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区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讲课比赛在旺瑶小学举办。
万达来了,金玉路通了,周边的自建楼实现商住两用。
当年的玉林市旺瑶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70年前,这个“地瘦人贫”的村落因为南邻南流江,农田常年保持“高旱低涝”状态,粮食产量少,每年的三、四月是村民最难熬的时节,因为“一到四月家里无粮”。70年后,大家做梦也想不到,“村”早已变成了“社区”,名称转变的背后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优势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各大地产公司进驻,楼盘林立间,万达商圈更是人潮涌动。
旺瑶社区的变化,变的是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变的是新时代居民追求、创造美好生活的韧劲。
曾为生活所迫,一代人早早出社会“讨生活”
说起当年旺瑶村村民的苦日子,今年55岁的赵荣的经历可谓是那辈人的集体记忆:“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是一个只有300多人的自然村。吃不饱、穿不暖,泥砖房都是破破烂烂的。1976年,我们整条村只有一部半导体收音机。跟现在的小孩说起当年的情景,他们根本不相信。”赵荣放下手中的茶杯,思绪回到了从前,“农民靠种地吃饭,但村里的土地石头多,而且靠近南流江,地势高的干旱、低的就涝,粮食产量很少……”
和赵荣一样,52岁的苏明会也吃过不少苦。“在农村,靠耕地种田能填饱肚子都不错了。”因生活所迫,苏明会15岁时就开始做菜贩,“1983年,青菜批发价卖2毛钱一件,人和菜一起搭煤车从玉林去湛江,到湛江时人也黑得像煤炭了。”为了挣钱,苏明会做过各种各样的行当:泥水工、装卸工、小摊小贩……早早地出社会“讨生活”是当时许多青壮年的时代记忆。“最辛苦是十七八岁时搬化肥,两个人一天装卸四五十吨化肥,两三元钱一吨,一天做十五六个小时,最多挣得五六十元。装上车后运到各乡镇又帮搬下来。”
苏彬是苏明会的邻居,曾跟着苏明会做过菜贩,也上山伐木,还做过泥水工。“兄弟姐妹多,家里又穷。”为此,48岁的苏彬一直没能成家,与70多岁的母亲相扶相伴。
赵荣说,1978年起,村里的生活开始逐步改善。伴随着改革开放,他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村”,家家户户做豆腐,各种小商小贩涌现,有了种田以外的收入。到了1981年分田到户后,粮食充足,他们终于不用再忍饥挨饿了。
如今生活安逸,他们仍在奔跑追梦
看着社区里一个个高端楼盘建成、入住,一条条道路施工、开通,随之而来的密集人流也带动了各种商机。苏明会们没有想到,日趋繁华的社区也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在新修好通车的金玉路上,记者看到路边的一排自建楼都在紧锣密鼓地装修着,其中一栋占地面积为22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便是苏明会家的。
正面是东方巴黎·水岸,右侧是万达广场,依托万达商圈,这一带的商业繁华程度不难预测。“这是以前队里分下来的宅基地,没想到路能开通,就变成了一线铺面。”苏明会指着正在装修的楼房乐呵呵地说道,“已经和一家装修公司签了租赁合同,每年租金有10万多元,承租方还负责出资装修。”
子女都长大了,自己每年还有一大笔租金收入,记者见到苏明会时,他正顶着烈日在工地上忙活着。“现在生活是无忧无虑了,可农村人做惯了,闲不下来。”苏明会笑着说,自己跟人跑工地时学会了维修钩机,虽然现在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可自己还年富力强,还可以凭手艺挣钱。
因为万达的建设拆迁,苏彬得到了一笔数十万元拆迁款;因为金玉路开通、万达来了,有了拆迁款后的苏彬也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栋七层楼房,每年有20多万元租金收入。“路通了,社区环境变干净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苏彬感叹,坚韧刚强、努力奋斗,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享优质教育,旺瑶小学从村小升级为城区小学
旺瑶社区不断向前发展,辖区的教育资源也不断丰富,旺瑶小学也成了社区最亮眼的一张新名片。正如旺瑶社区的苏书记所说,建于1950年的旺瑶小学原来是一个不足六亩地的村办小学,虽然1992-1995年间,旺瑶村委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但校园环境、师资水平仍然落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很多村民都想方设法把小孩送到城区学校上学,生源流失速度加快,截至2016年春,学生不足400人,教师只有十五六人。2016年秋,在玉州区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争取下,落户该社区的万昌地产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好新校区,旺瑶小学摇身变成了东环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东环小学万昌校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东环小学一脉相承,由此迈上了转型升格为城区小学的快车道。
新校区建成后,从外观上看,教学楼、广场等都很“高大上”,但各种相应配套的硬件设施还很缺乏,软件的建设也很欠缺。从政府到社区,以及东环小学,都很重视旺瑶小学的发展。2017年12月,旺瑶社区与东环小学联合发起募捐活动,社区领导走街入户,宣传动员辖区的企业、单位、个人为旺瑶小学捐资办学,募集到24.9万元用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及功能室建设。2018年秋,玉州区教育局又协调到企业捐助30万元帮助学校建设。
如今,旺瑶小学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图书馆、美术室、信息技术教室、机器人活动室等设施逐渐完备起来了。随着学校硬件设施提升,学生的课程和活动也丰富起来,2018年秋起,学校的学生社团有主持朗诵、英语口语、书法、舞蹈、美术、打击乐、跆拳道、茶艺和各种球类兴趣特长社团共19个。“六一”艺术节、三月三壮乡文化节、“五一”劳动技能比赛、校园科技运动会、体育运动会、国旗下的经典诵读活动等各种校园活动让校园更充满活力。今年“六一”儿童节,该校受广西电视台邀请,参加全区庆“六一”嘉年华文艺汇演。
从村办小学到城区小学,旺瑶小学的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校园的环境、设施设备的提升,更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学校转型提升的一个重点是依托教研组团队建设来加速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庞校长介绍,目前旺瑶小学有省级名师培养对象1人、市级业务骨干2人、“玉州名师”2人。随着办学水平逐日提升,教学质量也在跟上,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生源出现大幅回流,学校办学规模较过去多了2倍。
正如1990年进入旺瑶小学任教、见证旺瑶小学变化的唐中海老师所言:“学校现有学生近1300名,教师近70人。以前音乐、体育、英语都是老师兼职上,数学、体育、自然、唱歌我都教过,现在这些课程都配备有专业的老师。原来小孩在农村是摸泥弄土,现在进步很大,见人会问好、敬礼,自信很多了。”
社区环境大变样,居民生活有保障
“万达广场以前是农田,因为地势低,一下雨就被泡,现在成了玉林代表性的商圈。”聊起社区的变化,赵荣首先说到了万达商圈。
社区的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居民。1998年投资50多万元建好村新办公楼。从玉容公路通往村委的一段500多米的路,是旺瑶村的主要通道,2003年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这段路的真实写照。“要致富,先修路”,2003年初,这段路成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的首要项目。
如今,旺瑶社区的主要道路都已硬化,路通财通,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还带动了社区商业发展。不仅如此,社区还建好了室内球场,免费给居民使用,每当夜幕降临,居民们三五成群去球场打气排球、篮球,跳起广场舞。
“社区出资700多万元,承建方出资300多万元,共同建好了旺瑶农贸市场,每年租金收益有100万元。”苏书记告诉记者,原旺瑶村4000多名居民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最初的10元/人/年上涨到现在220元/人/年,这笔费用至今为止都是村集体包缴。
此外,逢年过节,社区都会组织敬老活动,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200元至700元的慰问金。长久以来,社区形成了敬老、尊老的浓厚氛围。
同时,社区居民的住户条件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很多居民都建起了五六层高的楼房,改善了自家的住房条件,同时随着社区商业的发展、人流的密集,很多居民都将楼房出租,增加了收入。
“社区正在筹备成立助学敬老协会,鼓励小学生勤奋好学,将来为旺瑶的发展出分力,同时也尊老敬老。”苏书记说,助学敬老协会得到了社区青年、成功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表示了捐款意向。从长远来看,社区还计划筹办养老院,解决社区居民的养老问题,让居民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记者庞献廖源)
原标题:旺瑶社区:从“地瘦人贫”到万达商圈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