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小学网 > 红古区 > 正文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2023/8/1 23:06:18 点击:
,承接了大批中央、市、区级部门守初心担使命、学党史悟思想等教育活动讲解。现在,堂上村一年吸引游客就达20多万人次,农家院随之变红火,村里经济被拉动起来,村风村貌、村里的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改观。

李增军荣获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称号。

红古区

131杨晖

杨晖,男,汉族,1986年5月生,民建会员,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晖留学回国创办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个体经营者的就业效率,让他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稳,被称为新个体的“云上”服务者。

2016年,杨晖创立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创零工经济服务模式,自主研发线上“劳务派遣”平台,为全国5000多万名外卖小哥、保洁阿姨、维修师傅等提供服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218.2万人。针对新个体最为关心的劳动收入能否及时到账问题,杨晖和团队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了支持630多家银行和微信、支付宝全通道打款,7×24小时随时结算,秒级到账率99.9%,最高单日处理订单达165万笔。

杨晖还把脱贫攻坚实践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足迹遍布甘肃、新疆、西藏等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云账户结对帮扶的12个贫困村,自然环境艰苦、生产条件落后、产业基础薄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的“顽固碉堡”。杨晖带队走进每个村,聚焦基本生活保障、特色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村一策”、逐一落地。在新疆和田地区,杨晖通过实地调研,以“自习鸽”项目开展产业扶贫,增加就业500人。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设立二级公司,以“直播+电商”模式,把当地的绿水青山、农牧产品等拍摄成短视频吸引更多消费者,以数字化赋能帮助当地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困难群体长期居家无法获得收入。杨晖带领公司于2020年3月落地“线上秒批”电子营业执照服务,帮助新个体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市场主体登记,第一时间审批拿照、第一时间接单干活、第一时间获得收入,助力稳就业、保民生。

杨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红古区

132吴志宏

吴志宏,男,汉族,1970年5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三村乡党委副书记,补干村第一书记。

在扶贫路上,吴志宏情系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全力以赴帮助解决,直至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的最后,家人遵从他生前意愿,将其器官捐献,使5名器官受捐者重获新生,书写了延续生命的人间大爱篇章。

吴志宏4次到农村挂职任职,3次主动申请到红河州路途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乡镇工作。贫困户李伟斗是吴志宏的帮扶对象。李伟斗的妻子、儿子先后去世,带着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艰难度日。他几次去外地看病,吴志宏都给他送去路费,让他安心看病。其实,吴志宏家的经济也不宽裕,他的妻子月退休工资只有1700多元,正在读大学的儿子每个月也需要不少花费,但他还是尽可能去帮助困难群众。

吴志宏承担着6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他遍访贫困户,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推进“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花椒、辣椒、茶叶等产业;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帮助贫困群众搬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吴志宏用生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目标。

2019年10月17日,吴志宏在扶贫工作动态管理公开评议会上讲话时突发疾病,送医院抢救无效,倒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年仅49岁。家属经过商议,一致同意满足他生前捐献器官的愿望。11月8日上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器官获取成功,5名器官受捐者成功实施手术,其中3名器官衰竭者重获新生,2名失明者重见光明。吴志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爱,让人生的价值得到了灿烂绽放。

吴志宏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

红古区

133余善伟

余善伟,男,汉族,1974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

他是许多孤困老人心里的“儿子”、贫困孩子眼里的“爸爸”、商城县为人称道的好人。他为公益事业默默奉献十余载,用一人之善行,带众人之善为,助万家之幸福。在他的引领下,全县注册志愿者近7万人,累计服务群众40万人次。余善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与人为善、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德善精神。

余善伟是一名农家子弟,父亲早逝,家境贫困,18岁就放弃学业,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在商海闯出一片天地。重返家乡后,他饮水思源,竭尽全力回报社会。他先后拿出100多万元,为老人们建养老院,为贫困家庭建“幸福居”。在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他先后拿出120万元,在30多个贫困村开展扶贫活动。

2019年5月,余善伟当选商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一上任,他就开展了“五个一百”志愿服务项目,即每年“慰问100名贫困老党员、100名贫困下岗工人、100名孤寡老人、100名留守儿童和打扫100条背街小巷”。他向商城县红十字会捐款逾440万元,成立“社会扶贫专项救助金”,帮助困难群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不仅自己捐助抗疫资金,还积极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捐款。

一路走来,余善伟最牵挂的还是贫困学生。2015年,他启动志愿服务项目,为60名孤贫少儿每月提供400元生活费直到他们18岁,他成了这60个孩子最亲的“余爸爸”。2018年,他举办爱心助学活动,拿出500万元设立“菁英励志奖”,鼓励那些考入高等学府的学子们。

余善伟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红古区

134沈云如

沈云如,男,汉族,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公安局虹星桥派出所民警。

沈云如从部队转业后扎根公安基层20年,是一名老民警。2018年,他主动申请调往条件艰苦的农村所工作。3年来,上门服务群众600余次,奔波于外省偏远地区攻克“无户口”难题,帮助217人找回了身份,被誉为“最美浙警”。

从军17年,沈云如戍边守疆,几次经历生死考验,把最好的青春献给国防事业。退伍后的沈云如转业到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民警,2018年他又主动申请调往农村所工作。在一次走村串户走访时得知有这样一户人家:没有户口,干活没人要,看病也去不了大医院。看着这对生活困苦又无奈的母子,沈云如下定决心:“一定要帮这个家庭一把!”为了帮他们解决户口问题,仅调查记录就记了上万字。经过5个月的奔波,终于为其落实了户口,办好了低保并找到了工作。从此很多无户口人员纷至沓来寻求帮助,已年过半百的沈云如就一发不可收,一直奔走在帮助无户口人员的路上,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

为了帮助无户口人员尽快找回身份,沈云如一有时间,就把收集到的线索梳理一遍又一遍。他无数次放弃休息,主动陪同求助群众到老家核查。每次送村民回原籍办理户口,他都会联系车站,把人送上车并委托列车员照看;每次去外地出差办理户口,他都会自掏腰包解决求助者在途中的食宿问题……沈云如常说,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家里人的事情来办,就一定能想出办法来。

沈云如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从44岁开始,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突发性休克,最多的一年发作了4次,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为百姓的事情四处奔波的脚步。他说,早一日帮他们联系上亲人、找回户口,就可以让他们早一点脱离困境,过上新生活。

沈云如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浙江省最美公务员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红古区

135完德尖措

完德尖措,男,土族,1983年7月生,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画师、青海省一级民间工艺师。

完德尖措苦心钻研唐卡绘画技艺,画作蜚声海内外。他自掏腰包资助170名贫困学徒,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他助力脱贫攻坚,热心帮助困难群众,义务为169名艺人销售唐卡画作,带动解决50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被称为“热贡的人民艺术家”。

他捐资助学,弘扬传统文化。完德尖措所在的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是一家以“画苑+农户+基地”为经营模式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命名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多年来,完德尖措先后指导并培养的热贡唐卡艺人多达528名。2010年以来,他自掏腰包每年投入200万元,为贫困学员提供免费学习、吃住补助,为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他四方奔走,播散爱心。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艺人作品滞销,有的家庭收入几乎为零。完德尖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当即和家人一道拿出5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为了继续打开销路,他来回往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联系业务,帮助销售唐卡1300余幅,解决大家燃眉之急。此后,完德尖措通过积极争取,帮助当地艺人与文化企业签订了常年购销合同,带动一大批本地群众投身热贡艺术产业,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万至10万元。

他热心公益,心系贫苦。因为热爱“热贡艺术”,他也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群众,从2014年起,完德尖措连续多年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村庄建设等捐款捐物,主动上门了解困难群体诉求,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完德尖措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等称号。

红古区

136张西京

张西京,男,汉族,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西京从事重症医学25年,坚持生命至上、使命至诚,把救治病患、服务群众作为人生价值追求。他视疫情为命令,以敢于牺牲、敢于奉献的大无畏气概,首批进入武汉抗疫“红区”,接续奋战84个日夜,救治危重患者300余例,彰显人民军医本色,被誉为“生命守门人”。

作为第一批军队援鄂医疗队员,张西京和战友们除夕夜逆行出征、驰援武汉。在对口支援的武昌医院,面对多名地方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张西京带领19名党员率先进入重症监护室,规范诊疗秩序、建立隔离措施、组织查房会诊,仅用半天时间就有序展开危重患者救治,两天内建立起符合监护条件的通道。在救治一线,张西京发挥临床经验优势,与地方医护人员密切协同,精准制定每名患者个体化救治方案,成功治愈武昌医院首例危重患者,在危急关头极大鼓舞了医护人员士气。

在高感染风险的病区,张西京抱定“为了病人,一无所惜”的信念,始终站在最危险最紧急的地方,有时患者呛咳产生大量飞沫,多次喷溅在防护面屏上,他毫不退缩,带领团队完成第一次气管插管、第一次有创操作、第一次危重病人吸痰。他穿戴13件装备,每天走3万多步奔波在查房、会诊、抢救中,有时一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作为火神山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他参加医院全部危重病人会诊和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会诊,救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2020年德州市“新时代好少年”评出10名同学榜上有名
迎端午颂屈原爱国文化走进南漳校园
偃师市第二实验小学利用空地开展校园种植活动
最新图文
碧桂园集团江苏区域向江西省兴国县、陕西省宁陕县多所小学图书捐赠记事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宁强抢抓机遇奋力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