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小学网 > 洱源县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守护洱海水清月明,助力洱源生态振兴

2023/6/17 5:36:44 点击:
学生开展9期教学与实践培训。通过发挥学校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作用,营造洱海保护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增强洱源县广大师生洱海源头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参与源头环境保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撒下洱海保护的种子,培育未来新一代的治水人才。

三、主要特点和成效经验

(一)生态振兴与产业、文化相结合

上海交大在洱海开展近20年的水质监测,得到的洱海水质长期的基础数据和最新动态,为洱海保护治理长效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通过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和技术研究成果,为其他高原湖泊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学校在洱源县的罗时江、永安江等洱海主要水源河流开展工程示范,通过万亩湿地的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水质等级,辐射和涵养周边流域水土,洱海II类水月份从“十一五”期间的21个月增加到“十二五”期间的30个月,再到“十三五”期间的32个月,水质良好月份数逐年增加。

通过对洱海及洱源县上游的水环境治理,高效推动了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构筑了洱源县农业产业绿色升级发展的基础,助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将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发掘洱源县的生态产业潜力,培育市场高端农产品中的“奢侈品”,打造洱源县绿色产业名片,指明生态振兴的致富之路。

通过洱海生态治理,上海交大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在与大理各族人民共同守护洱海的过程中,增进了各民族血肉联系和深厚情谊,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增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于2019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并于2020年被命名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二)生态振兴与教书育人相结合

从2003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洱海保护治理团队就扎根洱海保护治理科研一线。孔海南教授、王欣泽教授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洱海边,依托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通过现场实验和研究学习,传授毕生所学知识,传承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的精神,将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为洱海保护治理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上海交大洱海治理团队培养出的部分优秀博士毕业后选择留在当地继续从事洱海保护研究工作,逐渐已成长为骨干,成为了上海交大的第三代洱海治水人,还有更多的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到相关基层单位就业,将洱海保护相关经验做法应用到其他湖泊治理中,把交大的智慧带向全国,投入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

为了让广大师生了解学校的定点帮扶工作成果,促进共同参与定点帮扶的良好氛围,上海交大专门在校园内种植了大量滇樱花,并设立了“湖下莲动,海上花开”主题景观,将大理和洱源的海菜花、茈碧花、西湖荷花以及睡莲等多种珍品水生花卉引进校园,在学校里打造出一片微型洱海,并将其作为上海交大校园的沉浸式思政课堂,向师生传递交大“治水人”的故事和精神,共同见证学校科技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三)生态振兴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上海交大积极发挥环境与农业学科优势,通过建立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等定点帮扶科研平台,积极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洱海项目研究任务,团队共完成野外样品采集3万余次,分析水质指标16万余次,共获得发明专利六十余项,并在洱海流域内外实施各类项目一百余项,其中“十一五”期间洱海研究成果获评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的前期工作基础上,学校持续加大科研与人才投入,在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大于2021年10月正式获批建设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以洱海为核心观测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洱海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定点帮扶工作来促进上海交大的学科提升发展。

四、未来展望

二十载扎根洱海,一代又一代的交大治水人已经在洱海、在洱源留下了美好的形象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依托洱海及其源头的保护治理工作,更多的交大人会从教室来到洱海边,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为生态治理的驱动力,躬身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投入到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中。

洱海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行动,上海交大将继续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并将其作为对洱源县定点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落实,积极引导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发展,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将一方青山绿水转化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久久为功,为洱海守得一片水清月明,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洪湖:市第一小学教联体开展首次教研活动
新密市人武部政委应邀给驻地小学教师上党课,正能量满满!
地方要闻
最新图文
云南:同济大学向云龙县捐赠课桌椅
德钦县第三小学参赛队在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云南赛区总决赛中获佳绩
洋泾教育集团组团式援滇支教:深化责任教育,落实学科育人