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夏津县东关小学坚持“启智做人,求真向善”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工作中以“善行教育”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德育活动的内涵和载体,营造了“人人向善”的氛围,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简单做起,循序渐进,让“善”的行为成为习惯。追求善良和美好是做人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的成长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里播下“求真”“向善”的种子,让学生做踏踏实实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首先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课间操短训,宣讲学校“求真向善”的办学理念,取“向善”为主题,让学生践行做好人好事的理念。例如:从捡起身边的纸屑做起,从同学的互帮互助做起,从帮父母做家务做起,甚至于从见面“问好”做起,让学生认识到“做好人好事”原来不难。其次抓住典型事例,以班级为基础阵地,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内积极开展“善行展示”活动。从班里的“卫生小标兵”开始,看谁做的最出色。做了还要写出来,从“善行作文”、写“善稿”开始,看谁做得好写的还最出色;以少先队为延伸阵地,辅导员积极开展相应节日的活动:“三八”节日帮妈妈做家务,植树节“为大地添绿色”,重阳节孝敬家里的老人,国庆节为国旗添彩,宪法宣传周做守纪好少年等;以德育处为大阵地,发现拾金不昧、德行标兵等,在升旗仪式和活动时及时表扬。
从宣传做起,形成氛围,让“善”的理念形成时尚。活动的开展,需要创设一系列直观生动的形式,让善的种子发芽,让爱的行为生根。组织所有的语文教师,从小事写起,从简单写起。特别是低段的年级,语文教师开始只让学生写一句话,慢慢再加细节,从写“好人好事”的同时增强了写作能力。同时,各位老师积极“下海”作文,从自身做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的上午、下午的学生排队入学时间,广播好人好事事迹。学校成立了“香山一路”编辑部,每周收集各班的好人好事的文稿,强调必须是原创,是真事,保障了“生命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安排专门教师做好播出计划,按照“谁写稿谁播出”的原则安排顺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更激励他们自主地去做好事;利用微信“视频号”做好宣传。内容上不仅有学生亲身做好事的叙述音频,还插入了学校有关活动以及师生共同做好人好事的图片、视频,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第一条视频号的点击量已经接近4万,教体局微信公众号予以刊载;把学生的“好人好事”事迹形成期刊,做成成长记录。“香山一路”编辑部本着“能收尽收”的原则,把每个月的稿件进行收录,形成电子期刊,通过微信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让东关小学的德育理念深入人心。
从延伸做起,形成效应,让“善”的美好渐成共识。教育的本质是“影响”,只有把这种影响做大做广,才能更有效。而要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就必须在延伸教育功能上下工夫。东关小学以德育评价为主,积极为师生搭建活动舞台,及时做好活动反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将活动向家庭和社区延伸,扩大活动的辐射面。学校为此召开专题家委会,从家长的认识上下功夫,家校共育,让善的理念在家校之间无缝衔接。家委会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认同学校的这种做法,积极响应配合。因为学校德育文化的滋养,东关小学的孩子们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比比皆是,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学生们有拾金不昧的、照顾老人的、帮清洁工扫垃圾的等等,弘扬了正能量,做到了德育文化遍地开花。(通讯员孙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