每半月给流动党员发送一条温馨短信,每月组织一次网络集中学习,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党日活动”,每半年利用微信视频语音讲一次党课;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网络组织生活会,逐步实现流动党员联系互动经常化、学习教育信息化、发挥作用正常化。目前,已纳入党员53名,累计开展组织生活6次,参与300余人次。
6、开通网络服务平台。抓实智慧党建在城市党建中的运用,积极构建“网络+”模式,申请开通了“鸡冠先锋”微信平台,突出基层党建动态、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城市区域化党建等特点,科学划分栏目,设置微动态、微党建、微服务三大板块内容,每个工作日发布一期,以丰富的内容、权威的解读、庞大的信息量、较强的可读性,成为党员群众交流的重要阵地。目前,“鸡冠先锋e家”微信公众号已推送信息1000余条,进入龙江党建微信平台百强榜。街道社区结合实际,分别开通了网络信息平台。西山街道设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并在西山社区建立首个社区广播站,定期发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西鸡西街道赛洛城社区创建“依+医服务”平台,先锋社区创建“网格服务”平台,幸福里社区创建“统筹服务”平台。
四、取得成效
1、区位党建优势得到明显提升。以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承担社会责任为突破口,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党员信访员”制度。目前,已搜集民意700余条,协调解决70余件次。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建立法官工作室,为困难居民群众减免缓诉讼费14万元,为社区居民提供网络预约立案服务25件,调节民事纠纷39起。在社区设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对涉及辖区内党建活动、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共同议、共同帮、共同办、共同解决,目前,已协调解决区域内实际困难30余件次。在园区和社区分别成立了“两新”组织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为区域内“两新”组织党员职工提供了活动阵地,实现了社区资源企业共享、社区阵地企业共用,已累计服务“两新”组织职工270余人次。街道社区累计与“两新”组织开展联合服务活动60余次,城市中心区立体式共驻共建格局逐渐形成。
2、党员奉献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通过助老、助弱、助少、助残、助急“五助”服务,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不断拉近党群距离。去年以来,开展各类党群义工活动1560余次、参加9810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610余件次、受益23000余人,捐赠款项、物资折合共计4.5万元。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开展“牵手行动”,采取“三帮”,即,“帮困难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有组织归属感;帮困难党员坚定生活信心,有解决问题出路;帮困难党员坚定共同奔小康的决心,有创业就业门路”,针对生活、住房、医疗、就业、养老等进行全方位帮扶。去年以来,累计解决实际困难70余件次,帮助11名困难党员脱贫。
3、共建共享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各街道社区共与28家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协调解决辖区群众实际生活困难80余件次。充分整合职能单位服务资源,与就业局联合定期举办招聘会,设立就业创业自助角,不定期发布招聘用工信息,已联合开展招聘会20余场次,发布招聘信息480余条,下岗失业党员群众实现就业120余人。红军路街道红旗社区将万达广场划入了社区网格管理,在重要节日,联合万达广场开展文艺汇演。东风街道与鸡西大众医院建立“友好”单位关系,定期开展“送医进社区、百姓健康行”活动。向阳街道园林社区联合和平小学在社区设立流动图书室,每周三免费供学生阅览学习。建立2个特设网格,以“志愿服务工作室”为阵地,将作用发挥明显的党员纳入网格管理,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区域内优秀党员发挥作用搭设了平台。80个民间文娱团体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在共驻共建中发挥良好作用。
五、启示
1、开展网格精准服务,需建立派驻共建机制。结合“两新”组织“双覆盖”工作,从街道、社区选派综合素质好、服务热情高的党员进驻区域内“两新”组织,建立兼合式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