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行,原本是慕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学校教师赫金艳的名气去的。她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但真正见到赫金艳,记者才发现,她身边还站着另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存在——傅钢。他是赫金艳的丈夫,是该校党支部书记。3年前,他从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
学校距丹东市区近150公里,四周群山环绕,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现有700多名学生、近百名教师。它是当地的品牌学校,但也曾是薄弱校、落后校,一度面临被撤掉的困局。赫金艳与傅钢夫妇像“定海神针”一样,坚守了30多年,是学校巨变的亲历者、参与者,更是主导者。
三十几载,他们何以初心不改?记者试图从两人的生活、工作,甚至是彼此的相互评价中寻找密码。
一心扑在工作上
20世纪80年代末,从丹东师范学校毕业的傅钢与赫金艳,先后来到双山子学校。从此,他们就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了这所深山里的学校。
“刚结婚的时候,她就特别能干,把家务事都干得很好,时间长了就形成习惯了。”记者想从他们的生活上找到突破口,但傅钢用一句话“打发”了。
后来,记者发现,他们并非没有生活,只是把生活让位给了工作。这从很多事上可以得到印证。
1990年,初次怀孕的赫金艳不小心流产了,做完手术后只休息了一天,她就带着情感的失落和身体的疼痛回到学校,说:“我是班主任,孩子们需要我。”2016年,傅钢因病住院,但他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他说:“不能耽误赫老师工作。”
至今,夫妇俩最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女儿在县城读高中时,两个人都一心扑在工作上,没能尽到关照的义务。
就是一个字,干
“我们俩都一样,就是一个字,干。”当问及两个人在工作上怎样相互配合时,傅钢的回答简单有力。
2003年10月,傅钢被任命为双山子学校校长。可正当他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却遭遇了一连串打击。2004年,因为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师生纷纷外流,学校面临被撤掉的风险。当时,省督导室到学校进行“普九”检查,一位督学直言:“你们学校拖了全县‘普九’工作的后腿。”
为保住学校,傅钢下了狠功夫。为给教师做榜样,给他们信心,傅钢带头上好课,参加宽甸县教学、书画、诗歌、演讲比赛,引导教师参加继续教育。2012年,学校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到88%,而在2004年,这一比例还不到20%。此外,傅钢还带领教师们开展教科研,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07年,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通过,新教学楼、食堂投入使用。2009年,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2012年,傅钢又抓住学前教育发展的时机,1600平方米的标准幼儿园拔地而起。
“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2009年,学校再度迎来省督导室的“普九”检查,督学的赞赏声不断。
赫金艳对这一切,比其他教师感受更为深刻。她记得,当时傅钢天天为保留学校的事忙碌,到饭点也不回家。她说自己当时心里很不好受,只能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好,就连参加继续教育,她也是率先响应者。
用心教好每堂课
“我发现她还挺有头脑的。”“我还挺服她的。”“她特别好学。”当问及如何评价赫金艳时,傅钢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在傅钢心里,赫金艳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双山子学校有一个“金牌活动”——清晨序曲,每天早上课前10分钟,由一名学生到讲台上解读一句名人名言,另一名学生朗读一篇短文,全班起立合唱一首歌曲。活动推行后,学生变得自信了、积极了,精神面貌更好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而它的首创者,就是赫金艳。
“他特别聪明,还很努力。”赫金艳也毫不掩饰对傅钢的仰慕,她认为傅钢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比如学校发展规划,下一步该往哪儿走,他心里门儿清。”她说傅钢“兜里东西特别多”,无论问啥问题,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所有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有才”。
若非病痛所累,赫金艳与傅钢还体会不到岁月流转的残酷。“我当不当校长是次要的,但影响了学校发展谁也负不起责任。”2016年,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傅钢主动从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年过五旬的赫金艳也因饱受高血压、胆囊炎、颈椎病的折磨,于去年离开了她最爱的教学一线。
可他们夫妻二人从未停下奔忙的脚步,赫金艳现在是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德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此外,她还忙着指导年轻教师开展教研。而傅钢近来则痴迷于通过视频直播平台,为家长传授育儿之道。
“一直在这所学校,看着它由弱变强,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尽管两人都有多次机会调到县城工作,但每每在最后关头,他们都拒绝了。“实在舍不得。”赫金艳说。记者离开时,傅钢反复交代,报道不要夸张,要低调些。他说:“把工作干好,是本分。”(本报“万里边疆教育行”特别报道组本报“边疆教育行”辽宁报道组成员:赵彩侠翟帆刘玉郭可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