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0-17
原创李婧清华大学收录于话题#脱贫攻坚中的清华足迹1#清华大学69
澜沧江畔、无量山间
初冬绽放樱花谷
说起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
很多清华人都不陌生——
净土生态,这里风光独好
夜幕下的县城
99.3%国土面积都是山区
全国8个彝族自治县之一
国家级贫困县
2013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28.05%
熟识的理由,也是帮扶的信念——
携手攻坚,清华义不容辞
2013年4月起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安排
清华大学对口帮扶南涧县
全面助力其脱贫攻坚事业
殷勤唤起,无量清华
八年帮扶情
清华人不断读懂南涧这本书
也以“行胜于言”的笔墨
共写南涧发展的新篇章
为
你
奏
弦
歌
“我知道能来北京,是在很多好心人帮助下促成的。十年之后,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2018年,结束“西山学子北京行”爱心活动回校后,六年级秦红香小朋友的发言感动全场。
西山学子参观水木清华
同样的场景,出现在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创新实验班”)“清华之旅”研学活动后。
“我不该被出生和背景所定义,这个世界很精彩,我应该有属于我的未来。”
考入首届南涧一中创新实验班的李建萍,称自己“何其幸运”。
2020年,秦红香考上了南涧镇中学创新实验班;李建萍,则成了高三创新班踏实能干的班长。
2018年9月起,清华附中每年在南涧一中高一年级和南涧镇中学七年级开设两个创新实验班,至今8个班级已经招收学生280人,先后也有10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学生到两个中学服务。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就曾到创新实验班英语展示活动观摩,并鼓励同学们:“你们代表南涧的未来,欢迎你们考入清华,成为真正的清华人。”
邱勇到南涧镇中学调研并看望清华支教团学生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当是应有之义。
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助学、教师培训、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清华派出的帮扶干部们不亦乐乎。各任挂职南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纷纷筹措资金解心头之患。刘宇引入实施“山村幼儿园计划”,一年内新建山村幼教点56个,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升超过10%。金峰牵头架起县域内的第一座人行天桥——“日新桥”,为拥翠乡中学600余学生解决了日均6次横穿公路、往返教学区和住宿区的安全隐患。正在履职的瞿福平则着力解决了小湾东镇中学、无量山镇中心幼儿园、宝华镇中心幼儿园和南涧镇西山小学四所县域内学校围墙、大门、挡墙等附属设施配套问题。
横跨公路的日新桥
宝华镇中心幼儿园校园焕然一新,小朋友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区
服务于南涧镇西山村的挂职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们,也继续着西山小学暖心接力。送来“睡前故事”广播的王风潇,是“只要来学校,总有一群小朋友围上去问这问那”的大哥哥;带着西山学子到北京的沈正波,因孩子们折成各种可爱形状送来的感悟信件热泪盈眶,更坚定传递教育的力量;而刚履职一年的俞逸晨,则找来研究生支教团“外援”,为高年级孩子讲解趣味奥数,增强创新实验班遴选考察的竞争力。
西山小学同学受邀在清华附中学生节上表演彝族舞蹈《打歌》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唐若瑶到西山小学做课外辅导
“南涧县骨干教师培训班”“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南涧县双向站”“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相继开启,从面授培训与交流,到线上学习社区逐步完善,助力南涧教师拓展学习方式。“带不走”的帮扶从不断线,学校累计培训南涧县基层干部3630人次,培训教师、医护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9474人次。
2017年11月,在谭兆教育基金支持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清华为南涧教师免费开设培训班
2018年3月,慕华教育在南涧县建立的“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正式上线
为
你
纾
民
困
“手术后的第8个年头,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清华一附院的专家到我家进行了回访。当我从电话那头听到了北京专家的声音,那一刻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在电话里几度哽咽……”
2013年秋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心脏中心吴清玉团队在大理州人民医院,为一位名叫周小琼的小朋友完成手术。
此前,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小琼家里已经欠下十几万外债。
2020年,已是一名护理专业学生的小琼给团队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再遇恩人的激动,以及职业选择的毅然。
“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救死扶伤的‘初心’已经在我的身体里定植、发芽、成长,我一定将自己的这份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传递给有需要的每一个人。”
2013年9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手术室指导心外科完成一台先心病手术
周小琼,是南涧的第一位受益者。
南涧县处于海拔较高的偏远山区,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卫生保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先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为最大限度减轻贫困家庭治疗费用的问题,一附院与当地政府、基金会通力合作,实现了“医疗服务一条龙,患者看病零负担”的三方联合成批救助的医疗帮扶“大理模式”。
8次确诊筛查,义诊筛查累计减免挂号、检查费用20.41万元;78名患者完成手术,争取基金救助100余万元。患者中的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手术恢复劳动能力,家庭摆脱贫困。
清华一附医院的专家正在为患儿进行超声检查
短期驻点专家手把手带教、互联网+远程学习,业务学习逐渐常态化后,依托互联网+和远程诊断平台,一附院帮助当地医疗机构成立了新生儿科,并设立“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基地”,为看病难、看病贵提供解决方案。
今年6月,通过“雨课堂”直播平台,一附院还为南涧举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升培训”系列讲座,南涧县卫健系统500余人同时在线听课,近2000人次参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目前,“大理模式”发展到28个省市自治区、涉及近50个国家级贫困县,并延伸到“一带一路”国家。截至2019年底,获得慈善基金支持7000余万元,累计4000余名复杂先心病患者获得救治。
为
你
变
金
山
“想了解清华大学定点帮扶南涧县的扶贫事迹么?
想看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运营情况么?
想听听公益项目“奶奶的鸡汤”背后的暖心故事么?”
一场在线“带货”,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南涧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两名站长——程正雨、俞逸晨如数家珍。
“奶奶的鸡汤”,是工作站联合南涧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的公益扶贫鸡苗发放项目。项目针对有养殖意愿但缺乏养殖技术、初始资金和销售渠道的贫困户,形成“鸡苗免费发放+养殖技术帮扶+成鸡统一回购”增收模式。首批发放的1020只60日龄无量山乌骨鸡苗,价值近3万元,共帮扶养殖户21户。
今年5月,西山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晓彤,和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收到了项目发放的60只乌骨鸡苗。
瞿福平、俞逸晨等将鸡苗运送到李晓彤家
9月下旬,到奶奶家回访的挂职干部们欣喜地看到,晓彤家成鸡存活率接近80%。
“奶奶的鸡汤”这一命名,寄托着清华挂职干部和助学教师们对晓彤一家的牵挂。
而鸡汤本身,则是南涧县“一只鸡”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做大“一杯茶”,做强“一只鸡”,是南涧“六个一”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涧这两件宝,清华人已然熟知。2018年,以“黑凤凰”无量山乌骨鸡和启迪无量山茶语系列产品为代表的清华对口帮扶南涧五周年农特产品展销活动,在校内引发关注。紫荆园食堂四层,也一直供应南涧乌骨鸡汤。
在南涧县建立“清华大学绿色食品基地”并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清华集中购买南涧特色农产品1057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逾1亿元。
作为大理州产茶大县,总面积为11万亩的茶叶一直是南涧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土林凤凰”茶厂并购到登记乌骨鸡“黑凤凰”商标,清华控股在当地注册成立无量山启迪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涧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助力茶产业和乌骨鸡产业转型升级。自成立以来,实现销售额3358万元,采购原材料6607万元,直接帮助2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就业,帮助1500余户贫困户增收。
今年7月,为实现各类要素的有机整合,由清华控股出资的无量山清云汇秾实业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等为无量山清云汇秾实业有限公司揭牌
持续“造血”,也在激发学生和校友的活力。
清华学子不断通过寒暑期实践热忱支招。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彩云之南暖心行动”实践支队结合南涧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域特点,募集到近2万元启动资金,为当地百姓安装调试了50口太阳能灶。
美术学院的同学们组建的“清华大学艺术点亮乡村实践支队”在南涧用心感受民间艺术,参与进“六个一”特色农产品推介。
清华大学校友会考察团积极出力,找寻帮扶合作的契合点,与南涧签订了3个框架合作协议。
2015年8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实践支队同学为南涧县“六个一”农特产品设计的卡通形象
如今,成果更进一步。2019年5月,南涧成为由建筑学院联合开展的乡村振兴主题公益活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第三批签约建站站点。
工作站,旨在为基层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提供规划设计、策划运营、知识服务等支持。
校党委书记陈旭一行调研西山村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南涧站
建筑学院和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学生采取线上对接方式,为南涧当地农业合作社设计各种农产品的包装
“90后”站长程正雨和俞逸晨信心满满:“我们希望尽快完成乡村振兴工作站二期、三期的建设,进一步建好西山村为民服务中心和农民学校,为西山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做好布局。”
二期方案效果图
助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